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按: 2010年十月到台北參觀。以大陸人的視角看台灣,寫了篇文章””拾零台灣大學”。該文發表在台灣”中時報”和”旺報”上。由於文章較長,中時報的編輯刪去了原文的後半部分,隻發表了前半部分(如下)。還給這篇文章更換了個標題”台灣大學簡樸的校門 “。重新閱讀原文時覺得該文不僅僅敘述了校門,還包括作者對台大的其它視角。可以整理出三篇小文章,想和這裏的朋友門分享。
台灣大學簡樸的校門
萬湖小舟
台灣大學在台灣的地位就像北大,清華在大陸的地位。台灣很多政界,商界,學界,以及科技界的精英都出自台灣大學。
所以去台北旅遊了三天,景點多,時間緊,我還是擠出時間去了兩趟台灣大學。第一趟去台大,走出捷運站時,華燈已初放。在路人的指點下我來到了台大的校門口。我想終於慕名而來了。
首先台灣大學的校門給了我一個驚訝。兩對憝實,淺灰色的石柱,中央夾著一個褐色碉堡式的門衛房,房頭上寫著”國立台灣大學”,這就是其門麵。很多大陸高校近年來大興土木,校門很是輝煌,相比之下台灣大學太謙虛了。傍晚石柱上的燈光也不明亮。我想拍一張台大校門的照片,感光不夠。
我的第一反應,這是台灣大學的後門或側門,因為它那樣簡樸。見校警站在石柱旁,我驅身向前連問了兩次”這是不是台大的後門”? 門衛兩次都肯定地答複我”這是台大的正門”。並且驕傲地說這校門是台北市的重點文物,市政府不準撤除。
1928年的校門不算曆史悠久,但能稱為文物,保留原貌,一定有其道理。不知台灣還有沒有比這 更久遠的校門。不管怎樣我還是喜歡她的樸實,腳踏實地,不嘩眾取寵。做學問難道不應該這樣嗎? 看看世界上著名的長春藤八大名校,以及中國大陸的清華,北大,交大等著名高校都隻有簡樸的校門。台灣大學在向世界名校靠攏。
有各種各樣的世界高校排名榜,台大或在百名內,或在二百名內。這是很高的榮譽了。那些花大量錢財修大門的高校應該明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進入校園後,看到寬暢,筆直的大道兩旁種滿了椰子樹。樹幹筆直和高大。這提示我台北的氣候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台大人把這條大道稱為椰林大道。
在椰林大道的兩旁分布著各係,研究所和科室的教學樓。樓群建築有點像是日式風格。看上去有些曆史了,可能是日據時期修建的。樓房外觀”平鋪直敘”,沒有什麽線腳裝飾和塗層,色彩也有些單調。我感覺有些”傻大笨粗”,但經久耐用。
在椰林大道的一端是台大的圖書館。不算高大宏偉,但壯觀。我原以為也是日據時期的建築。後來我的鄰居,一位六十年代畢業於台灣大學的傑出的老台大人告訴我,那是九十年代新建的圖書館,稱為新總圖書館。他讀書時使用的圖書館叫舊總圖,才是建校時的老館。舊總圖據說現日語係和校史館在使用。不過這個新總圖書館的建築風格和周圍的樓群一致,很協調,相映成趣。
我想進館看一看,可是館內黑燈瞎火,不開門。問其原因,才知道是”雙十節”,法定的節日。那天是民國九十九年十月十日。我才注意到,各係和科室的大樓都閉了燈,關門大吉了。校園內隻有一處燈火通明。那是學生活動中心,在圖書館旁邊。
我向學生活動中心的大門內望了一眼,裏麵有好多學生。有情侶雙雙的在卿卿細語,有三五成群的在高談闊論;有挑燈夜讀的在沉思冥想,還有休閑放鬆的在美食加咖啡。看此情景,我好像也回到了學生時代。基於職業習慣,我想進去和同學們聊聊,了解一下台大學生的情趣。可欲步又止。心想可能沒有同學願意和我這位老嘴老臉,操著大陸國語腔的不速之客談天說地。一個陌生成年人,串進高校,泡在學生堆裏,這在大陸高校是犯忌的。有”煽陰風,點鬼火”之嫌。
我看到學生活動中心旁邊有一個小賣部,生意很好。這情形在世界各地的校園內都相同,學生的生意好做。隻是不知道店主為何能得到這樣好的”口岸”,真幸運。我過去買了一瓶飲料,一邊喝水,一邊端詳著圖書館。可是夜幕更濃了。圖書館和整個校園都在朦朧之中,看不清楚。我有些掃興,興衝衝地跑來,卻吃了閉門羹。不甘心,計劃明天再來,進入圖書館看一看,一睹”廬山真麵目”。
(寫於2012,4月6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