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宋鴻兵文章:香港,決戰在即

來源: F0069 2019-08-11 09:36:2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417 bytes)

(深度解析)香港已陷深度分裂,特區政府與勢力集團決戰在即

08.06 09:33
閱讀 69萬+

近期香港發生了一係列遊行示威活動和暴力事件,雖然存在外部幹預,但並非主要原因。

 

因為一個社會如果沒有發生內部分裂,外部勢力是很難直接幹預的。隻有在內鬥越來越尖銳的情況下,外部勢力才能夠趁機打入楔子、挑動混亂。

 

香港社會現在正是如此,內部出現了巨大的分裂,整個精英群體分裂為兩派,其中一派是地產金融集團。一位媒體人說得非常精辟:“香港沒有政治,有的隻是地產政治,香港也沒有政策,有的隻有地產政策。”

 

地產金融集團現在已經尾大不掉,操控了香港經濟命脈。他們在97年之前,由於受到英國殖民政府的壓製,雖然能夠掙一些錢,但遠談不上在香港各行各業占據支配性的地位。97年到現在,這股力量借著“港人治港”贏得一個巨大的自治機會,20年裏逐步發展壯大,對香港的政治、經濟、輿論和各行各業都具有巨大影響力,堪稱是香港第一大利益集團。

 

分裂的另外一方是特區政府。他們非常明白,香港現在的經濟模式存在重大隱患,除了地產和金融,其它任何行業在這麽高的地價之下想要獲取利潤都是難上加難。這導致香港出現了嚴重的產業空心化,實業大量轉移到大陸,同時也使香港社會兩極分化愈發嚴重。地價房價太高,老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年輕人看不見希望,大家的生活完全沒有幸福可言。

 

地產金融集團和特區政府在香港政治舞台上激烈博弈,圍繞著香港下一步到底應該走向何方展開了一次重大的鬥爭。

 

其實這場鬥爭在97年就已經開始萌發。董建華在當年的施政報告中講到:“過去多年來,金融業和房地產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將來仍然會為香港的繁榮作出重要貢獻。但是,由於香港的經濟基礎過於狹窄,一旦金融和房地產業受到衝擊,香港經濟便陷入困境。”

 

為了升級香港的競爭力,董建華打算一方麵加大土地與住宅供應,降低創新與生活成本,為香港後續的發展開辟空間;另一方麵大刀闊斧,改革教育、增加科技投資以及項目,為香港的未來增加新的增長動力。

 

他製定的八萬五建屋計劃、數碼港、教育改革、高官問責製、強製公積金製度等政策,可謂高瞻遠矚,改革措施直指香港的弊病。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八萬五”建屋計劃:每年興建公營和私營住房不少於八萬五千套,十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購住房。

 

不過"八萬五"計劃恰逢亞洲金融風暴,香港樓市淒風慘雨,當年房價即下跌2至3成。當時香港有60萬個負資產者,賬麵損失達6000億港元。

 

要求取消“八萬五”目標的呼聲趁勢而起。為了安撫負資產者、穩定樓價,1998年港府宣布凍結賣地,2000年董建華發表聲明正式放棄“八千五”計劃。

 

不過地產金融集團並不滿足,2002至2003年經濟形勢好轉,房價進入上漲周期,董建華可能重拾擴大供地政策,這讓地產非常焦慮。恰好在同時,香港爆發了反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示威遊行。從時間邏輯上講,這其實就是為了趕董建華下台,迫使他辭職下台。

 

從當時到現在,香港爆發了三次大規模示威活動,每一次都發生在港府要改革土地政策增加供給之後。這說明了什麽?

