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本文內容已被 [ 女人話中話 ] 在 2009-05-26 20:02:5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中國明清時期的才子佳人小說中所描寫的愛情,大多數是一見鍾情。實際上,不僅是才子佳人小說,隻要是愛情,幾乎都是一見鍾情式的。但是有很多人認為一見鍾情不可靠,因為一見鍾情似乎隻注重了外表,而青春易逝,容顏易老,以容貌的賞心悅目為基礎的愛情,就如沙灘上建築的大廈,容易傾塌。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愛情總是要有開始,無論是前生還是今世。一見鍾情並不僅僅注重容貌,在四目交匯的一刹那,有心靈的交流。

    歌德有一首著名的愛情詩,就探討了外貌和內心的關係,表達了對愛情的思考:“外貌美麗隻能取悅一時/內心美麗方能經久不衰/愛情的散步就是天國的跳舞/我很了解我自己/我的肉體在旅行/我的心卻總是休憩在愛人的懷裏/書本之中最奇妙的書/乃是愛情之書/我曾加以細讀/隻有幾頁是歡愉/全篇卻都是痛苦/其中有一節別離的敘述/愛情難以遮掩/它秘藏在心頭/卻容易從眼睛裏泄露/隻憑感情衝動所造成的愛/有如建築在泥沙上麵的塔/它總不免要倒塌下來的/令人感到最快樂的瞬間/就是在兩個人訴說著任何人都聽不懂的話/任何人均不知道的秘密與樂趣之時/在青春熱情所在之處/海水不會冷卻/天地不會使愛情變得冰涼。”“任何人都聽不懂的話”就是心靈的交流。
《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也是建立在“木石前盟”基礎上的一見鍾情。小說中這樣描寫兩人的初次相遇:

    寶玉早已看見多了一個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媽之女,忙來作揖。廝見畢歸坐,細看形容,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賈母笑道:“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

    寶玉笑道:“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麵善,心裏就算是舊相識,今日隻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

    在小說的引子中,賈寶玉和林黛玉是天宮的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為了了結前世的恩怨而下凡曆劫。雖然木石前盟終究敵不過塵世的金玉良緣,但木石前盟並不要求結果,經曆了,體驗了,也就夠了。

    佛教中說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而男女情緣的積累更需千年。今生的一見鍾情是千年積累的緣,是對往生的記憶,這與西方哲學家的說法不謀而合。我國台灣作家席慕容寫有一首詩叫《開花的樹》:“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變做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這首詩歌詠的是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

    有個年輕美麗的女孩,出身豪門,多才多藝,但她一直不想結婚,因為她覺得還沒見到她真正想要嫁的那個男孩。直到有一天,她在一個廟會的人群中看見了一個年輕的男人,覺得那個男人就是她苦苦等待的結果。但是廟會太擠了,她眼睜睜地看著那個男人消失在人群中。後來的兩年裏,女孩四處去尋找那個男人,每天都向佛祖祈禱,希望能再見到那個男人。她的誠心打動了佛祖,佛祖告訴女孩,她如果想再見那個男人一眼,要放棄現在的一切,包括愛她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而且還必須修煉五百年。女孩表示決不會為自己的決定後悔。女孩變成了一塊大石頭,躺在荒郊野外,四百多年的風吹日曬,苦不堪言。最後一年,一個采石隊來了,把她鑿成一塊巨大的條石,運進了城裏,於是女孩變成了石橋的護欄。就在石橋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見了那個她等了五百年的男人,他行色匆匆,很快地從石橋走過了。佛祖再次出現,女孩希望能撫摸一下那個男人,佛祖告訴她,還得再修煉五百年。女孩表示願意再修煉五百年。女孩變成了一棵大樹,立在一條道路旁,等待著愛人的到來。無數的希望,又無數次失望。到最後一天,他出現了。天很熱,他注意到路邊有一棵大樹,走到大樹下,靠著樹睡著了。女孩盡力把樹蔭撐起來,為他擋住毒辣的陽光。男人睡醒了,站起身來,抬頭看了看這棵樹,又撫摸了一下樹幹,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佛祖又出現了,他問女孩是不是還想做他的妻子,那還得修煉一千年。女孩平靜地打斷了佛祖的話,她表示她很想做他的妻子,一千年的苦她也能夠忍受,但是不必了,愛一個人,並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佛祖歎了一口氣,然後臉上綻開了笑容:“這樣很好,有個男孩可以少等一千年了,他為了能夠看你一眼,已經修煉了兩千年。”

