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欣賞並試為‘洗塵’正名 (文字遊戲)
當年唐朝詩人王維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經發表,頓時洛陽紙貴,後又被納入樂府,改名‘渭城曲’,除了第一句,後三句均唱二遍,故此曲又名‘陽關三疊’。山人寫下讀此曲之心得,與君共發‘思古之幽’。
貴為宰相的王維不知何由來到渭城,為一個姓元、排行第二謂‘元二’的朋友送行-在唐朝是這樣稱呼的,如果此君姓王,排行第八,雅稱‘王八’也是很有麵子的,現在當然是不作興這麽叫的了。‘使安西’就是要出差到西域去,所以這是一首送行詩。
詩人寫的‘渭城’可是大有來頭-原名鹹陽縣,它最輝煌的時期是在秦國滅掉六國、統一中國後,秦始皇即下令天下最有錢的十二萬戶人家移民到首都-西方人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是因為他們沒有秦始皇-而鹹陽城立刻高樓平地起,成了當年世界之最。在民智未開的世紀初,統一天下手段難免殘酷,所以‘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識字’,農民領袖項羽打進首都,一把火就燒掉了‘國寶’鹹陽宮。表達了對秦始皇的痛恨和對正統的不屑!比較時下‘奇妙文人’天天歌頌低能、腐朽、殘酷的滿清皇室和政府,更把用民脂民膏堆砌起來的禦花園裏的水籠頭當‘國寶’,令人費解-對待滿清韃虜用殘酷手段奴育大漢民族達二百六十年的曆史恥辱,我更欣賞農民的血性-一把火燒了吧!
再讀‘朝雨浥輕塵’,甚有‘朝雨洗路塵,傾城來相送’的情誼。怎麽講?古人出門有祭‘路神’的禮節,也就是灑掃一下,路邊設帳,用清酒祭路神以祈禱使者一路平安,同時也為遠行人餞行,了解了這個細節,再讀下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就不難想象:王維不是假五星級的賓館而是在路邊設帳祭路神,並為即將離開鹹陽古城遠赴西域的元二君餞行;綿綿晨雨洗去了塵埃,抬眼眺望,紅牆綠瓦的樓房,成行的柳樹在春雨中煥然一新,一個‘新’字也表達了‘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的慰勉;至於後麵二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古人’,把別離的深情以及對山高路遠的擔心作了蓄而不露的表白,而使‘渭城曲’成為千古絕唱!
當然王之渙的‘涼州詞’中的‘春風不度玉門關’也一樣令人神傷,但是整首詩的內容‘又孤又怨’的,相比之下清俗立顯。中國的詩詞,講究的是‘醇雅、清空’,如果說《詩經。周南》中的‘關雎’章是‘樂而不淫’之首的話,那麽渭城曲當是‘傷而不淫’之冠。外國也有感情豐富的送行歌,比如英國的‘魂斷藍橋’,意大利的‘重歸蘇利托’,拉丁美洲的‘鴿子’, 勝在曲調,至於歌詞都太露太俗,和‘陽關三疊’是沒得比的。
對於響往‘絲綢之路’的 旅遊人士到了敦煌就一定要去西北方的小方盤城的‘玉門關’去盤桓一下,當年西域進貢的玉石都從此入關故取名‘玉門關’。而在敦煌西南方一個名叫古董灘的地方,還有一個進出西域的關卡,因為在‘玉門關’的南邊,所以取名‘陽關’。到了那裏,哼著‘渭城曲’,擺上香火清酒憑吊古跡,那多有詩情畫意!
在反複把玩‘渭城朝雨浥輕塵’的詩句中忽然悟出一個‘洗’字來-‘浥’在‘辭海’裏解釋為‘濕潤’有一點‘亂話三千’,是‘瞎揣摩’的結果,也不是王維的用意,‘浥’的原來解釋為‘水下流貌’,那才符合王維的詩意:王維在路邊行‘祖帳’之禮,看到渭城清晨的春雨蒙蒙而下,帶走了路麵的塵埃。因此我們把‘浥輕塵’理解為‘洗輕塵’,天經地義。何況‘浥’是一個僻字,少有人用,為免將來被革命,還不如現在就寫成‘渭城朝雨洗輕塵’
一勞永逸地成為萬古絕唱!
通過以上的論述,就不難理解‘洗塵’的出典,送親朋好友出門我們謂之‘洗塵’,是有
(1)
傳統的,而且還蠻有‘書卷氣’的呢。但是時下把歡迎聚會說成是‘接風洗塵宴’,怎麽會有如此的顛倒?又從什麽時候搞錯了呢?那就要從‘清風不識字,為何亂翻書’的滿清時代
說起:在殘酷的文字獄的長期壓迫下,中國有骨氣的文人都被殺掉了,苟且活下來的寫的都 是‘巽與之言’,話的都是諂媚之音-那皇城周邊的土音‘京片子’、 令人討厭的假‘雅言’的腔調隻是表達對主子的諂媚、對老百姓的傲慢。當時有一個名叫翟灝(1736-1788)的文人為了糊口,寫了一本‘通俗編。儀節’,中有記:‘凡公私值遠人初至,或設飲,或饋物,謂之洗塵’, 既沒有出典,也沒有其他說明,根本是‘亂翻書’的結果。其實我們講的‘接風洗塵’是兩碼子事,現更正如下:‘接風’-凡公私值遠人初至,或設飲,或饋物,謂之‘接風’,語出‘紅樓夢’第四回:‘。。。合家俱廝見過,又治席接風。’‘洗塵’-凡公私值親友遠行,或設帳,或治席謂‘洗塵’,語出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洗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寫到這裏恭喜也有此覺悟的諸君,今後可以在歡送親朋的 ‘洗塵’席上風雅的吟唱‘渭城曲’,而不同意者就隻能繼續人雲亦雲地為初至的新人‘洗塵’了。不少海外遊子暢遊了世界各地的名勝,卻忽略了養我育我的中華文明,而中華文明的精髓就是世界文明的基石!希望有一天我能去現今的渭城發思古之幽,而當離開中原的時候又能聽到現代中國音樂家們新創的‘陽關三疊’,讓遊子們在充滿情感的送行的樂曲中 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對真正的‘國寶’的嗬護。 (完) 23/04/2009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