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旅途中的人們【多圖】

來源: mp4 2009-11-10 08:33:3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802 bytes)

美國旅途中的人們(一)

由:四合院的閑人



                                                     ——複雜的紐約市

                旅途中的人們(一)

       前不久, 和姐姐一起參加美國東西海岸遊,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品,見到的不僅是如畫的風景,更體會到人們的性情和生活,留在筆下也是一種紀念吧。

帥導引領“資深美女”出遊      出發的起點是華盛頓國會山前的航空博物館正門。集合時間過了20分鍾,一位自稱為“帥導”的香港小夥兒出現了:頭發呈錐體,人瘦而白,能迷倒一大片MM的小眼睛。一見到我們就高呼:“美女們!美女們!我來啦!”都說導遊代表國家的水準,我們真的拭目以待呢。看來“美女”是當下最流行時尚的稱呼了(不論美不美哈!)。姐姐更正道:該叫我們資深美女喲!

有句名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港人講國語。在帥哥英語、國語、粵語的不斷交換的講解中,我們終於聽明白大部分旅遊點的介紹和安排。看來,參加華人旅行社也要具備相當的語言能力啊。

帥哥雖不是美國出生的,但居住許多年了。從他的眼睛裏,你能看到些許的疲倦。帥導集合的標誌是一把黃色的雨傘,找到傘就找到了“組織”。後來發現東海岸遊的導遊們都帶著一把大傘,防雨防曬目標明顯,很實惠。

重慶來的夫妻     和我們一起上車的是一對來自重慶的老夫妻,女兒和女婿來美讀博5-6年了,今年在華盛頓附近買到一棟60多萬美元30年貸款“帶草坪後院的房子”,外孫已經5歲。看著當姥姥的自豪表情,就知道,外孫一定是由姥姥在國內帶大的。她已經來了近半年,這次是陪老公玩東海岸的。七天旅途常聽姥姥在與孫兒通話和不斷地囑咐。

我們知道,美國華人夫婦生育孩子後,出於經濟的考慮(因為請保姆的費用非常昂貴),一般都由國內的老人來美國照料嬰兒,或者送回國內撫養。長期的與父母分離造成的後果是難以預料的。而老人來美最大的問題,就是看病的不便和難捱的寂寞,這是無法克服的困難。

  老先生是個寡言人,臉上總掛著笑容。我們與重慶有著特殊的感情,所以總有話題可說。後來無意中了解到老先生出身於重慶(解放前)很有名氣的大家族,這使人們感受到光陰的流淌帶給人的巨大變化,而下一代的成長一般都留有上代人的痕跡。

自由行的年輕人   同行的三位年輕人是由北京申請美國旅遊的在校研究生,其中一對是情侶。他們來美已經有一個月了,遊玩了美國不少地方。

問:“是否想來美國讀書?”他們搖搖頭說:“不想哦。在國內蠻好的。”男孩看著我們說:“我的父母沒有你們想得開,三個孩子都快畢業了,他們還是舍不得外出旅遊呢。”

我問:你們旅遊的費用誰支付的呢?男孩不好意思地笑了:是父母給的。看著他們大大的行李箱,估計給朋友同學買了不少禮物,一定會有父母的那一份吧。

美國的孩子18歲後生活費甚至學費都由自己支付或者貸款支付。而國內孩子還做不到,在美的華人家長也沿用這一習慣吧。

也許這是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的差別之一。


                                     ——紐約華爾街的寂靜



                            ——被稱之為天堂的紐約長島太平洋海邊
                              

                                      旅途中的人們(二)
來“實習”的學生們    大巴向尼加拉大瀑布疾駛,坐在我們後麵的幾位女生特別活躍,一路都在講考試的經曆。當我們聊起來時才知道,他們是國內某某外語學院大三的學生,來美國實習四個月的。

說是實習,按他們的話說其實是餐館的廉價勞動力。每天做工達十小時以上,工資是當地最低標準。另外來之前每人交給中介2萬人民幣。現在他們用做工的錢旅遊,然後回國。當我們問他們來美國的收獲時,一位女孩說:可以開口說英語了,其它沒有太多感覺。還有一位男孩說:美國打工太累了!有一次我們幹了12小時,都癱了!

