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中的台灣----15天旅行印象(1)

來源: 夢回西藏 2024-04-06 00:48:4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443 bytes)

前進中的台灣(1

---15天旅行印象(2024.3.27動筆)

幾十年的旅行,如果說有一次旅行能和這次15天的台灣旅行給我的感覺相似的話,可能是1986年秋從當時的東德/東柏林到西德/西柏林,但那次是一種意識思維的巨大衝擊,而這次是魂牽夢繞的放不下。

說到想去台灣,真不好意思,因為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有了這個願望。。。但實現卻是在三十多年後的現在,很高興的是,這次看到的已經是一個與那時不可同日而語的全新的台灣,全新的中華民國。

我們這代人從小被教導要去解放“世界上2/3受苦受難人們和台灣同胞”,其實至今我也沒明白,這2/3是指的那些人,小小的腦子裏隻知道台灣是被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占領,哪裏老百姓的生活一定是像CCP所宣傳的1949年前那樣苦。。。現在想到那時的愚昧,依然深感洗腦的恐怖!

不管如何,台灣長時間以來對於我隻是一個地理位置,一個中華民國概念,而台灣真正進入我的腦子是在出國之後在圖書館裏的一本叫“光華”的台灣中英雙語雜誌,那時中文的書籍很少,雜誌也沒有什麽,這種雙語雜誌引起我的興趣,首先是想能提高自己對英語的理解。這次在台灣,很遺憾我沒有找見這本雜誌。但邏輯推理這本雜誌應該是小蔣公1987年的解除戒嚴,言論自由之後的產物。這本雜誌的內容對當時台灣的拜金風氣,對社會的治理,管理,環境汙染都充滿了尖銳的批判,同時也提了很多發展的建議。雜誌圖文並茂,裝幀對於從大陸來的我,也是很精美,因此我每期必借回家好好讀。

另外,當時很盛行的國民黨不少高級將領的回憶錄和對CCP的發自肺腑的諫言—讓CCP要避免台灣的彎路,在發展經濟中不能急功盡利,先汙染後治理,對金錢至上要警惕。。。他們恐怕沒有想到的是,CCP在大陸的發展上,在這些基本問題上完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據我所知這些將領們後來很多都隨兒女定居美國了。

不涉太遠了,總之,是“光華”雜誌,也還有這些國民黨老將的書,在我心中種下了一定要去中華民國所在地台灣看看的種子,被CCP趕到哪裏我們的同種同族同胞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蔣經國總統離世,李登輝被直選當政,馬英九時期,國共兩個難兄難弟又似乎相安無事地甚至有點“親密”了一段。。。自己忙於工作,忙於去看世界,似乎看台灣的種子沒有很快發芽和成長,特別是大陸同胞蜂擁排隊到台灣旅行後,我更有些遲疑不想加入這個潮流。隨著自己對台灣民主自由體製對於中華民族的意義的認識日益深入。。。中美貿易戰,曠世疫情的發展,讓CCP的邪惡麵貌日益清晰地展示在世人麵前,這就更加盡顯了中華民國的自由民主體係對中華民族的引領的作用,確定無疑,這是一塊希望的土地!

也許是一件在腦子裏儲存很久的念頭,臨到取出來,就變成了說走就走的旅行,沒有真做“功課”,隨便問了文城沉香妹兩句,定了機票,定了第一和第二天在台北的住宿,就出發了。

從台灣回來是第三天了,腦子裏依然是滿滿的台灣,但卻不知從哪裏說起。。。最要命的是不知道從哪裏說,可還想說點什麽,於是就原諒自己做一桌沒有設計感,沒有廚藝,也許就是爛燉的飯菜端給大家嚐嚐吧!

13天馬不停蹄的奔走,用錢換時間的計程車,用時間換錢的公共交通,步行,努力和當地人交談,風光,人文,飲食,想拍攝的地點去拍照。因為沒有做功課,安排是臨時無序不可能全部隨心所欲;但也因為沒有做功課,安排就是可以靈活和隨意,常旅行的人恐怕能體會其中的長短。。我們除了匆匆看了一眼日月潭,瞥了一眼台中市並住了一晚,在九份住了兩晚,都是在台北的圈內活動,國立博物館,101大樓,陽明山,象山,野柳地質公園,士林官邸,林語堂故居,中央研究院,胡適故居/紀念館/墓地,於右任墓地,國父紀念堂,中正紀念堂,忠烈祠,眷村,龍山寺,剝皮寮曆史街區,西門町曆史社區,我一直想看的誠品書店,為我出書的出版社。。。

我們喜歡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得台灣各種自然風光;喜歡這裏暖暖的,充滿人間煙火的飲食文化,很多夜市的氣氛;喜歡這裏細致的曆史保存,故居,博物館;我們還有幸趕上了一個特展,詳細地講述了我們很想知道的台灣自由民主之路上精英們的抗爭全過程。。當然,更不用說,喜歡這裏自由中有序的社會環境,在這裏,不是說完美無缺,而是說有一般的防護意識,絕對有旅行的隨意,輕鬆,安全的感覺,既不用擔心官方的“關心“,也不用擔心”民間“的騷擾。

 

人間四月天

台灣的人情味是從一上華航飛機就感到了的,因為是學化學出身,用自然界表示礦石硬度級別的標準,是滑石的溫而潤。

人情味,去過歐洲的人都會體會到西方普世價值式的禮貌,暖暖,淡淡,溫和,平等,尊重,但界限和距離是一定要有的,不然也會視為不禮貌;在台灣是一種不同味道的人情味,男男女女說話語調的普遍地軟軟糯糯,微甜,但語境都是直來直去,沒有彎彎繞,像是整個台灣第一流行的各類搭配的芋圓小吃,軟軟的,但又是有筋腱的韌勁和彈性。。。很舒服,但不膩人。在小店裏吃飯,你對對方的讚揚,他們的回答都是一句不卑不亢的“那就再來咯“;在公眾場合得到幫助後,對對方的感謝,他們都是一句潤潤的回答“不會那”。

在美國工作和生活時,也曾接觸過台灣的幾個朋友,也許她們在美國生活時間長了,所以這種“芋圓”的感覺明顯減弱了。。。但相比CCP的高調高嗓門,依然是軟,糯,潤。

如果用一個簡單的感覺概括,台灣的人情味就是人間的四月天,太陽是萌萌的,風是微微的,溫度是合適的,感覺是一切正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我去過台灣香港,在台灣確實比香港感覺溫暖。但台灣確實落後了! -一劍霜寒- 給 一劍霜寒 發送悄悄話 一劍霜寒 的博客首頁 (618 bytes) () 04/07/2024 postreply 09:02:0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