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先來說說他這篇文章,也就是你這首詩裏反映的思想邏輯。

羅素先說 “愛”和“知識”和“憐憫”驅使他生命越過痛苦的海洋, 來到絕望的身旁。” 我的問題是: 他的內心是愉悅幸福的嗎, 還是悲觀的,好像是悲觀居多。

然後他分別說到每一個追求。 追求的愛是兩個人的“情愛”吧, 讓他感受到在天堂的感覺。 他也追求知識 , 是愛和知識讓他看到天堂的情形。 這應該是使他感受幸福的兩件事情。 但另一方麵,憐憫心使他同時看到世界的痛苦和憂傷。 他也想減少痛苦, 卻無能為力,這使他心靈忍受創傷。

這就是他的一生,應該是幸福和痛苦交織的一生。關鍵是他認為“想減少這樣的罪惡,然而我無能為力", 最後他希望他的人生重來一次。

我的問題是, 他想重來一次的原因是他眷戀自己的天堂般的感覺, 但他並不在意別人的痛苦不能得到緩解, 也不在意自己對別人愛莫能助。

他的思想裏蘊含的邏輯是:隻要我自己快樂便好,別人的痛苦我管不了, 因而不必攬責任給我自己。

我覺得他給知識分子樹立的目標太低, 自己顧自己享樂就夠了。 這應該是我們的人生價值理想嗎, 當然不是。知識分子有社會責任沒有, 我覺得知識分子的價值正在於他對於改善社會有多大貢獻, 如果一開始便拒絕責任, 這樣的知識分子不值得我稱讚效仿。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