盧安克是德國人,1968年出生在漢堡,他頭回到中國是旅遊,後來在南京東南大學留學,此後,他一直在中國各地支教。
2010年初,中央電視台《麵對麵》播出了對盧安克的采訪紀錄片,央視記者柴靜報道說,1997年盧安克在南寧的殘疾人職業學校學校義務教德文,卻因沒有辦下“就業證”,被公安局扣留過護照,還罰了3000塊錢。1999年他從德國回到廣西,到河池的一所縣中學當初中老師,因不能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家長們有意見,學校把他開除了。後來,他來到廣西河池的的特困縣東蘭,在東蘭縣切學鄉偏僻的板烈村小學,當了10年的鄉村教師。
“我不理解,為什麽我的學生,希望我隻讓她們做幾億人都已找到答案的作業題?而不願意設計自己真正需要的橋?如果我給學生的隻是一些結果,他們永遠也找不到新的、別人還沒找到的東西。我的學生,隻有找到自己的、新的思考方式,她們的生活才能改變。”
盧安克改變了他的教學計劃,在晚上的普通話課上,再也不讓學生講自己經曆過的事,而是讓她們講將來打算做的事情。然後一起慢慢分析,討論怎樣實現。
“這樣,普通話課也支持了創造計劃的思想。”
為了橋的設計,為了了解建橋需要的力學,他們用紙、泥土、鐵等材料,做成各種各樣的模型,來做實驗並畫出了規範、按比例的圖,再根據圖做出個很細、更好的橋的模型。經過多次把實際立體模型的結構轉到了抽象平麵的設計圖,再把抽象的設計轉到實際立體做出來的模型,使學生越來越具體地控製自己的想象力。
有一天,他們練習做房子模型,盧安克問:“這是我們的房子,那鄰居的房子該怎麽放?”他讓學生把整個村的房子,都放在各自的位置,又畫出怎麽走到各家的路,這成了學生見到的第一張地圖。第二天,他又領學生上山,根據看到的情況修改地圖。
過了一段時間,盧安克問學生:怎樣才能在圖上,計劃改造隊裏的環境?學生說最難受的是路。隊裏實際上沒有路,人都在排水溝裏走,有太陽時又曬又熱,雨天又不能走。盧安克和學生一共設計出3條小路:雨天人也能走上去的路,根據人和水牛不同需要的路,邊上需要種樹的路。
“我哥哥知道學生的方案後感動了,他馬上用2800元人民幣鼓勵我實現學生的計劃。我想,假如先有了錢,很難有我們這樣的設計出來。事情往往都是先有想法,後有辦法。 ”
接著,他們貼出一份報告:1,盧老師的學生做了一個要改造廣拉隊的設計方案。根據這個設計要修好隊內的主要3條路,還要在隊內種一些樹;2,盧老師的哥哥為了鼓勵我們隊實現學生的設計給我們隊出410歐元。如果2002年11月前沒有完成,就要退這個錢,讓他資助其他地方的項目;3,現在我們請廣拉隊的同誌們提出實現學生設計的方案,就是說怎麽管理和花410歐元(材料/工資),怎麽安排勞動力等;4,如果有人用盧老師的哥哥出的錢搞項目之外的事(比如借給別人、請客等等),盧老師就要停止在廣拉隊的教育工作。
事情一下就在村裏鬧開了,隊裏人看到報告後立刻開會,然後行動起來修自己的小路。盧安克的學生是小路的設計師,在村裏感到很榮耀。她們第一次為了設計課緊張起來,忙著參加她們原來說沒有用處的學習。
這時,盧安克教數學,學生接受得特別快,很快計算出修小路需要多少袋水泥、多少沙子和每個人要扛多少等等。
“在我們去河邊要沙子時,學生問:下午我們不上課嗎?她們還不懂,我們的設計項目變成真的了,我們的思考已經轉入動手階段,這些都是我們的課。”
這條寬僅0.6米,長不足300米的小路如期竣工,廣拉隊家家戶戶都有人參與了築路。
盧安克說:“從前他們認為:反正在這個別人看不起的地方長大的人,在社會中是沒有什麽機會的,生活不可能改變,所以也不再追求什麽。對一個沒有希望的、已經放棄的人來說,所有的壓力都起不了作用,能起作用的隻有相反的,就是拉力。”
我又替他總結了一下:“在教育上,你主要是在培養小孩發現自己的才能,要有改變自己生活的夢想?”
