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看似聰明,而且嘴皮子伶俐的主持人大哥(朱軍)錯過了不少與陳曉旭探討人生更深層意義的話茬兒!
當然,那時沒人有超自然的能力來預見後來所發生的一切。但從陳曉旭的臉上,她對自己做了“大老板”的淡然與無所謂是一覽無餘的。她幾次提及“內心的快樂”和“事業、成功”等的辯證,甚至提到讀古代典藏等,可是,主持人卻不上路,在庸俗的話題裏轉來轉去,就連“出國是一種愚蠢的選擇”這麽強烈的措辭,主持人也錯過了有深度的探討。
現在反觀陳曉旭在那時的表情,我們才發現她無法掩飾的矛盾心理,人生轉折和領悟生命的開端。但她在鏡頭前極力地以“公眾人物”的形象掩飾著內心對做秀的一切虛假和庸俗的厭倦,有些話好像是她在自言自語,因為主持人已經明顯地把她“定格”在一個為名利而奮鬥到底的俗人。
陳曉旭和國內外的一些假惺惺吃幾天齋、念幾天佛,然後又熬不住,重新返回喧囂去賺錢來用物質“打造”自己形象的明星們不同。她有一種“真”,這種“真”是其他明星人無法模仿的,也可以說是“骨子裏帶來的。”
佛、道裏的超越是人類最高的超越,是光與暗的區別。正如夜晚中的房間,燈亮了,你能看到的是在黑暗
中永遠也無法看到的。
我是在陳曉旭出家後才成為她的“粉絲”的,對她的選擇是從懷疑,到好奇,再到理解。那時是中國社會急劇轉型的時期(陳曉旭的林黛玉時期),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過渡,人們的心理大多是掛在臉上的。從那時的“款爺”到“大款”、“大腕兒”和“大牌明星”等等的新時期的“上層階級”成了大多數中國人心中的“美麗生活”代言人。陳曉旭當然會被媒體視為其中的一員,名利雙收的明星。所以,她後來的削發出家和離世給中國人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間。
:: 作舟
讀懂《紅樓夢》隻是開悟的初級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