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家長熱點議題》寫到這裏,似乎該叫暫停了,其實可以討論的話題還很多很多,隻是覺得應該停下腳步,認真聽取讀者的意見,反省自己。
許多讀者認為,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你老是說讓孩子發揮潛力,順其自然,可現實就是這麽殘酷,競爭如此激烈,進不了名校就沒有好工作,沒有好工作連房子都買不起。沒有地位,買不起房子,老婆都討不上,你負責啊?!”
嚇死我!我沒有義務給任何人蓋房子做紅娘,不過這個問題的確問得好!請允許我放一放,容我想一想。
也有讀者說我崇洋媚外,隻是批評中國的教育,一味推崇西方思想。說的也不錯,我的確是認為西方的教育不管是思想上和理論上都值得中國借鑒,不是嗎?至於說西方的缺點和錯誤,不是沒有,但那是另一個範疇的問題,我沒有義務為西方治病救人。當然,作為身處西方教育體係核心中的一員,我也看到不少西方的缺陷,並同時為不斷改善這些缺陷做著自己的努力。
西方的教育問題不少,可以概括成以下幾點:
1. 政治的。西方社會如今常常也是政治掛帥(不過西方的政治概念和中國不一樣,一個是非黑即白——路線鬥爭;一個是有黑就一定要有白——權利平衡),動不動就要“政治正確”。種族歧視,人權,信仰自由等條條框框時不時壓下來,教育的原則有時不得不讓路。所以,有關宗教,種族,同性戀等話題不是隨便可以在課堂上討論的。西方的教育往往也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比如小布什的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其實是一個為自己政綱服務的口號,是不切實際的空話。口號喊一喊沒關係,但讓學校都這麽做,實際上是變相的鼓勵拔苗助長,同時也催生了弄虛作假的不正之風。
西方的教師工會十分強大,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沒有任何約束的權利,所以很多教育方針的實施往往成了政府和工會之間的政治鬥爭,而最後的勝利常常屬於工會。“一切為了孩子”也就是個漂亮的口號了。例如,工會總是為教師爭取最大的權益,這很好。但是人性是貪婪的,教師當然不例外。於是,教師可以為增加工資、延長假日而罷工,置孩子們不顧。這兒的學校一年隻有160多天的授課日,還要多少假日啊?
2. 經濟的。教育需要大量投資,而政府為了所謂的平衡往往不得不犧牲教育,加上政治在背後作祟,學生再次成為犧牲品。比如政府為了照顧所謂貧困家庭,可以為他們的子女免費提供午餐,資助他們參加課外活動或夏令營,但是經費一緊張,就對課程開刀。學生可以沒課上,但“人權”一定要保障。再如,學生學習音樂一般自己要買或租樂器,可有人拿出憲法說政府有義務提供免費教育,學校應該提供一切設備。學校沒錢,法院又裁決原告獲勝,那學校隻好取消音樂課!
3. 理論的。西方的教育理論經過一個比較漫長的發展階段逐漸走向成熟。不過教育畢竟不像自然科學那樣會有一個一致公認的理論,往往一大堆“看上去很美”的東西放在你麵前,實際操作的人隻好摸著石頭過河。比如西方在理念上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他們自己選課決定自己的學業方向,可是不知誰把這一套運用到考試上來了。加拿大BC省居然決定學生可以自己決定是否參加省級統考(除語文外),天底下哪有學生自願考試的?而主管部門對考生數目沒有一個確切的掌控,所以無法應對諸如命題、試卷印刷及閱卷等各方麵的問題。這樣一來,對於教育質量的監控也就無從談起了。
4. 社會的。西方社會崇尚個人自由,對於教育也是一樣。一個不想成名成家的人為什麽硬逼著他去學這學那呢?這個思想不錯,但是這也是有代價的。一個積極向上的孩子不管你逼不逼他,他都會認真學習。但是對於一個自覺性差,又誤入歧途的人,如果學校和社會沒有對他產生一點壓力,那就會使得他自暴自棄,在歧途上越走越遠。所以,西方教育在培養精英和讓普通學生各盡其能的同時,讓社會底層的孩子隨波逐流,越走越遠,從而造成社會上吸毒、犯罪、孩子媽媽等現象日趨嚴重。
5. 文化的。西方文化順應人性,但往往走入極端,變成了縱容人性。於是,人性中懶惰的一麵在沒有約束,放任自流的情況下就泛濫了。我們知道,學生的智力和認知水平基本上是呈常態分布的,那些處於下遊末端的孩子,如果不時常推一推,促一促,就永遠停滯不前,甚至迅速後退。加拿大BC省的中學畢業率這幾年一直徘徊在77%左右,原住民的孩子有近50%的不能畢業!所以加拿大學校的重點在抓畢業率,還沒有資格談“升學率”呢!