“還要發現環境的需要。這是兩個方麵:一是環境的需要,二是根據環境的需要,你自己能做些什麽。”盧安克補充道。
盧安克現在的開銷是由父母給的,每年4800元人民幣,其中22%用於複印資料寄給別人,40%用於捐款,38%學生和他個人用。
“別村的小學老師覺得我非常奇怪,有一次見到我,他們在地上寫道:不喝酒、不抽煙、不吃肉、不賭博、不戀愛。然後看著這些字問我:你還為了什麽生活?我說:別人不幹什麽,我就想幹什麽。他們又說:如果沒了這5種享受,我一切的生活目的就沒有了。我說:如果我沒有比這5種享受更有意思的追求,我早就沒有興趣活下去了。他們又問:你會不會簽名一輩子不要這些?我說:不,因為我不是給自己定下不要這些,隻是我現在對這些沒有興趣。”
我問盧安克:“你認為什麽樣的生活是有價值的?”
“做到別人不能做或不願意做的事,我就有了價值。”他答。
“做了這些事後,你自己有什麽收獲嗎?”
“收獲蠻多的。發現了很多問題,而且能找到解決的方法。”
“有了結果又會怎樣?”我接著問。
“我就寫在書上,發表到我的網頁上,讓別人知道,別人能利用。”每隔10天,盧安克離開屯裏兩天,去縣城的網吧上網,他有自己的網頁和郵箱。
他說自己的書,主要是想讓老師們看。“綜合實踐課,這個課的名字起得很好,但老師們都不知道該怎麽上,我想幫中國發展教育。”盧安克還說每隔半年,他都往有關的教育部門寄一次他的研究成果,但沒人理他。
“沒政府官員或專家來找我,找我的人,都是對我個人感興趣的。”
中央電視台等媒體曾報道過盧安克,所以找他的記者不少。在東蘭縣教初中時,校長一聽是記者的電話,就會高興地把盧安克從教室裏叫出來接電話。有記者請他到深圳接受采訪,全程免費。“可我說,我怎麽能逃課?一個隻因為有上電視機會而逃課的老師,是愛學生不夠。”
他對許多報道不滿意。“他們感興趣的隻是在農村生活的外國人,這有什麽用?從沒有媒體想報道我教育研究的東西。”
盧安克每次來北京都是坐火車硬座,上次是從廣西一路站到北京的。在北京,他跟民工一起吃街頭盒飯,租最便宜的農民房住。兩周前,他感覺身體特別疲勞,很不舒服,不愛吃飯,才到醫院做檢查,結果醫生讓他馬上住院。
我問盧安克:你為啥不跟一些國際組織或政府部門合作,這樣不就解決經濟問題了?
“我不需要很多錢,我研究的那個東西,有錢也沒有用。也可以說是精神的研究,用物質幫不上。”
他又說:“如果我有錢,或我有權利來安排錢,會有越來越多人找我,我就沒法安靜做我的研究;他們和我接觸時,為了得到好處,也可能變得不老實,我就無法研究他們需要什麽教育了。”
曾有人想讓盧安克當“青年誌願者”,希望他成為廣西第一個外國誌願者,還打算讓他參與大量公開的宣傳活動。
“要我參加各種各樣有吸引力、注意力的活動,我一聽,心裏就不舒服。我要做真正的工作並需要安靜。我更不想參加那種好看的、沒有什麽幫助的活動,還說要經常到大飯店裏的活動中心去,我在那裏除了浪費國家的錢以外還能做什麽?我還聽說很多學校付不起誌願者的保險費,還聽說共青團發工資給我。我怎能當這樣的誌願者?”
