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才子的“黃金冒險號”,2月18日推出了《天國車站 》,照舊從不令人失望,沒了憤世疾俗冷嘲熱諷,少了咄咄逼人的犀利,多了些許溫情和暖意,這個春天,貼他一篇: 英國有一個叫窩寧頓的城鎮,情人節前一天,在火車站的月台上立了一個「不準接吻」的圖徽。
像不準吸煙一樣,一個紅的圓圈,裏麵有一對疑似男女側麵嘴唇對嘴唇的黑色剪影,有一條斜斜的紅杠。說是疑似,因為其中一個有鬈曲的頭發,也可以是男子,以示性傾向平等,沒有「歧視」誰。 為什麽要釘一個這樣的牌子?因為在月台上吻別的男女太多,依依不舍,令火車遲遲無法開行。這是從蘇格蘭南下的一條主幹線,火車開遲一班,後麵跟著堵塞,妨礙交通運輸。 在火車月台送行擁吻,是外國電影最浪漫的場麵:山河迢遞,地久天長,不論情郎參軍,調去抗擊納粹的前線;還是她考上了倫敦的護士學校,不久要奉派法國的一所戰地醫院,情人在月台吻別,最好有一爐戰火烽煙的大時代為背景,襯托著舊火車頭蒸機待發的一籠白煙,季節一定要在深秋,一襲大衣和棕黃的舊紙皮行李箱子,青灰的天空,在躁亂的月台上深深吻別,當她戴著一條深紅的毛絨圍巾。 火車站送行,是一個情感的套餐,等待火車時,圍聚最後片刻的叮嚀是頭盤,在月台的擁吻,是主菜。列車員催促再三,技工吹哨子,揮動著旗號,火車緩緩開動了,車上的人回眸,向月台上送別的人,是甜品。最後火車輪聲的節奏鏗鏗,火車開走了,剩下一個空洞的車站,一個傷心人,獨對天地之間的一泓濃情的苦杯,那是餘味悠悠的咖啡。 火車站的月台送別,是永遠拍不膩的一場文藝戲,從四十年代黑白片《相逢恨晚》(BriefEncounter)裏的特力華侯活(TrevorHoward)與茜莉亞尊遜(CeliaJohnson),到意大利的馬斯杜安尼的《向日葵》裏的蘇菲亞羅蘭,還有近年的《布達佩斯之戀》,男主角被德軍送去集中營,風情月意,死別生離,都在火車站的月台上演。 英國人和歐洲人有這樣的傳統,月台吻別之後,即是生死契闊的朝朝暮暮,等待一封遠方的來信。在那個年代,沒有手機、沒有電郵,人間充滿期待,而期待,對情人是好的。 因為在月台吻別,就是吻別。不要在火車開出之後十分鍾,收到一個SMS,畫蛇添足地說我還想念你。火車開得決絕,情思卻如絲似縷,沒有在月台上吻別過的人,從來沒有嚐識過什麽是愛。 因此,在火車站告示不準接吻,隻是一個有趣的圖徽,沒有像禁煙一樣,規定違例者罰款五千。因為誰都知道,情濃意烈,是禁製不了的,一切隻是小小的gimmick。 因為愛情除了燭光,還需要一座深秋的火車站,你曾經從火車站送行回來?追逐過一列緩緩出站的火車,窗裏的一個人?你這一生並無虛度,淚灑月台,曾經滄海。 從國內朋友處轉載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