途中,我們在快餐店點餐,女孩馬上說出各類漢堡和點心的名稱,是我所不及的。不管怎樣,實習還是有用的。不過因為總在餐館裏工作,對美國社會了解甚少,特別是實質的交流,這是很大的遺憾。

三個學士的北京導遊    我們的東海岸遊可能因為淡季,一路都在拚團。算了算,沿路換了6位導遊,7輛大巴。不過銜接比較好,沒有造成太多不便。第二位導遊是舉家遷移美國的北京小夥。

小夥子與別的導遊不同的是裝束:西裝革履,皮鞋鋥亮,看上去更像一位白領紳士。一口相當清晰流利的英語,有著北京學校良好教育的痕跡。據他自我介紹,已經獲得三個學士學位中有商科。這讓我們刮目相看,隻是不理解為什麽不讀研?後來知道,導遊是他的業餘項目,他的主要工作是紐約某某水晶製品(著名產品)的代理商。

那是北京極為時尚的品牌,也是姐姐的最愛。立即索要他的名片,準備必要的時候購貨!

在美做2-3份工非常正常,時間就是金錢,絕不是口號,而是行動!這主要是生存壓力的結果,同時也是盡快積累財富的必要。後來我們的導遊還有在讀博士的年輕人,他的英語也是相當精準,流暢。這讓我們感覺,不在美國出生的年輕華人,如果英語流利的大多是在國內受到良好的教育。

說明中國的英文教育相當有水平,隻要肯努力學習。

紐約老者的感歎      西海岸遊我們遇到途中大巴故障,在戈壁灘整整呆了2個半小時。這時我看到三位差不多年齡的老者,其中一位頭發花白的先生今年67歲了,神情坦然,態度謙和,老家廣東,來美30年,已經退休。

攀談中,我們聊起紐約的中國城,似乎比較老舊和破敗,他感歎中國人來美生活不易。特別是早年來美,學曆不高,英語不好,隻能做些收入低,福利少、社會地位偏低的工作,退休時隻有很少的退休金。迫不得已賣掉原住房(那不過是銀行的房子),申請政府的廉租房(需申請排隊5-10年,且銀行存款不超過1千美元等規定)。

廉租房每月隻交700美元房租,解決了住的問題,吃飯就簡單了。看病也是困難的事情,語言不通,預約時間長,藥費貴。一般情況下去中國城看中醫,拿些小藥吃。

人老了,考慮回國,結果發現沒有了退路。沒有醫療保險,不敢回國看病。最後的選擇就是在紐約安度晚年。老人家對我說:“每次回國同鄉們都羨慕我們,說在美國發了財,其實發沒發財自己心裏最明白。現在中國發展的這麽好,是我們30年前怎麽也想不到的啊。”

讓老人家感歎的是兩個孩子, 30幾歲都沒有結婚。在美國文化熏陶下,沒有孝敬父母概念,忙忙碌碌難得見到一麵。他看著我的眼睛真誠的說:“你們有個好孩子,知道買禮物、打電話問候、回家看看,多好啊!”“老有所養,對我們來說是沒有指望了。隻盼著她們能有工作,生活自理也就滿足了。”

    老人家的敘述平緩簡潔,生活有無奈但也有收獲。畢竟做為大陸來美較早的一代人,做出了許多的努力,能有一份安穩的晚年生活也就知足了。不過,老人對孩子的一絲失望讓人心情沉重。畢竟,這一生都在為孩子奔波啊!老了,圖什麽呢?



