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建國綱領又名政治協商會議施政綱領,中共又曾稱其為共同綱領,是1946年1月31日,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兩黨以及民主黨派在政治協商會議上通過五項政協決議的核心綱領。
該綱領曾作為製憲國民大會之前國民政府的施政基礎,並成為中華民國憲法基本國策部分的藍本。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國民黨進剿共產黨根據地延安的同時,暗殺民盟主要領導人,引發第二次國共內戰),該綱領僅施行不到一年時間。
1946年1月16日,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於政治協商會議上提出“
和平建國綱領草案”。
[1]
1946年2月2日,《
解放日報》全文刊印。
[1]
國民政府鑒於
抗日戰爭業已結束,和平建設應即開始,為邀集各黨派代表與社會賢達舉行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國是,以期迅速結束訓政,開始憲政,特製定本綱領以為憲政實施前施政之準繩,並邀集各黨派人士暨社會賢達參加政府,本於國家之需要與人民之要求,協力一心,共圖貫徹,綱領如左:
[1]
壹、總則
(一)遵奉三民主義為建國之最高指導原則。
(二)全國力量在蔣主席領導之下,團結一致,建設統一自由民主之新中國。
(三)確認蔣主席所倡導之“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及黨派平等合法,為達到和平建國必由之途徑。
(四)用政治方法解決政治糾紛,以保持國家之和平發展。
[1]
貳、人民權利
(一)確保人民享有身體、思想、宗教、信仰、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居住、遷徙、通訊之自由,現行法令有與以上原則抵觸者,應分別予以修正或廢止之。
(二)嚴禁司法及警察以外任何機關或個人,有拘捕、審訊及處罰人民之行為,犯者應予懲處,政府已公布之提審法,應迅速明令施行。
(三)保證婦女在政治上、社會上、教育上、經濟上地位之平等。
[1]
叁、政治
(一)當前國家設施,應顧及全國各地方、各階層、各職業人民之正當利益,保持其平衡發展。
(二)增進行政效能,應整飭各級行政機構,統一並劃清權責,取消一切駢枝機關,簡化行政手續,實行分層負責。
(三)建設健全之
文官製度,保障稱職人員,用人不分派別,以能力、資曆為標準,禁止兼職及私人援引。
(四)確保司法權之統一與獨立,不受政治幹涉,充實法院人員,提高其待遇與地位,簡化訴訟程序,改良監獄。
(五)厲行監察製度,嚴懲貪汙,便利人民自由告發。
(六)積極推行
地方自治,實行由下而上之普選,迅速普遍成立省、縣(市)參議會,並實行縣長民選。邊疆少數民族所在之省、縣,應以各該民族人口之比例,確定其實行選舉之省縣參議員名額。
(七)自治縣政府,對於其轄區內之國家行政,應在中央監督指揮之下執行之。
(八)中央與地方之權限,采均權主義,各地得采取因地製宜之措施,但省、縣所頒之法規,不得與中央法令相抵觸。
[1]
肆、軍事
(一)軍隊屬於國家,軍人責任在於衛國愛民,確保軍隊編製之統一與軍令之統一。
(二)軍隊建製應適合國防需要,依民主政製與國情改革軍製,實行軍黨分立,軍民分治,改進軍事教育,充實裝備,健全人事、經理製度,以建設現代化之國軍。
(三)改善征兵製度,公平普遍實施,並保留一部分募兵製度,加以改善,俾符合高度裝備軍隊之需要。
(四)全國軍隊應按照整軍計劃切實縮編。
(五)籌備編餘及退役官兵之複業與就業,保障殘廢官兵之生活,撫恤陣亡將士之遺族。
(六)限期遣送投降日軍回國,對於偽軍之解散,遊雜部隊之清理,應妥訂辦法,迅速實施。
[1]
伍、外交
(二)根據波茨頓宣言(注:
波茨坦宣言),肅清日本在中國之殘餘勢力,並與同盟國共謀日本問題之解決,防止日本淮西斯(注:
法西斯)軍國主義勢力之再起,以保障東亞之安全。
(三)與美、蘇、英、法及其他民主國敦睦邦交,遵守條約信義,並致力於經濟文化之合作,以共策世界之繁榮與進步。
(四)本平等互惠之原則,迅速與有關各國訂立通商條約,並改善僑胞之地位。
[1]
陸、經濟及財政
(一)遵照國父實業計劃,製定經濟建設計劃,歡迎國際資本與技術之合作。
