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末,毛澤東說在槍杆子問題上,我們要學蔣介石先生;今天在統一台灣問題上我們要學19世紀德國俾斯麥和美國的林肯先生。台灣是中國主權利益所在,必須有不惜代價的“鐵血”決心。兩岸統一是中國向世界的宣誓,也是中國信譽的承諾。但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宣誓和承諾還不僅在於兩岸統一本身,而在於國家統一後,中國還要走俾斯麥盡可能與大國交好而不衝突,有實力而不炫耀實力,敢用武力而不濫用武力的道路。未來中國要大力加強國防力量,但要極謹慎地使用它。
在解決台灣問題上,我們還要學美國的林肯不懼霸權、敢於鬥爭與善於鬥爭的精神。美國獨立戰爭後,英國仍不甘心,1812年入侵美國,1814年曾一度打入華盛頓,試圖再次肢解美國,結果被美國人擊敗並被迫退回歐洲;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英國支持美國南方分裂國家,結果在林肯堅定的國家意誌前再次失敗。美國自此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的國家主權和統一的民族市場,才有了後來美國經濟迅猛發展的基礎。到19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已成為世界工業強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國內因經濟發展造成貧富差距擴大並由此產生社會動蕩,這要求美國必須關注海外市場。為此美國必須打破英國等海上霸權國的海上封鎖。美國人說幹就幹,1898年一氣拿下了夏威夷、古巴、菲律賓。自此美國的海權邊界擴張到遠東地區。
“多少事,從來急”,美國人一年內就打破了英國的霸權封鎖,實現了一個工業大國必需的世界地緣政治利益。所以在國家統一問題上要有俾斯麥的決心和林肯統一國家行動中的反霸勇氣。有人說,我們得先把國內的事情搞好。但問題是現在中國的問題已與世界問題連為一體,中國的利益正在日益深刻地融入世界。大家查一下曆史,19世紀80年代的時候,美國人的社會問題比今天中國多得多,厲害得多。到了20世紀初,美國打破“西方”海上封鎖,大量海外利潤回流到美國後,美國反倒走入福利國家行列,國內開始有了注重保護消費者、提高教育投資等政策。為什麽?有錢了。錢從哪來,從海外高額利潤回流中來。我們再查一查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曆史:1949年10月,國內百廢待興,按現在一些人的道理來說,更應該“把國內的事搞好”,“先把經濟搞上去” ,但毛澤東恰在1950年初決定出兵西藏,年底決定出兵朝鮮,由此為新生的共和國安全奠定了堅實的國基。
中國現在有些人忘記了陳雲同誌“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遺訓,不看資源供給允許的限度,一味埋頭於經濟發展。這樣的話中國就真麻煩。中國提出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 的奮鬥目標,但背負著這個目標的卻是傳統和正在解體的小農業,是收入日下的中國農民群體和日益匱乏的資源環境。民族的而非附屬於國際資本的現代化農業和豐富的資源供給是現代化國家工業的基礎。美國的農業已工業化和市場化了,美國又有來自世界的資源供給,所以它巨大的生產發展就是可持續的。中國農業不僅沒有經曆工業化和市場化改造,而且還麵臨失去其民族性的同時又陷入拉美化困境的危險,這會極大製約中國工業可持續性發展。農業破產將造成大量農民蜂擁進城,這對容納外來人口能力極為有限的中國城市會造成巨大壓力。今天中國正在經曆美國一百多年前相似的曆史進程,如果中國要實現持續發展和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標,大概也隻有學習早期美國:在反霸中統一國家主權,在反霸中強化統一的民族市場,並在反霸中不惜用槍杆子捍衛主權國家本應具有的平等分享世界資源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