 

香港地產和金融利益集團對政府政策施壓的影響力是如此的見效,讓他們養成了一種路徑依賴。他們自認為有能力迫使香港政策發生調整,從而使他們得到更多好處。這就在香港形成了一個非常獨特的“政治傳統”,隻要施加巨大壓力,特別是遊行示威、媒體圍攻,再加上暴力騷亂,就會嚇住香港政府,阻絕內地對香港政策的影響力,港府頂不住強大勢力集團的圍攻,早晚會讓步。

 

不過,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董建華被迫讓步之後,地產和金融集團的胃口變得越來越大,使得董建華的第二任期沒有走完,在2005年被迫稱病請辭。

 

董建華辭職之後,香港的政治生態發生了重大變化,香港地產金融集團變得非常囂張。他們認為可以通過示威遊行、暴力騷亂這樣的手段,改變或者推翻港府的政策,如果不滿意,甚至可以換掉特首。

 

這個時候地產金融集團勢力膨脹,已經能夠深入影響港府內部的很多運作,安插人脈直接為自己的利益服務。接替董建華的曾蔭權,可能就是地產商非常好的一個代理人。在其任內,香港土地土地供應量直線暴跌,填海工程幾乎陷入停頓,每年平均隻賣出8幅住宅地,土地及房屋供應出現斷層,私人住宅落成量在低水平徘徊,每年平均隻有1.2萬套,而有估算認為香港每年需要有5萬多個住宅單位供應,才能滿足包括新增和改善需求。

曾蔭權任內,供應持續短缺疊加人口持續增長,而且整個任期內都沒有發售新居屋(類似經適房),香港房價在此期間飆升超過一倍,超越了1997年的高峰。

 

2002-2017年,港島、九龍、新界的私人房屋均價分別從4.46萬港元/平米、3.32萬港元/平米、2.92萬港元/平米提高到19.45萬港元/平米、17.57萬港元/平米、10.72萬港元/平米,分別增長3.36倍、4.29倍、2.67倍;而同期家庭年收入中位數從19.2萬港元提高到32.76萬港元,僅增長0.71倍。2018年房價收入比接近48倍,居於全球前列。

這麽高的房價,意味著香港年輕人永遠也不要夢想靠自己的力量來買房了。這就是為什麽香港年輕人現在窩著一股邪火,一定要爆發。但是爆發的對象應該指向誰?應該是控製了政策的地產金融集團,而非港府本身。當我們把利益問題分析清楚的時候,就會發現香港的年輕人實際上是被嚴重地忽悠了。

 

在曾蔭權任期即將結束的時候,爆出了大量的他向地產集團輸送好處的醜聞。當時的公眾輿論紛紛質疑,是不是港府的政策在向地產商進行嚴重的傾斜?

 

嚐到了操縱港府政策的甜頭,地產大佬們還想如法炮製,在下一任特首競選中,唐英年獲得了所有香港地產大佬的一致支持。

 

香港高地價導致的民不聊生早已世人皆知,但唐英年卻極力為地產商辯護。最終在2012年特首選舉後期民望急跌,敗輸給了梁振英。

 

梁振英站在了地產商的對立麵。2013年其首份施政報告指出,將加大加快資助房屋的供應,從2018年起,5年內至少供應100 000套公屋。

 

梁振英還出台了宏大的填海計劃。2012年香港政府公布《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並在2013年施政報告中公布填海選址及人工島規劃,人工島可以提供1,400至2,400公頃土地。

 

填海對地價房價的作用可謂“釜底抽薪”。截至2013年3月,香港從填海工程獲得的土地麵積逾67平方公裏,僅占香港土地總麵積約7%,卻容納了27%的香港人口及70%的商業活動。照這個勢頭發展,填海造地將很快大幅緩解香港的土地供求矛盾,地價房價有可能應聲而落,而這顯然與地產金融集團的利益相悖。

 

所以在勝選之後,對梁的抹黑就從來沒有停止過,以地產商為主的工商界對其批評不斷,其中李嘉誠更是從不掩飾對他的厭惡。

 

地產金融集團此時祭出了他們慣用的手段——抗議示威。梁振英就職僅半年之後的2013年元旦,便有大量市民組織遊行要求其下台。組織者宣稱有13萬人,第三方估計為3萬至3.3萬人。但是此時梁攜競選大勝之勢,並未被扳倒。

 

眼見一計不成,地產集團又生一計。2013年年初,發起人戴耀廷開始策劃“占中”運動,並於2014年實行。主辦方聲稱整場運動參與人數約120萬人,占全香港人口的1/6。該運動嚴重衝擊了港府的威信與梁振英的聲望。

 