相比之下,中國教育的問題少多了,我想來想去,隻有兩條:
1. 文化的。如果說西方文化順應人性,那中國傳統文化壓抑人性“存天理,滅人性”,提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你不管你有什麽愛好興趣,讀書是第一位的,讀什麽自然取決於天理——家長、學校、老師和社會的要求,至於如何“做人”,如何培養愛心和人文關懷,那都是次要的了。
2. 製度的。這個咱們小民百姓就不展開討論了。
寫了這麽多,肯定有讀者問:你侃得頭頭是道,那你自己的兒女又如何呢?你先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了再來說教不遲!
其實,提出這樣問題的讀者一定沒有讀懂我的文章(也可能我寫得還不夠清楚)。對於我自己的孩子,我是有信心的,因為我的目標並不宏偉遠大。我一再強調,並不是隻有做出一番大事業,出人頭地才算成才,更不是考了“全球第一 ”或爬藤成功才是成才。在我眼裏,讓孩子心理和身體健康成長,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品性,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能自食其力並從工作中得到快樂就是成功了。
簡單的一句話:讓孩子體會生活的快樂,不僅是眼前的快樂,更是一生的快樂!眼前,讓他們盡量享受童年的樂趣,但為了將來長遠的快樂,就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兒子興趣廣泛,小時候要當消防隊員,後來一會兒說要當海洋生物學家,一會兒說當醫生,一會兒說當大學教授,我一概支持,隻要他努力,並覺得快樂就好。我從來不操心他的成績,隻是不斷告誡他: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女兒一直喜歡當小學或幼兒園老師,我百分之百讚同——沒有比這更適合她的性格和能力的工作了。其實這也是遺傳了我的基因。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能繼續在講台上站下去。我的理想曾經是帶一班學生,從小學直到大學,12、3年的時間和這些孩子們在一起,看著他們成長,看著他們走向社會。我曾經想象,當他們興高采烈的在大學畢業典禮上憧憬著美好未來的時候,我在一旁望著他們,一定會激動得淚流滿麵……。還有什麽工作比這個更能讓我魂牽夢繞的啊!
理想畢竟是理想,現實是無情的——我畢竟還要養家糊口。
但是一個人沒有理想行嗎?如果連想都不敢想,不去思想生活還有什麽意義呢?
所以回到第一個問題上來,我想我的觀點就不難理解了。不錯,我是個理想主義者,我的願望和現實相差很遠。如果大家都按我說的做,中國的好多孩子都會考不上大學,最終被那個社會拋棄。但這不是我的錯!
如果我在一百年前讓女孩子們都不要纏足,大家也一定會認為我是一個精神病患者。纏足不好,但現實更殘酷:你不纏足,一雙大腳多醜陋!孩子是舒服了,開心了,可是社會不認同,將來連個婆家都沒有,你負責啊!
我付不了責!但是我不願意我的女兒纏足,我想你也不願意。那我和你,還有他、她,我們一起來扔掉這又臭又長的裹腳布。當然你要繼續為你的女兒纏足,我也無力阻止。
好在纏足已經成為曆史,但是當今應試教育對於思想和能力的束縛不是和纏足如出一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