    就為了那一麵,竟然修煉了千年,可見“一見鍾情”也並非如一般人所想得那麽簡單。實際上,才子佳人小說中的愛情描寫,在一見鍾情之後是才學和品德的展示,是對忠誠的考驗,衝破重重阻力之後才有最後的圓滿。而所有這一切,往往證明了當初一見鍾情的可靠。愛情的真正魅力就在於一見鍾情,在於驀然回首的發現的喜悅。

    《詩經》中有一首詩《蒹葭》,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情係伊人,上下求索。但道路險阻彎曲,求索艱辛,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而終於是“兩處茫茫皆不見”。所思念之伊人,如影在前,卻又遙不可及,令人感慨萬千。現代人一致地將這首詩當作愛情詩,“伊人”自然是情人,是美人。但我寧願把這首詩讀作對賢才的思慕,理解為對理想的求索,因為愛情的追求不應該如此艱難,不應該如此傷感。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清虛寂寥之中帶有濃厚的哀傷色彩。逆流追尋險阻無窮,征途漫漫;而順流追尋雖行程順暢,伊人宛在,而終不可近。從“白露為霜”到“白露末晞”再到“白露未已”,這是時間的推移,象征著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尋時間之長;從“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從“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這是地點的轉換,象征著伊人的飄渺難尋。這首詩的多義性正在於“伊人”的虛化使整個追尋虛幻朦朧,這倒是與愛情的朦朧美有相通之處。

    千百度的尋找,是為了驀然回首的一刹那,實際上愛情可遇而不可求。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所描寫的正是這種境界。那個上元燈節,人潮洶湧。他在人群中急切地尋找,無意間回頭,卻看見她在燈火闌珊的地方微笑著。人海茫茫,能夠驀然回首而遇的又有幾人?這就是緣。


現實中也確實有因一見鍾情而“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故事。英王愛德華八世就是一個比任何向壁虛構的愛情故事更感人的愛情傳奇的主角,他為了與一個曾兩次離婚的平民婦女結婚,自願放棄王位。這位平民婦女就是沃麗絲·沃菲爾德,她既沒有漂亮的容貌也沒有超人的才華。可是1931年王太子在倫敦第一次遇到沃麗絲時,就為她通曉事理、舉止瀟灑的風度所傾倒。父母、王室、內閣及各自治政府上上下下竭力反對王子的這一舉動。愛德華登上王位以後,馬上宣布要迎娶沃麗絲,他的決定遭到了包括首相鮑爾溫在內的大臣們的一致反對,愛德華八世堅決地說::“我現在考慮的惟一問題就是自己配不配當沃麗絲的丈夫,和她在一起就是我永遠的幸福……無論當國王還是不當國王,我都要娶沃麗絲,為了達此目的,我寧願退位。”沃麗絲在各種誹謗、咒罵聲中悄然離去,從國外給愛德華八世寫信要求分手,可是愛德華八世表示:“即使因為和你在一起我一無所有,我也沒有怨言,比起你來,王冠、權杖和禦座都不重要。”1936年12月11日,在位不到10個月還未加冕的愛德華八世發表了告別演說,幾個小時後,他便在皇家海軍驅逐艦的護送下離開了英國,與沃麗絲在法國結婚,一起幸福地生活了35年。1972年,78歲的溫莎公爵病逝,沃麗絲在對丈夫的思念中度過人生最後的14年,1986年4月24日,因肺炎在巴黎郊外逝世,享年90歲。這個曆史上最偉大的愛情傳奇最後落下了帷幕。愛德華八世和沃麗絲·沃菲爾德的愛情就是典型的一見鍾情,而他們的愛情不僅轟轟烈烈,不僅做到了中國古代詩歌中歌詠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且為後世兒女樹立了千古不朽的愛情典範。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男人喜歡的女人林徽因
  • 寶寶睡前故事
  • 品味男人
  • 當愛遠走,請放手……
  • 牽著你的手 牽著幸福走
  • 所有跟帖: 

    愛情沒有典範 -紅袖添香老板娘- 給 紅袖添香老板娘 發送悄悄話 紅袖添香老板娘 的博客首頁 (68 bytes) () 05/27/2009 postreply 09:05:1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