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複:哲學的誕生之前,又如何理解?

來源: 吮露鶴 2009-09-18 18:30: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48 bytes)
回答: 與友網話:哲學家吮露鶴2009-09-17 17:52:51
您問的很有意思,我試試看是否能簡單表達一點粗淺的看法。 

哲學前,是怎樣的情形,要先決定甚麼是哲學。
哲學的定義可以因時代,學派,會不太一樣,但來到近代,我們應該同意它大概的情形如下:
哲學一定要探討問題,包括:
我們如何活﹣﹣倫理學;
我們活在的此在,到底是怎樣的﹣﹣形上學;
我們所在的此在,怎麼對我是這樣的﹣﹣知識論;
我們此在之知,理之所在必定是怎樣的﹣﹣理則學。
哲學的內容,大體不出處理以上這些問題的理性抽象思考,提供方法和理論,賦與思考以形式,維持繼續進行推理,審視假設,修正信念。哲學工作的成果,雖為問題提出答案,形成思想體係,或打造世界觀,但都隻能視作過程而非目的,問題終結之一天,也即哲學死亡的日子。散漫的思想,不算哲學,凝固的意識型態,一樣不算哲學。再是思考,再是抽象,隻顧答案,沒有問題意識,便不再是哲學。

西方由柏拉圖,亞裏士多德開始,以上的東西漸都有一些,他們是哲學家,問題不大。我們呢?

自先秦起,諸子百家多是倫理問題;中庸易傳有形上問題;名家嚴格說隻屬詭辯,有點理則但不能正式算邏輯;知識論可以說最薄弱。由先秦到魏晉玄學,思想的係統性才漸成,而問題意識由孔子起有,然不顯,一直至魏晉基本是如此。佛學入華,漢傳佛學興,受印度哲學影響,哲學的方方麵麵都有了,因明的訓練,思辨力強了,問題意識更明顯了,所以愚以為,很多高僧的佛學,達到哲學的高度,他們可以正式稱作中國哲學家了。透過他們的工夫,宋明理學的哲學氣味就濃了,他們整理出來的孔孟哲學就開始具形完善。

如果以上的看法大體可以成立的話,孔孟莊周,是說出哲學問題的思想家,按中國人自己的說法,是哲人,但未具我們現在哲學家那樣觀念。孔子將死,以哲人其萎唱出心聲,自比哲人。哲者知人,斷然於人有真見的人,這是中國傳統裡理想的人物之一,聖人是一型,哲人又是一型。中國人素不以講觀念搞推證為很高的境界,有思考的技巧,用語言表達觀念的能耐,最多是成「家」,古人對專家看得不太在意,欣賞通人,是要哲人,不太認真於把「明哲」變「哲學」還要努力去成「家」。所以即使南北朝後佛學日漸有規模,宋明理學大盛,我們都不以「家」去看那些思想人物,哲學家的名詞不僅沒用,那種觀念,似也不備。

草草記下看法,未必有當,甚至未必能切所問,請包涵。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