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與台灣貿易那些不方便說出的苦

回答: 台灣有糧食危機?過客文2020-04-06 08:11:06

大家都知道中國貿易順差最大來源國是美國,2017年,據中方統計中美貿易順差為2758億美元,而美方統計中美貿易順差為3752億美元。為了平衡中國的貿易順差,特朗普將三十六計都使用了一遍。而中國最大的貿易逆差是誰?歐盟?韓國?日本?NO!NO!NO!是中國台灣地區,這個結果相信很多人都比較意外,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17年兩岸雙邊貿易總值1.35萬億元人民幣,占當年大陸外貿總值的4.9%。台灣是大陸的第七大貿易夥伴,其中大陸對台出口2979億元,進口1.05萬億元,貿易逆差7534億元,台灣總人口2300萬左右,相當於在2017年大陸給台灣人每人發錢3.3萬元人民幣。震不震驚?意不意外?

再給一組很傷心的數據,根據2017年大陸出口企業排名,大半且居前列的企業都是台資企業。從下圖可以看出,大陸依賴台灣的企業,就業穩定需要台資企業,台灣的企業也需要大陸的市場。從出口數據看,台資企業占據國內出口市場的半壁江山,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下,台灣的企業也在搖擺是否要遷出國內的企業到東南亞或者印度去,三星天津工廠關閉,而三星越南工廠大額投資,已經開啟了一個很壞的信號,天津電子相關產業鏈則遭到嚴重破壞,失業下崗成千上萬工人,而台資企業占主導出口地位的大陸,不少企業也開始在越南投資設廠,鴻海、和碩、廣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近兩年紛紛擴大東南亞和印度投資。從台灣企業看,以前考慮大陸的市場占決策權重更大,但現在大陸市場的權重占比已有所降低,避免中美貿易摩擦誤傷分流到國外投資已見苗頭。

再回到大陸和台灣兩地貿易上來,大陸對台貿易逆差主要還是在機電類上。至於逆差產生的原因,1、大陸鼓勵從台灣進口,各種惠台措施不斷出台,而台灣對大陸商品采取嚴格控製,設置高壁壘,2、兩岸產業結構差異,導致對台灣產業依賴較高,可選擇不多,3,台灣市場空間小,而大陸市場大,也是導致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再來詳細分析一下產業結構差異導致逆差產生的原因,上文說了機電類是大陸對台逆差的大類產品,台灣機電類最主要的還是半導體產業,在全球都有著至高的影響力,台積電、聯發科、鴻海精密(深圳富士康母公司)等為代表的台灣企業對大陸出口占主導,國內多數電子信息企業都有求於台灣企業,華為要台積電代工7納米芯片,才能取得對蘋果和三星手機有著部分優勢,小米、OPPO、VIVO則有求於聯發科的芯片,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不能把寶全部壓在高通上,也隻有聯發科的芯片才能頂替,好好維護這個金牌供應商才能在好不容易開拓出來的市場維護好,當美國製裁中興通訊時,台灣政府施壓聯發科控製中興通訊芯片發貨,進行製裁配合時,不知各手機場是否在牆角瑟瑟發抖,背後發涼。鴻海更不用說,在大陸近100萬員工,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還有台灣的麵板產業依舊在國內市場有著強大影響力,而高端電子封測產業依舊是高品質的代名詞,這些都是台灣對大陸順差的主要來源,也是台灣的底氣所在。

美國強硬要求中國縮減貿易順差,隨意拿捏國內,因為國內產業在國際上可以找到替代者,對美國來說無非是稍微貴一點,美國至始至終都保持著核心技術與競爭力。而大陸對台灣的巨大貿易逆差,而拿台灣無法,至少短期內沒有好的措施來削減逆差。台灣這幾家核心企業,大陸廠商短期難望其項背,不能跨過這個門檻,國內電子產業的脊梁就硬不起來,台灣從大陸賺取的貿易順差還將持續擴大,2018年中美貿易衝突,台灣也是受益方,2018年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有望再創新高!

台獨政客蔡英文當政2年,大陸與台灣貿易始終在持續快速增長,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到底是台灣依賴大陸多點還是大陸依賴台灣多點呢?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