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陽 祭屈 * 祭悼 屈原大夫 2286年忌



屈 原

屈子


中國有史可鑒最早且最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亙古亙今, 空前絕後 第一詩人 第一詞家!

數千年來華夏子民年年舉國同祭的獨一無二的偉人。

又值端午,追祭屈公兩千二百八十六年忌日。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
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
成為中國詩詞歌賦及中國文學的源頭之一。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因當年為屈原逝世2230周年,
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名家評說屈原及其作品


王逸 說:“屈原之辭,誠博遠矣。自終沒以來,名儒博達之士,著造辭賦,莫不擬則其儀表,祖式其模範,取其要妙,竊其華藻。”


劉勰 說:“故《離騷》、《九章》,朗麗以哀誌;
《九歌》、《九辯》,綺靡以傷情; 《遠遊》、《天問》,瑰詭而惠巧;
《招魂》、《大招》,耀豔而深華; 《卜居》標放言之致;
《漁父》寄獨往之才。故能氣往轢(利)古,辭來切今,驚采絕豔,難與並能矣。”


李白 盛讚“屈平詞賦懸日月 (屈原的詩歌像高懸在天空的太陽、月亮一樣光芒萬丈)”。

杜甫 立誌“竊攀屈宋宜方駕(我要努力攀上屈原、
宋玉詩詞的高峰同他們並駕齊驅)”。

北宋邵博 說:“《楚辭》文章,屈原一人耳。”

蘇軾 說:“吾文終其身企幕而不能及萬一者,推屈子一人耳。”

蔣之翹 說:“予讀《楚辭》,觀其悲壯處,似高漸離擊築,荊卿和歌於市,
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淒婉處,似窮旅相思,當西風夜雨之際,哀蛩(窮)叫濕,殘燈照愁;幽奇處,似入山徑無人,但聞猩啼蛇嘯,木魅山鬼習人語來向人拜;豔逸處,似美人走馬,玉鞭珠勒,披錦繡,佩琳琅,對春風唱一曲《楊白華》;仙韻處,似王子晉騎白鶴,駐緱(勾)山最高峰,吹玉笙作鳳鳴,揮手謝時人,人皆可望不可到。”

沈德潛 說;“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如太空之中,不著一點;如星宿之海,萬源湧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動,萬物發生。古來可語此者,屈大夫以下,數人而且。”

王國維 說:
“大詩歌之出,必須侯北方人之感情與南方人之想象合而為一,即必通南北之驛騎而後可,斯即屈原其人也。”

魯迅 先生 說:
“在韻言則有屈原起於楚,被讒放逐,乃作《離騷》。逸響偉辭,卓絕於世。後人驚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產,故稱《楚辭)。”

魯迅先生譽 《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推崇《離騷》為比本。


郭沫若先生對屈原和屈原作品的評價
“楚人是把在政治上統一中國的功名和產生了一位屈原的功名兌換了。……由楚所產生出的屈原,由屈原所產生出的《楚辭》,無形之中在精神上是把中國統一著的。中國人如果不滅種,中國文如果不消滅,《楚辭》沒有毀滅的一天。楚人的功勞是不朽的,屈原是會永遠存在的。”




屈原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前蘇聯著名漢學家H·T·費德林在20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屈原詩歌的獨特性與全人類性”
的重大研究課題,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屈學研究的興趣。以研究內容為標誌區分,國外學者對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
大致形成三種趨向:

一種以前蘇聯H·T·費德林、E·A·謝列勃裏雅可夫和匈牙利漢學家F·托凱為代表的傳統式,著重從屈原作品本身探討其藝術價值及其在世界文學史的地位;

一種以日本藤野岩友、竹治貞夫、稻畑耕一郎教授為代表的學院式,著重對屈原詩歌進行考據和詮釋;

一種以美國漢學家詹姆土·R·海陶瑋、勞倫斯·A·施奈德,英國漢學家戴維
·霍克思,法國漢學家戴密微,德國漢學家衛德明為首的西方式,著重從屈原身世和作品中研究中國古代政體中君臣之間的微妙關係,深入探討屈原的政治生涯和文學創作的曆史文化背景與內外條件,施奈德的專著已經反饋到中國。稻畑耕一郎教授專程來華出席中國屈原學會成立大會,許多日本學者甚至認為古代的楚國“是日本人的故鄉”。


屈原精神作用於古代,也作用於當代。愛國主義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國家和社會的凝聚力,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屈原之後,如北宋的楊業,南宋的嶽飛、文天祥,明朝的史可法,南明的夏完淳,
為理想敢於拋頭顱灑熱血的真的猛土。“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屈原長眠九泉兩千多年,居然在20世紀中葉“活”了過來,登上“波音’飄洋過海,瀟灑地走進號稱文明國度的西方世界,闖進神聖的高等學府,叩開知名學者的書齋,磁鐵般地吸引他們擁抱他、崇拜他、研究他。這是人格的力量,文學的力量,正義的力量,是中華民族5000年燦爛文化的拓展與延伸,超越時空的世界性傳播,所有炎黃子孫都引以為榮。





1953年,屈原以詩人身份同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
法國的文學家拉伯雷,古巴的作家和民族運動領袖何塞·馬蒂一道,
成為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