——波士頓的中國城


            ——奔跑在西部的大卡

                           旅途中的人們(三)

我是真正的按摩師啊  去大峽穀的途中,午餐時身邊坐著一對母女。閑談中知道,女兒在澳大利亞工作,母親看上去50 來歲很結實,來自東北鶴崗,在洛杉磯做按摩師。 “母女倆兩個國度居住,習慣嗎?”女兒看著媽媽笑著說:“工作不好找,先幹著吧。”看得出母女倆對自己目前的狀態很滿意呢。

“按摩的執照很好考,而且每小時70美元,收入很好呢。”當媽媽的補充說。她看著我們的眼睛說:“我是真的按摩師啊!”聽了她的話我們還不知就裏。

後來才知道,原來美國不少城市,妓女和按摩女常常混淆。按摩師必須有執照,而妓女當然沒有了。

“先生”和“太太”   在異國他鄉不知不覺對鄉音特別敏感。聽到女性北京腔,不由得就和她聊起來。這對夫婦似乎有點不同,因為他們沒有坐在一起。

先生私下裏說:他在國內某部委工作,太太在洛杉磯。他們結婚10年,沒有孩子。聽到此言,內心為他們能保持“遙遠”的婚姻而感歎。太太很健談,一路聊的開心,甚至提議晚上一起打牌。

中午在德國西式自助餐吃飯時,先生先行離開,臨走前特意對太太說:“乖啊!”等他一走,太太臉上馬上露出反感和忍無可忍的表情,令人意外地說:我們不是夫妻。沒等我們反應過來,她繼續說,這人是國內一定級別幹部,旅遊的所有費用由她付,包括吃飯。為什麽呢?她隻說是以前答應的。

離婚十多年了,她獨自帶著女兒,現在大學二年級,交了一個黑人男朋友,而且用她給的生活費同居。“我把這個女兒帶大多不容易啊!當過導遊、餐館服務生,現在好容易買下一個小餐館,錢還是國內攢的。吃了許多苦,掙的錢都是為了她。幾次有機會嫁人,女兒不同意都放棄了。”說到這,她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淌。看得出,心裏的話已經積攢許久了。大概難得見到北京老鄉吧,她一口氣把心裏的話倒出來,我們也替她難受的。

怎麽是這樣呢?後來,那位冒牌的假話連篇的先生極力回避我們。而北京女士的臉上仍然是許多的無奈和強裝的笑容,剩下的幾天,他們繼續扮演著夫婦……。

美國啊美國,什麽事情都會發生。

導遊和司機的較量     西海岸的旅遊第一天是位祖籍台灣的薛姓導遊,大巴由上海籍中年司機駕駛。一天中他倆之間發生的事可以編個故事,似乎也是中國人生存的寫照。

薛導自我介紹,父親是蔣介石的飛機駕駛員。他來美國定居多年,娶了一位上海某著名大學畢業、年輕的二任太太。現嶽父母都來美國享受洛杉磯的福利待遇,住福利房,每年有2萬多美元的生活費。看病不花錢,免費的午餐吃不完,常帶回家等等。老婆有份能拿到退休金的工作,而他自己則沒有。看得出薛導對上海的發展過程相當了解,而且很擁護中國的改革開放。人民過上好日子,這是根本啊。

大巴突然壞在戈壁灘。兩個半小時後,我們終於被另一輛車送到拉斯維加斯賭城。臨走前,上海大巴司機和薛導有了爭執,好像是因為當晚我們參加付費活動的提成。當天晚上的夜遊被壓縮行程。而第二天早上,旅客們等上海司機的大巴超過了一小時!這位司機在幾小時路程上,一直喋喋不休地向新換導遊數落薛導的不是,滿車人的心情都受到影響。為此不少遊客向旅遊公司提出夜遊費用的索賠。

事情其實不大,但是我們感受到那份焦慮和不安。後來我們知道,上海司機也有苦衷,老婆不工作,小孩子剛上小學,大孩子在六年製大學讀書,因為家庭屬於特困家庭被免去學費,但生活費需要自理,一家四口的生活都靠他一個人維持。

加州是美國華人最多的州,他們在這裏的創業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淘金熱。但美國金融危機以來,加州的經濟同樣受到很大影響,許多公司企業紛紛倒閉,失業人數激增,華人也不例外。擔負著家庭和房屋貸款的重擔,失業或者減少收入那是釜底抽薪。

為此,我們隻能無語了。


                           ——西部戈壁灘美景


                       ——優山美地山影

旅途中的人們(四)

