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0年代中期出生的一名普通至極的中國人,經曆了那個年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高考的慘烈壯觀幸存後,又在如火如荼的出國熱中戰戰兢兢邁出了國門。雖然出國從來都不是我最真的夢想,但到國外走走瞧瞧的誘惑力還是夠大,機緣巧合命運安排就步入滾滾洪塵了。我是個喜歡四處流浪漂流想看盡人生風景的人。隻是從不曾想到這一步邁出後就成了出國容易回國難的架勢。當初隻想看看西洋鏡幾年,誰知這一好奇就幾乎要把一生的青春貢獻在這裏。
從80年代中後期到九十年代中後期,出國熱可謂一浪高過一浪,也許因為中國幾千年的封閉自守,近百年的貧窮落後備受欺淩,就算是滿足一下對國外的好奇心,改革開放後太多的中國人都有了關注外麵的世界的心,不光有了心動也有了行動。要不怎麽那時齊秦一首《外麵的世界》恰如其分恰到好處恰是時候地俘虜了全體中國男女老幼的心。(當然這是後話了)。
來到美國,生活是新鮮的艱苦的,環境是陌生的極具挑戰性的,不能免俗地重新踏入了學生的生活,奮力學英語,學專業,拿獎,畢業,找工作。。。總之,好像都沒有時間好好想想和規劃屬於自己的未來藍圖。就像一個人二次投胎,基本上從頭來過,在美國這個大農村做起了洋插隊。過程中的確有過很多疑惑與思考,對自己,對人生,對未來,但是生存才是本質,而在美國想來對很多如我一樣屬於所謂“盲目出國”的人來說是沒有多少選項來選擇的,有那麽一個多個原因讓你不能輕易放棄在美國生活,於是就隻能朝前走,莫回頭。
過了讀書適應的階段,就步入了所謂的收獲期,每個人運道不同,但基本軌跡一致,工作了,有穩定比從前長足的收入了,雖然還是公司裏的窮人階層,但好歹比學校裏強,於是到處玩玩轉轉,壘窩築巢,養育下一代。。。至此為止,除了票子不多,七屁股的債還了六屁股 - 還是剩一屁股的債!從此就過上了美國房奴的(嗬嗬,居然還被不少國內人士羨慕的)“美好”生活。
但是,說句大實話,美國的生活是繁忙平淡辛勞有餘,而舒適熱烈悠閑不足,萬事事必躬親不說,大小節日也是孤獨思親;作為第一代移民,心底有萬千困惑與難以名狀的糾結,好與壞的權衡,利與弊的取舍,這之中酸甜苦辣萬千滋味豈是幾句話可以概括?雖然也有教會,華人組織開展的活動,但背井離鄉的多少被邊緣化的感覺讓孤獨始終是揮之不去的鄉愁。
呆一輩子?還是海歸?這恐怕是萬千海外華人心中的痛!每個人都想找一個好位子,容顏煥發地回去也行,但是這樣的機會不會垂青每一個有此心的人。而且時間地域還是多少局限著對國內的了解。就此放棄國外的生活?哪有那麽輕易可以放棄?這種心態與當年知青返城大不相同,但在矛盾掙紮的心理層麵想來還是有一些共性的。
漸漸地,當生活這棵小樹苗長成了大一些的樹,你會發現生活變得有如機器一樣的運轉,有的人等到了孩子長大了,也徹底失去了舉家回國的基本條件,有的人盲目回國,也難免在國內並不好混的水裏感慨還是國外好。。。總之,千千萬萬海外華人,各有歡樂,各有傷悲,各有取舍,各有心結,最後都一致地化為了一句代表第一代移民心聲的感慨:出國容易回國難啊。。。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