“剛開始常常影響我上課的人,現在天天來關心學生有沒有上課,因為他們覺得,沒有我們的活動,好像村裏少了什麽似的。小孩不願意跟父母說的話,愛跟我說。這次來北京,那個說我這樣教沒有用的老人,也哭了。”每次離開屯裏,學生都會哭,他們覺得,盧安克走到外邊,就再也不會回他們那個窮地方了。
我問盧安克怎麽打算?他說現在隻能先待在醫院治病,然後再回林廣屯。
“我想以後不教普通話,不教項目外的東西,而是全部做項目,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她們。項目是根據學生的才能,根據環境的需要來定,我還想在坡拉鄉,再多幾個村子來做。”
盧安克還告訴我,一旦他和學生找到了要做的項目,他的雙胞胎哥哥盧安思也會來。
“他參加了綠色和平組織,負責攀登和拍攝,要爬到大廈、核電站、美國軍艦上搞,拍攝的東西是直播的,他常常被人家抓。”
我問他,你哥哥來了能做些什麽呢?“他除了不能講中文外,其他的都可以做,他會待上半年。”
3月4日,盧安克告訴我:書稿改完了,身體完全康複了,馬上就動身回林廣屯。
盧安克,一個德國人,以一人之力,在做中國教育最需要但沒有人做的事!
人物履曆
1997.1. 在廣西農村開辦青年學習班未成功。
1997.8. 在廣西南寧殘疾人職業學校當德文老師。
1997.9. 申請就業證未成功,所以回國。
1998.4. 申請做共青團誌願者被拒絕。
1999.3. 回中國,跟村裏的朋友翻譯教育書《適合兒童的成長》。
1999.9. 注冊成立德國沃道夫教育友好協會南寧辦事處(批準編號為桂(1999)A20、桂(2001)B13、桂(2003)B20、注冊號為00194、合格號為45012003A00113XWLX)並作為這個辦事處的首席代表。
1999.9.- 2000.1. 在陽朔中學教四個初中班的課。
2000.2. - 7. 在興坪鎮農村的大坪子初中教兩個班的課。
2000.8. 寫自己在中國如何實踐教育的書《與孩子的天性合作》並翻譯教育資料。
2000.11. 在南寧殘疾人職業學校給盲人教英文。
2001.2.- 7. 在隘洞中學當初二年級的英文、地理和美術老師做教育實驗。
2001.7. 把德國沃道夫教育友好協會的辦事處地址搬遷到林廣屯。
2001.9. - 2002.6. 為了滿足協會的要求去參加華德福教育培訓就離開隘洞中學,返回德國9個月。同時繼續把華德福教育的資料《幼兒與電腦》和《治療教育》翻譯成中文。
2002.7. - 12. 在林廣屯與沒有上過學的青年一起做教育實驗。實驗的目的是研究如何讓青年學會創造自己的生活環境。同時與河池電視台合作製作一部紀錄片《失敗者之歌》,介紹整個教育活動的過程。
2003.3. 把《培養學生的知覺》、《直覺作為研究手段》和《社會與辦學》德文教育書翻譯成中文。
2003.4. 開始在板烈小學去觀察,開始做小學教育研究(板烈離林廣有走路4個小時的路程)。
2003.9 - 12. 在板烈小學5年級班做教育實驗(活動),讓他們觀察、感受、用藝術的方式來表達觀察到的情況並改造環境。同時製作一部紀錄片《山路彎彎》。
2004.2. 在送哥哥回國的路上翻車並受傷,在2006年底才完全恢複身體。
2004.6 - 11. 在板烈和蒙令華一起把《孩子成長的力量》和《人類健康的成長》翻譯成中文,並作為內部資料出版(廣西新聞出版局內部準印證號:0019795)。
2004.8 - 2005.8. 多次在成都華德福學校做裝修工作,與誌願者學習。
2004.10. 為了一個在板烈沿死的學生承擔責任。
2005.3. 再次在板烈小學與4年級學生開展一個3個星期的教育活動繼續研究如何培養小孩在感覺中的意識。
2005.5. 排版《Waldorf教育》,然後公開斷開了與 Waldorf 教育的關係。
2005.6. 在內部出版關於我小學活動的《我能承受嗎》意識教育研究資料(廣西新聞出版局內部準印證號:0019178)。