梁振英最終也沒能戰勝地產商,2016年宣布因家庭原因放棄爭取連任。

 

香港地產大佬們此時再次確認,這一招可以有效打擊政治對手,甚至迫其下台。

 

而且此時開始,媒體的傾向性愈發明顯,幾乎是一邊倒地反對政府。其中原因,除了部分媒體的後台老板就是地產金融集團,還因為媒體要生存就得靠廣告,而在香港能夠有錢投放廣告的人,多數屬於地產金融集團陣營。因為他們不僅控製地產,也控製了香港的自來水、電廠、超市零售業、碼頭等等社會的方方麵麵。無論哪家公司投錢做廣告,背後的資金來源無非就是這些大家族們。作為媒體,自然不敢針對他們,還要主動迎合才行。

 

2017年,林鄭月娥上台後在樓市政策方麵繼承了董、梁的方針。她在施政報告裏寫到:香港樓價高、租金貴,形成巨大的生活壓力,是嚴峻的民生問題。住的問題亦影響了家庭結構,扭曲了價值觀:不少人的目標就是盡量賺錢買樓供樓,青年人選科和擇業都要向錢看。住的問題也是香港最嚴重的安全隱患,不少家庭走投無路,甚至要住在工廠大廈內的隔段房。

 

因此林鄭月娥大力推行改革,將政府資助房屋(俗稱“居屋”)的定價與市場價格脫鉤,並以申請人實際承擔能力定價,變相將居屋的定價由目前評估市值的70%降低至52%。

 

林鄭月娥還繼承了梁振英的填海造地方針。2018年,她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其中填海計劃預計建立規模達1700公頃人工島,興建26至40萬套住宅,7成為公營房屋,可供70至110萬人居住。

?

麵對林鄭月娥的正麵出擊,地產金融集團故技重施。2019年出現了大規模騷亂,這次他們給出的表麵原因是“反修例”。不過這明顯跟普通老百姓完全沒有關係,卻引發了大規模的遊行,甚至演化成了暴力。背後是誰在主使,答案不言自明。

 

香港已經處在一種相當深度的分裂狀態,這一次是兩派力量真正的大決戰。港府和背後的中央已退無可退,必須控製住局麵。

 

我認為有一種好的辦法可以幫助戰勝地產金融集團,具體分為三方麵。

 

首先,要讓香港普通人認識到香港問題真正的關鍵所在。誰是讓香港老百姓生活很壓抑的罪魁禍首?大家憤怒應該傾瀉的方向是誰?

 

其次,要使地產和金融大佬之間產生分化。高地價雖然可以讓銀行這幫人獲取高額利潤,但他們也非常擔心如果再次爆發金融危機可能使貸款出現爛賬。雙方既相互依賴,同時又相互警惕。而且這些大佬們在內地多有投資,如果要顧及這些利益,就不能和港府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對著幹。

 

再次,要扶持起香港的科技創新勢力,與地產和金融勢力集團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比如借助粵港澳大灣區整合機會,用香港各大學的研究力量、大陸的資金、土地優勢,對接具體的項目,培養100個左右科技創新企業,讓他們有實力來平衡地產與金融勢力。

 

總結一下,現在已經到了香港兩派力量大決戰的時刻,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如果林鄭月娥這次也被迫下台,那麽就不再有人敢挑戰地產金融集團的利益,香港將走向一條不歸路,房價會越來越高,底層民眾的憤怒將無以複加,無論從經濟上,還是政治上,穩定都無法維持,那時候香港就徹底亂了。

 

本文節選自鴻學院微課堂,歡迎大家搜索公眾號《宋鴻兵觀天下》,收聽課程完整內容。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要決戰嗎?隻是如何吸收同化台灣香港而已 -- 給 吾 發送悄悄話 吾 的博客首頁 (177 bytes) () 08/11/2019 postreply 13:57:27

香港除了金融,地產和低稅轉口,其它領域沒有任何競爭優勢 -獵人之家- 給 獵人之家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2/2019 postreply 09:37:05

下坡路了.這次隻是把爛蓋子先揭開了. -吭個老倌- 給 吭個老倌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2/2019 postreply 20:10:3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