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時倒也沒有十分在意,可能是人們對已經擁有的東西不太珍惜的緣故吧?就像,在紐約的時候,對百老匯的音樂劇也就是朋友來了才去看,可現在離得遠了,倒是會轉成和朋友一起驅車去看了。就連離百老匯不遠的的正宗的川菜館“五糧液”也成為我每次訪問紐約的必到之地。現在上了年紀,對傳統文化也逐漸念叨起來。當悟空老師提到傳統文化,俺誠惶誠恐。除了腦子裏八卦,還知道些啥呀?
再想想,小時候好像聽過一些有關文化的教誨。比如,一個女子應該掌握琴棋書畫的技能,不過俺隻會拉胡琴。又比如,一個男人要有盡忠報國的情操,當時的那些讚美嶽飛一類英雄人物的可是沒有少聽。當然,關於咱的四大發明,還有一些民間禁忌,咱從小也有所耳聞。不過,那些隻算有限的常識,和文化的定義的嚴謹相去甚遠。唉,這題目這點把我難住了。
追古思今,本人上初中時,老師教了諸子百家,那時的生活就開始累人了,光記幾個派係和相關的名字就花了一學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還有陰陽家(咱從小就偏愛喜歡金、木、水、火、土這一類的,比較形象地說)。不過後來才知道還有雜家(代表人物據說是呂不韋?)和縱橫家(這名字多帥?代表人物是張儀和蘇秦,不過鬼鼻子才是他們的鼻祖,據說)。可這些聽著多沉重呀?而它們之間的關係又縱橫交錯,就是林語堂大師也沒全搞明白呀。
不過他不喜歡孔子我是知道的,覺得孔子給大家定下了很多的規矩。而莊子就給了我們一點自由,如果按照莊子的想法去活,好像不會太累,因為不需要按照某種準則去生存,也不會去和任何人比較。所以,我在少年時代就絕然放棄了對孔子的信仰。後來看了台灣電影導演楊德昌的電影《孔子的困惑》,方明白台灣人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是很認真的。可是,他的電影想表現的是,在台灣經濟起飛之後,這些傳統也漸漸淡化了。西方文化的影響不可阻擋地開始影響年輕的一代。影片的結尾是一個台灣男生和一個法國麗人在接吻。這是當時的楊導對台灣未來的期望嗎?
印象中,和大陸朋友相比,台灣朋友的傳承意識要強烈許多。比如,兩年前的夏天(農曆七月)我去那裏看朋友,適逢鬼節,這才注意到街上所有的商店幾乎都在長桌上擺滿了貢品,以示對死者的紀念。那個周末,台北街頭烈日炎炎,即使坐在公車上,也被強光照的很不舒服。性格很大條的本人,竟然在車上打開了一把小紅傘遮住太陽。過了一會兒,一位老婦人過來阻止了的不敬行為,原來在鬼節是不可以在車上打傘的。其中的緣故,我至今沒鬧明白,隻好對朋友說聲抱歉。她說佛家弟子需要誦經,布施食物給孤魂野鬼,正好同“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其實,融合了佛教、道教信仰的中元節在台灣早已成為僅次於春節的盛大節日。她說,“你們大陸可能不講這些,我了解。” 想起在車上打傘的那一幕,這是羞愧交加。
論到中國文學,對唐詩、宋詞、元曲,清小說、歌、賦、《詩經》和四大名著也算略知些皮毛。小說中最愛的是紅樓,去年重新認真閱讀,才發現小時候對人物和時間的的記憶竟是那樣的不準確。這樣的書,也許可以讀一輩子吧?
再說建築,要感謝林徽因,是她的文章讓我開了眼,開始關注那些園林,寺院,鍾塔和亭台樓閣,可是,除了那些雅致的建築,即使是老北京的民宅,不也是充滿“建築意”的嗎?就說那門墩吧,顧名思義是安置在大門門軸的底部,用以承托大門轉軸的底部-下門纂。就好像古時後的戰場上常用的兵器底部多有纂,如刀纂、槍纂、錘纂一樣。下門纂要載一扇門的重量,所以,和門纂接觸的物件要必須有硬度。普通的人家多用木製;再講究點的人家,則是將門纂下麵的石頭向外,向後加長。從形狀上看,很像是睡覺用的枕頭,所以這種門墩也被稱為“門枕”。還有那門的枕頭上刻著石獸,兒時盯上老半天也沒鬧明白是何方神聖?最好認的自然是石獅子啦。冷不丁想起“門如其人”這一句,原來也是有來曆的呀!
