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季“歌頌性相聲”逗樂的秘密

來源: 秦河 2009-03-14 16:27:4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7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秦河 ] 在 2009-03-17 00:16:4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馬季先生號稱是“歌頌性相聲”的創始人,一般認為,相聲是諷刺的藝術,如果離開了諷刺,相聲就像缺了一雙翅膀,縱然演員有萬般能耐,也沒有多少包袱可以抖落出來,逗樂的難度就很大了。

但馬季在文革前後,卻一反相聲創作的這一傳統,寫了不少歌頌性的相聲,像《海燕》,《登山英雄讚》《英雄小八路》,《坦讚鐵路頌》,《新桃花源記》等,有的還真是挺逗笑的,演出效果也不錯。有人覺得這是對相聲的一大突破和貢獻。

果真如此嗎?如果不是,那麽這些相聲逗樂的秘密又在哪裏呢?

隻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比如《新桃花源記》,其中逗哏的扮演古代詩人陶淵明,千年之後,來到人間一看,處處新氣象,處處是美景,見到什麽都覺得新鮮,然後到人民公社去參觀,由於很多事情搞不明白,自然鬧出很多誤會和笑話,比如見到開水壺,也要大驚小怪地作首打油詩:此物真希奇,短嘴長肚皮,頭帶平頂帽,摘帽冒熱氣。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逗笑的基本方式主要是拿自己開涮,也就是把自己扮作一個落後的,無知的,傻裏傻氣的人,在新社會,新生活中,不懂,不適應,所以到處鬧出笑話,從而起到謳歌新社會和配合政治宣傳的作用。

這種方式在馬季的那些“歌頌性相聲”裏,真是屢見不鮮,還比如像《海燕》,逗哏是把自己扮演成一個落後青年,通過在船上的體驗生活,用自己的落後,猥瑣,無知和膽小,襯托出女船長海燕高大全的光輝形象。

在《坦讚鐵路頌》,用的也是同一套路,逗哏的到坦讚鐵路工地,由於不懂非洲當地風俗和語言,從
而鬧出許多笑話,但非洲人民非常熱情,友好幫助,最終戰勝了困難,建成了鐵路。歌頌了中非人民的友誼。《登山英雄讚》,《英雄小八路》,基本也是雷同的模式。有興趣的可以聽聽。

眾所周知,拿自己開涮,逗樂,是傳統相聲的一種基本方式,而且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逗笑方式。但對於要寫“歌頌性相聲”的人來說,諷刺卻萬萬不可,最後也隻有這一招可用了。所以如果要說創新的話,“歌頌性相聲”幾乎沒有任何理論上和表演技巧上的突破,不能給予太高的評價。

但馬季後期一些作品,比如《紅眼病》,《吹牛》,《多層飯店》等,諷刺性很強,在表演上,也有一些新特點。恢複了相聲的本質,從而成了馬季久演不衰的保留節目。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