住在大阪的北京姑娘  看上去這位漂亮的姑娘也就20多歲,可她告訴我出國已經10年了。大學和碩士都在日本讀完的,還在大阪工作了幾年。原來她還是北京人,我們不由地親近起來。

當說起來美國近一年的生活時,她漂亮的眼睛裏有某種期待,說到現實卻讓她頗為失望。“美國啊,還不如日本呢。”“為什麽呢?”我問。“缺乏安全感。”她回答。
她一邊學語言,一邊做工。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任何保險,特別是醫療險,萬一病了就完了。還有一點是美國辦事效率低,速度慢,這一點比日本差距大得多。(我認為比中國都差呢)。她買的計算機故障送去修理,正好搬家,趕緊留下地址,卻還是寄錯地方,而且是兩次!這在日本是絕對不會出現的。想想我們也多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也就不足為怪了。

另外不習慣的是美國人不化妝啊,在日本不化妝是不能上班的。結果發現,每天鏡子裏的自己老了許多。聽這話,我們哈哈大笑起來!這正是美國的最大好處呢,真實啊!不過,我還是覺得美國人化妝,隻是分場合吧。

北京姑娘決定回國工作,媽媽催了好多次,重要的是到嫁人的年齡,不能總在外麵飄著。

我們在洛杉磯飯店分手時,不知為什麽還真有些不舍呢。人和人,一種緣分是很難解釋清楚的呢。

旅遊不忘“老本行”   真是不可救要,從東海岸回來,咱又當了一回媒人。

這對母女一路上一直在鬥嘴。女孩剛滿22歲,很煩媽媽不停地嘮叨。女孩波士頓某大學畢業,精算師專業,三年學完,並在波士頓找到一份工作。父母用做生意的錢供養女兒讀書,現在女兒接媽媽來玩,結果卻老鬧別扭。

在我看來,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孤身在外,肯定有不少煩惱。有時家長並不了解孩子的想法,需要多些耐心。

了解她們煩惱的原因之一後,回來後,毅然決然地幫助女孩找位男朋友,算是學雷鋒做好事吧。

新加坡小朋友  旅途中有一對來自新加坡姑娘,像親姐妹一樣, 都有一對大大的眼睛,個子不高, 身材豐滿, 穿著時尚開放。她們也是來美國(飯店)實習2個月。
兩位姑娘華語說的好,英語也很地道,說話彬彬有禮。據她倆介紹新加坡大學學製5年,勞動力比較缺乏,工作還能找到,退休年齡65歲。她們很想去中國看看,尋找完全不同的感覺。

新加坡一個小小的國度,那裏是我們父親的出生地,也是爺爺奶奶魂歸的地方。484萬人口中有我們爺爺奶奶傳宗的、同一血脈同一宗族同一種語言的300多位親屬。
看著她們倆,不由地想到我們的表親,由於伯父生育過多,沒有能力讓孩子讀書,幾十年過去,他的孩子還掙紮在生活的底線,每天為柴米油鹽奔波。清晨3點起床去擺早點攤。有的姐姐至今沒有結婚,生活的壓力讓人身不由己。

紐約那位老者的感歎如在耳邊:個中的苦隻有自己最明白啊。

其實生活就是這樣,當被逼到極點時,都要奮發圖強——不論大人物小人物。另外,教育水平基本決定著我們的生存水平,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去新加坡看望祖輩親屬和他們生活的地方。


——森林度假小屋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 電影 ]夜長夢多
  • 列國圖誌
  • 蘆笛在凱迪
  • 【盧笛連載】野蠻的俄羅斯“反世界”
  • 盧笛文章專輯
  • 所有跟帖: 

    回複:美國旅途中的人們【多圖】 我隻看到兩張照片 -Kisspest2009- 給 Kisspest2009 發送悄悄話 Kisspest2009 的博客首頁 (119 bytes) () 11/10/2009 postreply 15:58:17

    感覺不像在旅遊了~~ -54丫頭- 給 54丫頭 發送悄悄話 54丫頭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0/2009 postreply 20:46:0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