連民宅都有這麽多講究,那舉世聞名的長城和兵馬俑一類自然是可以用來嚇唬洋人的了。細想起來,在這些建築背後流傳的故事其實並不美好。不過為啥一定要仔細想呢?這日子不是要忽悠著過的嗎?
說到服裝,漢服,唐裝的展覽也都陸續看過。前不久還聽說,建國前的交際花在交際場所穿的是旗袍加西式高跟鞋,回到家卻是換上了繡花鞋。想來一定是繡花鞋穿著比較休閑吧,和在職場的塗脂抹粉相映成趣?
還有,凡是在中國長大的孩子多多少少是看過一點戲劇的吧?京劇、皮影戲、越劇、川劇、黃梅戲都看過幾個。如果是看得上眼的京戲臉譜也會收藏一些。掛在辦公室裏,老板看見了問是啥玩意兒,就告他是“防鬼、打小人的”。他“嘿嘿“幾下,楞說要給他也捎上一盒。其他從展覽館或電影裏看來的寶貝還有像: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 ,更有玉佩、刺繡、絲綢、簷。太多了,說不過來了,暫且打住。
這個不是和悟空老師的PK,是對他第一個開擂的感謝。詞不達意,請茶友海涵~。
另:頑固性地等待鬆鼠和另外一位大師的正式PK.你們兩個不打,俺就在六月七號那天消失了。
_(6)
什麽才是中國傳統文化? (上篇)(~文化人莫入~)
所有跟帖:
•
三寸金蓮算不算?俺可不是文化人。嘿嘿
-醜女的天空-
♀
(0 bytes)
()
06/02/2009 postreply
18:18:01
•
俺也不是文化人。算,還有,武大郎開店也算~滴
-西村皓月-
♀
(0 bytes)
()
06/02/2009 postreply
18:20:54
•
謝謝瞧君!俺欲覓鬆鼠而不見,隻好除此下策。可能她上了就嚇跑了!
-西村皓月-
♀
(0 bytes)
()
06/02/2009 postreply
19:24:01
•
是嚇跑了,跑了半裏地又回來了,主要是怕你不來大家要圍毆偶~~~
-squirrel_6-
♀
(0 bytes)
()
06/03/2009 postreply
07:28:39
•
本欲歸隱。見到這貼子,不得不冒出頭喝彩鼓掌。都是你之過,日後算帳
-NianCaoXi-
♂
(426 bytes)
()
06/02/2009 postreply
19:03:45
•
叩謝大師;還在等您和鬆鼠高人的研討會呢?為何不把高見和凡人分享?
-西村皓月-
♀
(46 bytes)
()
06/02/2009 postreply
19:26:29
•
我是給您等當配角的。對那話題感興趣的人少,不知有無必要再次獻醜。
-NianCaoXi-
♂
(72 bytes)
()
06/02/2009 postreply
19:40:43
•
對那話題感興趣的人少? 此話怎講?在下以為是大師覺得我等俗人
-西村皓月-
♀
(76 bytes)
()
06/02/2009 postreply
19:46:07
•
接到指令,準備登台獻醜。
-NianCaoXi-
♂
(0 bytes)
()
06/02/2009 postreply
20:12:52
•
期待!
-西村皓月-
♀
(0 bytes)
()
06/02/2009 postreply
20:53:14
•
小說的"小"字,已告訴同學們,中國過去視寫故事為不入道的"市井文化":)
-qtfy-
♂
(0 bytes)
()
06/02/2009 postreply
20:03:42
•
同學們謝了您了;市井文化"亦是好滴,嘻嘻嘻!
-西村皓月-
♀
(0 bytes)
()
06/02/2009 postreply
20:16:25
•
沒錯!但傳統文化是鄙視“小說”的,與現代社會文化認識上差別很大。
-qtfy-
♂
(0 bytes)
()
06/02/2009 postreply
20:27:31
•
我體會的中國文化是打是疼,罵是愛。是真打。
-加州花坊-
♀
(40 bytes)
()
06/02/2009 postreply
20:24:16
•
是肯塔基。
-加州花坊-
♀
(0 bytes)
()
06/02/2009 postreply
21:49:45
•
頂MM好文,如此討論傳統文化才是生動~
-squirrel_6-
♀
(96 bytes)
()
06/03/2009 postreply
07:27:22
•
如此討論傳統文化才是生動~;還說,等你的呢,寫啥都成~
-西村皓月-
♀
(0 bytes)
()
06/06/2009 postreply
15: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