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190904003101-262102?chdtv
我們要從這場「震撼教育」中學習什麼?首先,要正確認識大陸近幾十年來在科技工程領域的巨大進步,已經躋身世界最先進梯隊。今年5月,BBC網站曾經列舉了中國領先世界的7大科技,包括華為5G、超級計算機、基因編輯、人工智慧、世界最大口徑電波望遠鏡、「墨子號」量子實驗衛星和月球背麵登陸。
近年來以港珠澳大橋、上海中心為代表的大陸「超級工程」,也屢屢成為紀錄片的主角,據統計,大陸高速公路裏程13.1萬公裏、高鐵2.2萬公裏、捷運係統4153公裏、光纜線路3041萬公裏,以上均排名世界第1。此外,大陸在世界前10大斜張橋占7席、前10大懸索橋占6席、前10大港口包攬7席。
從近年來西方政界和輿論對5G、高鐵、大數據等議題的緊迫感與危機感來看,大陸在科技工程領域取得的世界級成就,並不是大陸自封的,而是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和重視。令人遺憾的是,在選擇性報導和「反中」民粹氛圍下,台灣不少民眾對大陸還停留在「豆腐渣」、「山寨」的刻板片麵印象。
不僅如此,台灣社會對大陸發展成就的忽視,並非隻出於資訊的片麵認知,還來自於對「舉國體製」的偏見。大陸之所以近幾十年在科技、工程、軍事等「硬實力」取得進步和突破,正是其「舉國體製」與「集中力量辦大事」製度優勢的成果,這就是人們所熟知的「軟實力」。正是有這樣的製度優勢,大陸才能完成科技的趕超、高效的建設、以及14億人口的治理。以每年大陸春運為例,設想如果沒有大陸體製上統籌八方、有序協調的優勢,30億出行人次、遍及900多萬平方公裏、被外媒稱為「全球最大年度人口遷徙」,如何才能平穩安全地實現?
然而,在西方價值觀的長期影響下,台灣認知的「軟實力」是自由民主,否定、嘲笑「舉國體製」,對大陸產生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但不要忘了,曾經主張自由民主是人類社會演化終點的法蘭西斯·福山,後來修正原先論點,認為政府治理與法治、責任政治同為自由民主三支柱,缺一不可。顯然,在討論製度文化「軟實力」時,不應對「舉國體製」戴上道德批判的有色眼鏡。
我們在討論「舉國體製」時,往往將其與「蘇聯模式」聯繫在一起,但大陸的「舉國體製」不是僵化的,更何況蘇聯當初與美國展開軍事和太空爭霸,淪為一場失敗的麵子之爭,對民生福祉沒有帶來任何助益。反觀大陸在「舉國體製」之下的科技創新、工程建設,固然有宏觀戰略考量,但更多是造福於民、回饋百姓的。前些年大陸輿論熱議的「新四大發明」,無一不給人民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大陸對台灣的「震撼教育」,既有科技、工程等「硬實力」的一麵,也有舉國體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軟實力」一麵。1990年代,台灣尚以「四小龍」姿態向大陸輸出發展治理經驗,但2000年後大陸產業「國家隊」興起,台灣漸漸感到吃力,進入2010年代,台灣經濟全麵失去競爭優勢,如今僅存半導體產業尚能一較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