2005.10. - 12. 在板烈重新翻譯《適合人類的教育》並在內部出版(廣西新聞出版局內部準印證號:0031935)。
2006.2. - 3. 在板烈小學繼續跟5年級學生開展3個星期的活動,跟學生拍戲劇。
2006.6. 跟河池電視台合作,把學生拍的戲劇和背景記錄資料做成電視節目《誰能理解》。
2006.8. 注銷德國沃道夫教育友好協會在林廣屯的辦事處。到這時,接近7年的首席代表身份就結束了,能留在中國的資格也就結束了,所以返回德國。
2006.10 - 11. 把《超出私心的成長》翻譯成中文。
2007.1. 完成我寫的《是什麽給我力量》並在內部出版(廣西新聞出版局內部準印證號:0025332)。
2007.4.- 2008.1. 回中國作為廣西共青團的誌願者。在板烈小學教3、4、5、6年級的自然(科學)和美術課來做研究。
2007.8. 在板烈學生的家裏把《精神科學》翻譯成中文。
2007.9. - 2009.7. 繼續作為廣西共青團的誌願者,在板烈小學給3、4、5和6年級學生上科學、美術、音樂和綜合實踐活動課。
2008.2. - 2008.12. 在給板烈學生上課的同時利用部分課堂(聯合)跟學生拍《和平劍》電視劇(每個星期固定時間)。
2009.2. 跟河池電視台合作,把在學生家裏和在我的課堂上拍的記錄資料做成電視節目《留守娃》。
2009.9. - 2010.1. 在給板烈小學4、5和6年級上科學、美術和音樂課的同時,我給圓善合作社打工(翻譯書籍和設計網頁)
博客關閉
2010年5月20日,盧安克在自己的博客主頁上宣布關閉博客,以下為他的聲明:
“我不是本國人,還是去管一些外來人不應該管的事情,使得本國人有些難受。為了不傷害你們的自尊感,我是不應該管留守兒童的事情。但如果我放棄,我的學生又很難過。這種矛盾隻有一個解決的辦法:不讓外麵的人知道,就沒有人因為我的行為而難受。
社會對我的關注也已經超出了我的承擔能力,我承擔不了社會反應所帶來的後果、責任和壓力,也就不敢讓更多的人知道我的事情。所以,我隻好把我的博客關閉起來。請你們理解。
最終還有越來越多人為我難受,但我真不希望別人因為我而難受。
根據有關部門的要求,我在這要聲明:我沒有獲得正式的誌願者身份,也都沒有獲得中國的教師資格。
如果有人告訴你,我為某人某事做了宣傳,你就要知道:我不會跟別人合作,而隻會為別人(的事)服務。如果有人以我的名義收費或捐助,那就是留給他們的。我是不會接收錢的。如果你在某地方看到我叫人去做什麽,你就要知道:這不是我的意思,我不會叫人做任何事情。”
盧安克博客
http://luanke.jiaoyu.org/
(以上轉載內容,摘錄自百度百科)
德國人盧安克關閉中文博客
所有跟帖:
• 這種似曾相識的默默奉獻,如今在中華大地太應該珍惜了。謝謝分享,周末好。 -娓娓- ♀ (0 bytes) () 05/21/2010 postreply 20:50:12
• 回複:您二位講的佩服和珍惜,我初讀到盧君之事時,實有一樣的共鳴。 -吮露鶴- ♀ (110 bytes) () 05/22/2010 postreply 11:12:59
• 謝謝分享。與您同感。^^也記住了他。 -xingfu^- ♀ (0 bytes) () 05/22/2010 postreply 13:23:31
• 解放初老演蘇聯的鄉村女教師,後來很尊敬那些民辦老師, -加州花坊- ♀ (36 bytes) () 05/22/2010 postreply 22:39:58
• 韓國也有一首著名的歌曲獻給這樣的鄉村民辦教師,不少人一聽就哭。 -xingfu^- ♀ (538 bytes) () 05/23/2010 postreply 05: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