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擁有的台灣郵票及其故事(六,50年代中至60年代末,不愛聽政治說教者勿入)
今天要說的教是台灣土地改革。
民以食為天,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的動蕩和災難起因大多是天災或人禍導致老百姓沒得吃,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如果農民有自己的土地,這種情況就不太會發生。我自己類似的記憶是1976年清明節,全國很多地方發生和平抗爭運動,起因就是社會製度和文革浩劫導致工農業生產大幅度倒退,民眾不滿(記得當時天安門廣場廣場有副對聯: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橫幅: 南北)喻:缺衣(一)少食(十),沒有“東西”。這場抗爭加速了毛的死亡和導致幾個月後四人幫倒台,也導致幾年後鄧胡趙萬順應生產規律和曆史潮流將土地還給農民。
因此共產黨以“分田地”欺騙貧苦農民起來造反,非常成功。得了天下後臉色一變,把農民原本僅有的幾畝地也全卷走了。國民黨從中得到深刻的教訓。但他們統治集團就是大地主階級。讓老虎脫下皮來怎麽活?敗退到了台灣,麵對的是有土地但沒有槍杆子的地方土豪,機會來了。
根據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杜鵬鵬2015年畢業論文《農複會與台灣農村建設》說:1948年10月中美聯合設立“中國農村複興聯合委員會”(以下簡稱“農複會”),該委員會資金來源於美國援助,指定用於中國農村建設。農複會獨立於政府之外,由三名中國委員和兩名美國委員組成,享有獨立的人事權力及充足的美援經費來源(每年援台3.38億美元中的10%)。從1949年春起,農複會開始參與台灣農村建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
農複會成立十周年紀念郵票:
特寫:
北京專欄作家亢輝在《中國經營報》2012年12月10日發表的文章《敗退的國民黨為何能在台灣土改成功?》中分析說: 台灣的“土地重新分配計劃”準備充分,前期籌辦工作動用了兩千多名調查員,負責查明兩百多萬筆土地的大小、土質和所有權。
農業普查郵票:
“三七五減租”(該郵票我在本係列第四集曬過了)導致農地價格大幅度下調。政府乘機推出“公地放領方式”,將從日本人手中收回的公有土地以廉價且長期低息貸款出售給佃農,農地價格進一步下瀉。這時政府強迫性規定地主必須將持有土地超過3公頃的部分出售給政府,再按公地放領方式出售給佃農,農民並獲得機械化與灌溉的協助。地主獲得70%的債券以及30%的公營事業股票,作為補償。No cash。
亢輝說: 土地改革的效應幾乎立竿見影,超過200萬台灣人由此獲得了財產所有權,農民的收入幾乎增加兩倍,從1949年到1953年,台灣的自有耕作土地從51%增加到79% 。比起租來的土地,農民當然更努力地種自己的地。從1952年到1963年間,耕作生產力增加了50% 。許多地主轉而從事工商業,原來一些擁有土地較多的地主變成工商巨頭,為台灣轉型成為工業社會增加了助力。此外,社會的階級落差被拉近,地主原本享有不可冒犯的半封建特權,強迫他們放棄土地後,大部分地主賣掉補償他們的股票,之後土地價格跟這些股票雙雙上漲,為傳統精英人士之外的台灣人創造了財富,貧富差距由此穩定地縮小。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台灣居民所得是全世界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比美國與日本的狀況還好。
與此同時,海峽對岸正在進行農業、工商業、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其過程和結果我就不在這裏多囉唆了。有人欣賞領袖“抓”這個業、那個業的。可幹嘛不讓勞動生產者自己去“抓”呢?
為什麽兩岸土地改革(或叫改造)的效果如此不同?我認為主要和改革者讓"耕者有其田"的誠意有關。蔣夢麟曾經回憶,蔣介石委任他為農複會負責人,交代他說你和行政院長(指陳誠)商量就行了,不必跟我說,我事情也忙,這件事情就請你全權去辦吧。為克服阻力,台灣當局也表明了鐵腕態度。陳誠公開赤裸裸恐嚇說:“這件工作一定要確實施行,我相信困難是有的,刁皮搗蛋不要臉的人也許有,但是我相信,不要命的人總不會有。”他又通告台灣全省:“凡是地主威迫佃農退耕,一經查出,即以重罪懲處,毫不寬諒”。此令一下,如天雷震耳。此時“2.28”事件引發的白色恐怖正在風頭過後不久,地主們隻有紛紛“深明大義”,擁護土改了。
對岸的領導我也不在這裏評論了,你懂的。
政治說教到此為止,下麵曬些輕鬆愉快的。
50年代中期起,郵票印刷技術改進,郵票美觀亮麗多了。台灣當局將一些從大陸運往台灣的字畫古董搬上郵票,很受歡迎。被認為是台灣郵票的精華。
第一套故宮古畫-唐 韋偃,唐 韓幹,北宋 惠崇,遼 蕭融:
特寫:
第一套故宮古物:
特寫:
第二套故宮古畫-唐宋元明開國皇帝
"光複大陸"此時也就是瞎嚷嚷而已:
郵政服務郵票:
高麵值(10元-100元)總統府郵票,此麵值不易收集到實寄蓋銷票:
莒光樓:
特寫:
台灣水果:
台灣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