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這一“震驚世界的宣言”多些了解,我穀歌了一下。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這段話傳播之廣,引用之繁,有政府官員在國學營的演講、企業家在培訓課上的講義、老中醫為驗方的正名……甚至還有知名學者在權威大報上的文章,據說,山東曲阜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所大院裏的一塊小石碑上也刻上了這句話。至於一般論壇、博客,更是恒河沙數。在不同地方的引用中,參加會議的人數,有“78位”、“75位”、“58位”不等;回首的年代有2500年、 2540 年、2545年、2546年;具體引文變異者更多。
細究之,原來李慎之先生在《讀書》1997年第1期就發表《諾貝爾與孔子》一文,首先揭穿了這一神話,“會上根本沒有提到孔子。”隨後,馬為民先生以與會記者身份,在《讀書》1997年第7期上發表《我可以作證》一文,進一步說:“這一點,我可以作證。至於說二十世紀的‘諾貝爾們’把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哄抬到人類下個世紀精神導師的地位,那就純屬憑空演義了。”
這段公案,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但還有下文。傳統文化愛好者胡祖堯先生多方考證,找到了這句話的原始出處,乃是1988年1月24日澳大利亞《堪培拉時報》發自巴黎的報道,題目即為《諾貝爾獎獲得者說要汲取孔子的智慧》。從報道所說“會議紀要是保密的”,可知會議並沒有發表“宣言”。會議所提出的“建議”或“結論”,是歸納了參會者在會上的發言。“要汲取孔子的智慧”,直接出自瑞典的漢內斯·阿爾文博士(197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阿爾文博士一直致力於空間研究,他的工作無意中成為‘星球大戰’的序曲。他覺得,各國的國防部應當改名為‘大批殺傷平民部’。”我們由此可以明了以上 “結論”的背景和所指究竟是什麽。
國內最早刊登這種說法的雜誌是《走向世界》,見1989年第5期《古今人對孔子的評價》,由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所長吳德耀所寫。至於是否源於《堪培拉時報》,已無從查詢。
客觀來看,早在1997年,其實已有了基本的但也是決定性的結論,足以證明後來被頻頻引用的這句話不合事實。後來的考證,隻能豐富真相的還原度,卻不能否定該結論。但直到今天,這句話還是被不斷地引用、複述。這隻能用對曆史的選擇性記憶或選擇性遺忘解釋了。諾貝爾獎得主固多,但集會演講的內容各異,不入耳的話也多,何以受用的話就記得這麽清楚呢?總之,是挑好話來聽,“你看,連外國人也知道我們的好”,觸了逆鱗的,便是“他外國知道個……”這活脫脫便是魯迅筆下樂於“被描寫”的形象。
尤其可怕的是,長此以往,會使那些維護崇高成為一個門檻低的行當,從業者無需具有探求真相的能力或興趣,隻要能簡單地傳播“神話”就可以了。這不僅會降低我們的集體IQ,也會玷汙那些看起來高尚的主張。就算孔二先生,也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他作《春秋》,隻記人事活動,不記誣妄之說。今天,早經揭穿的傳言可以勒石,而同樣久遠的人事、記錄卻斑駁零落。這不知是因為2500年前的智慧遺失,還是那智慧一直影響到今天之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