(二)第一期經濟建設原則,應予徹底實施,凡有獨占性之企業及私人資力所不能舉辦者,劃歸國營。其他企業一概獎助人民經營之。本此原則,對於現行設施加以檢討與改進。
(三)為促進中國工業化,由政府定期召開全國經濟會議,邀集對發展經濟建設有關之各方麵社會人士,吸收民間意見,以決定政府之措施。
(四)防止官僚資本之發展,並嚴禁官吏利用其權勢地位,從事於投機、壟斷,逃稅、走私、挪用公款與非法使用交通工具。
(五)積極籌劃增修鐵路、公路、建設港灣、興修水利及其他工程,並資助住宅、學校、醫院及其他公共機關之建築。
(六)實行
減租減息,保護佃權,保證交租,擴大農貸,嚴禁高利盤剝,以改善農民生活,並實行土地法,以期達到“
耕者有其田”之目的。
(七)厲行荒山造林植草,保持水土,發展畜牧,整頓並發展農村合作組織,加強農事試驗研究工作,利用現代設備及方法,治蝗除蟲以扶助人民之生產。
(八)實行勞動法,改善勞動條件,試行勞工分紅製,舉辦失業工人及殘廢保險,切實保護童工女工,並廣設工人學校,提高工人文化水準。
(九)迅速製訂工業會法,使經營工業者得有單獨之組織,並本勞資協調精神,將有關工廠管理法規,加以檢討與改進。
(十)財政公開,厲行預算決算製度,緊縮支出,平衡收支,劃分中央與地方財政,收縮通貨,穩定幣製,並公布內外債之募集及用途,由民意機關監督之。
(十一)改革稅製,根絕苛雜與非法攤派,歸並征收機構,簡化稽征手續,以資產及收入定累進稅則,並厲行國家銀行專業辦法,扶助工農事業之發展。
(十二)征用逃避及凍結之資產,以平衡預算。
[1]
柒、教育及文化
(一)保障學術自由,不以宗教信仰政治思想幹涉學校行政。
(二)積極獎進科學研究,鼓勵藝術創作,以提高國家文化之水準。
(三)普及國民教育與社會教育,積極掃除文盲,擴充職業教育,以增進人民之職業能力,充實師範教育,以培養國民教育之師資,並根據民主與科學精神,改革各級教學內容。
(四)在國家預算中,增加教育及文化事業經費之比率,合理提高各級學校教師之待遇及其養老年金,資助貧苦青年就學與升學,設立科學研究文藝創作之獎金。
(五)獎勵私立學校及民間文化事業,並補助其經費。
(六)獎勵兒童保育事業,普及公共衛生設備,並積極提倡國民體育,以增進國民健康。
(七)廢止戰時實施之新聞、出版、電影,戲劇、郵電檢查辦法,扶助出版、報紙、通訊社、戲劇、電影事業之發展,一切國營新聞機關與文化事業,均確定為全國人民服務。
[1]
捌、善後救濟
(一)迅速恢複收複區之社會秩序,徹底解除人民在淪陷時期所受之壓迫與痛苦,製止收複區物價之高漲,嚴懲接受人員之貪汙行為。
(二)迅速修複鐵路、公路,恢複內河沿海航業,協助因抗戰而遷徙之人民還鄉,如有必要時,並為其安頓住所與職業。
(三)妥善運用聯合國善後救濟物資,以賑濟戰災,分配醫藥,以防治疾疫,供給種籽、肥料以恢複農耕,由民意機關與人民團體協同主管機關推進其工作。
(四)迅速整理收複區之工廠礦場,保障原有產權繼續開工,使失業工人恢複工作,並謀敵產逆產之合理處置,使後方對抗戰有貢獻之廠家參與經營。
(五)迅速治理黃河,並修築其他因戰事而破壞及失修之水利。
(六)政府停止兵役及豁免田斌一年之法令,應由各級政府切實執行,嚴禁變相征發之行為。
[1]
玖、僑務
(一)對海外各地受敵人摧殘而失業之僑胞,應協助其複業,並對其居留國內之眷屬生活,予以救濟。
(二)協助歸僑返回原地,便利其複產複業。
(三)恢複並協助海外各地僑胞之教育、文化事業並獎助僑胞子女回國就學。
[1]
附記
(一)凡收複區有爭執之地方政府,暫維現狀,俟國民政府改組後,依
施政綱領政治一項第六、第七、第八三條之規定解決之。
(二)地方參議會、律師公會及人民團體代表會同組織人民自由保障委員會,經費由政府補助之。
(三)關於公民宣誓及公職候選人之考試,應依民主國家之通例,即予改訂。
(四)行政院所設之最高經濟委員會,應參加民間經濟專家及有經驗之企業家為該會之委員,共策進行。
(五)建議政府撤消硝磺管製。
(六)查明在抗戰期間由下遊遷至後方之工廠,因戰事結束停工失業之工人,其遣散費用由政府酌量補助。
(七)在戰時於兵亂中有所貢獻各工廠,政府應繼續收購其成品,並盡量收購其器材。
(八)修正出版法,將非常時期報紙、雜誌、通訊登記管製辦法,管理收複區報紙、通訊社、雜誌、電影、廣播事業暫行辦法,戲劇電影檢查辦法,郵電檢查辦法等,予以廢止,並分別減輕電影、戲劇音樂之娛樂捐與
印花稅。
[1]
來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