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從台灣帶來一本在大陸遭禁的龍應台的新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如獲至寶。龍應台是我最欣賞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裏既有女性作家悲天憫人的溫柔情懷,又有人文學者對社稷民生的深刻反思,我一向是先睹為快。然而這本據稱是龍應台最令人震撼的作品卻不一樣,從去年到今年,斷斷續續讀了幾個月才讀完,皆因這本書裏有太殘酷的血腥屠戮,太慘痛的人生經曆和太多的生死別離。在龍應台犀利而沉靜的筆下,所有的悲歡離合在中國現代史中最不尋常的瞬間一一展現,讓人感同身受,時常掩卷悲泣,不忍卒讀。
“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所有的生離死別,都發生在某一個碼頭——上了船,就是一生。”
在那個時代的轉折點,如大江大海般風卷浪湧的1949,那些被動卷入戰爭機器的普通士卒和命如草芥的老百姓們,無論站在哪一方的陣營中,都是龍應台筆下被時代踐踏、侮辱、傷害的人。 在政權交替的混亂時刻,國民黨軍隊敗走台灣之時,龍應台故事裏的主人公往往連與親人告別的機會也沒有,當時更沒人預料,此一別,將成永訣。相比之下,應台的父親槐生算是幸運的。離開家鄉時,槐生媽匆匆在他背包裏塞進一雙鞋底,連同自己無盡的牽掛交給他,才給兒子留下今後一生中可以觸摸到的一絲母愛親情。
這本書淡化了內戰雙方的界線,帶著我們去傾聽戰爭幸存者的訴說,揭開那些埋藏在人們記憶深處不為人知的往事。其中最慘烈的,大概是長春圍城。一方的勝利,以圍困長春半年,犧牲約三十萬人的生命為代價。而“守城的國軍,是滇軍六十軍,曾經在台兒莊浴血抗日,奮不顧身;是第七軍,曾經在印緬的槍林彈雨中與英美盟軍並肩作戰蜚聲國際,全部在長春圍城中覆滅”。
想起小時候看電影《解放戰爭》時,曾為解放軍的勝利歡呼雀躍,卻沒意識到那些被殲滅的國民黨官兵也是一樣的農家子弟,有著同根同源的父老鄉親。長春圍城期間,一位名叫耕的國民黨士兵在沒能寄出的訣別書中對自己心愛的女人表白:“我不得不將我剩下的幾張照片寄給你,給你做為一個永遠的紀念。。。我的心永遠的印上了你對我的赤誠的烙印,至死也不會忘記你。。。我的人生觀裏絕對沒有苛刻的要求,是淡泊的,是平靜而正直的。脫下軍裝,是一個善良的國民,盡我做國民的義務。” 書中摘錄的其它戰地家書,無論出自德國兵、日本兵、美國兵還是中國兵之手,都無一例外地流露出對親人的思念,對國家的忠誠及對和平的渴望。
“太多的債務,沒有理清;太多的恩情,沒有回報;太多的傷口,沒有愈合;太多的虧欠,沒有補償。。。”
含淚直麵曆史,用心感受上一代的苦難,深切感受到個人的命運在滾滾曆史洪流中是多麽的微不足道。幸運地生活在和平年代,不會流離失所,應該隨時提醒自己多一點感恩惜福,少一點無病呻吟。不糾纏於瑣碎無聊的是非紛爭,不沉溺於無謂的情感糾葛,珍惜生命,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願世間少一些顛沛流離 - 讀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所有跟帖:
• 和平顛覆是上策 -西點軍笑- ♀ (0 bytes) () 03/16/2010 postreply 19:56:50
• 龍應台的核心觀點是:在一場同胞相殘的內戰中,沒有勝利者。嗜血的民族必遭血光。 -依依漢南- ♂ (0 bytes) () 03/17/2010 postreply 00:51:04
• 一直想看,還沒買到,但是很多的老人家從大陸到台灣的都有故事。 -加州花坊- ♀ (0 bytes) () 03/17/2010 postreply 11:04:52
• 回複:一直想看,還沒買到,但是很多的老人家從大陸到台灣的都有故事。 -yaoyao88- ♀ (138 bytes) () 03/17/2010 postreply 20: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