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非常有錢的人。
去年我們全家第一次坐遊輪旅行,買得是最便宜的艙位,沒有窗戶,這樣一家人也要幾千塊,需要攢一段時間的錢。我們一個朋友的親戚富到可以包下一個遊輪,請親戚朋友幾百人一起出海玩,這樣的財富不是我們可以想象的。
美國也有很窮的人。
學校的免費午餐保障了窮人的孩子能吃到有營養的飽飯,但是長達2、3個月的暑假就有孩子餓肚子,所以有專門的慈善機構為這些孩子募捐籌款夏天給這些孩子挨家送飯。
但是美國人很少有仇富的現象。為什麽?
我想一個是美國給每個人提供了一個較為平等的致富平台,另一個就是慈善起到的平衡和緩衝。
兩個星期前的周六,我參加了“人道建房(Habitat for Humanity)- 注1”的義務勞動,通過一天蓋房子的辛苦切身體會到慈善事業給社會帶來的和諧之音。
周六是個陰雨天,我們被要求早上七點半就得到工地報到。兩隊義工人馬由一個“人道建房”組織的正式職工主管,兩個工頭(注1)帶領,工作是給這個已經搭起來的房子釘外牆的護板(vinyl siding)。主管簡單介紹了一下工作要求後,就由工頭給我們詳細解釋怎麽做,技術上有哪些要求。
開工了才知道那個給我們寫貼在胸前名字牌的清秀姑娘緹沙就是這個房子的主人,而我們這天是明顯地人多於事!象我們這些個子矮的,下邊敲釘子還成,高處夠不著,那斜架在爛泥裏的高梯子我們也不敢上。但略略無所事事了一下,大家都自覺地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幫著爬在高處的人扶梯子,用板把插在泥裏的梯子墊平;把量好的尺寸報給鋸板的人,再把鋸好的板傳給梯子上的人。在來來往往之中,大家按胸前的名字牌互相叫著、開著玩笑,活幹得非常快,轉眼四麵牆就剩最高處沒有釘上板了。最後是長梯子不夠用,大家得等梯子。
建房中,緹沙主動和我聊聊天。我知道了她是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學的竟然是司法鑒定(和我們的法醫沾邊)!年輕的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想她可能是單身母親)。她告訴我她已經完成了500小時的“汗水資產(sweat equity-注2)”,她的這個房子有三個臥室、兩個衛生間。她很高興地說她的兩個女兒等不急能各有自己的臥室,大約在感恩節前後她們可以搬進來。
這一個房子,是由社會各階層的愛心建起來的。有富人的捐款,有建材公司捐的材料,有我們這些義工在一個個周末貢獻的勞動,真的可以說是傾注了許多人的愛!大約沒有哪個建築商會象我們這些義工細心地為房主著想,在上完護板後,我們就有人馬上仔細地把護板上的灰塵擦抹幹淨。稍稍覺得不完美,就拆開重來。有時,返工就用了半天的時間。而房主在和大家一同的勞動中,除了眼看著自己的夢想在一磚一瓦,一梁一木中成真,也切身體會到這個社會對他(她)實實在在的關愛。
和諧社會怎麽來的?不是靠宣傳,是靠社會上的每個人把幫助別人當成一種快樂;是靠這些滲透到平民百姓生活中的互相關心;我們自己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己也受到教育,感受溫暖,這是一個細雨中很快樂的周末。
我們這天提前兩個小時就把活做完了,臨走前還是靠著大家把我陷在泥裏的車給推出來才開走的。回家的路上,路過一家賣東方食品的超市進去買菜。結帳時,認識我的老板看我一身泥濘,奇怪地問我這是上哪兒了?我當時忙著交錢,滿腦子都在想怎麽吃那條剛買的鮮魚,頭也不抬地答:“給人蓋房子去了。”老板提高了嗓門連聲問:“給人蓋房?你會蓋房?”我這才看見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的店老板的疑惑。一笑,說:“學著蓋啊,有人教。”店老板還是不相信我們這些非專業的能蓋出什麽質量好的房子來!
實際上,義工蓋的房子在台風、龍卷風多發地是很經得起考驗的。經常是大的自然災害過後,還挺立著的房子多是義工建的房。原因之一就是我們決不偷工減料。建築商兩尺釘一個釘子,我們是一尺一個;在牆、窗等處的用料上都比要賺錢的建築商多用一些;稍有尺寸不對,義工是不惜力氣返工的。別小看這一點點區別,狂風暴雨中它們決定了這房子經不經得住考驗。
沒有奢望我有生之年能幫別人蓋40多個房子,但有了我釘過釘子的第一個房子,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注1:“人道建房”是1976年由一對有錢的夫婦(Millard and Linda Fuller)在美國的喬治亞州創建的,1984年前總統卡特的加盟和大力宣傳給這個慈善機構推動很大。迄今,在全世界“人道建房”已幫助低收入的人建起了30萬個房子。
注2:他們從“人道建房”那兒領基本生活費,是半義務性質的。
注3:每個申請“人道建房”住房的人都被要求要有500小時的“汗水資產”。在做滿前250小時“汗水資產”後才可以被批準貸款。這500小時包括去上個人理財課,為別人建房做義工等。而“人道建房”的貸款是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