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歡看蘇起的文章,最近的一篇:析論中共對台動武的可能性

來源: uknogood 2018-09-05 06:46:3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926 bytes)

自從兩岸及美中關係緊張程度不斷螺旋上升後,筆者就常私下被問到「中共打不打」與「美國救不救」。雖然迄今包括筆者在內的大多數觀察家都不認為,短期內北京會選擇「武統」,但完全迴避這問題也不應該。以下擬探討這兩個「大哉問」的過去與未來。過去雖已過去,但對瞭解現在及未來仍有極大參考價值。

先談中共過去的動武行為。自1949年起,中共直接參與的大小流血作戰共有十次。依序為1950的韓戰及援越抗法作戰、1954年及1958年的台海外島作戰、1962年的中印邊界之戰、1965年開始的援越抗美、1969年的中蘇珍寶島戰役、1974年的中越西沙之戰、1979年的懲越戰爭及1988年的中越南沙之戰。

涉及武力使用卻未實際動武的例子有:1995年的中菲美濟礁事件、1995與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2001年的南海中美撞機事件,以及近幾年不時發生的釣魚台、南海島礁及機艦繞台事件。

這些案例有幾個特色。第一,就時間言,流血作戰都發生在冷戰期間。蘇聯垮台後,北京就不再派兵打仗,專心從事經濟建設,改用危機管理方式處理各種狀況。

第二,就地點言,所有動武或危機發生地都在中國大陸周邊而沒有越界太遠。

第三,沒有一次作戰是著眼於擴張共產主義。中共與同為共產政權的越南反而曾多次衝突。所以行為根源是國家利益,不是意識形態。

第四,如果涉及主權、領土或國家安全,即使大陸內部處境多困難,或必須付出沉重代價,也在所不惜。譬如,韓戰時中共才建國,百廢待舉,仍然決定出兵,不懼絕對優勢的美軍。突襲珍寶島時,文革正如火如荼,國內政軍經亂成一團,而壓境的蘇聯也擁有絕對優勢,但中共依然出手。1979年懲越時,解放軍剛走出文革亂局,戰鬥力極弱,麵對身經百戰、以逸待勞越軍,明知己方必將傷亡慘重,仍然動手。

第五,大多數案例均不宣而戰,採取突襲方式,讓對方措手不及,並承受重大損失。韓戰、台海、中印、中蘇、中越、南海等都是如此。

第六,雖是突襲,但突襲前一定會向對手多次發出嚴厲警告,呼籲「懸崖勒馬」、「不要玩火自焚」、「絕不坐視」、「是可忍,孰不可忍」等等。

第七,達到戰略目的後見好就收,不再糾纏。譬如,韓戰、中印邊界戰、懲越戰爭時,中共軍隊雖曾進入敵境,但戰後若幹時間均全數撤出。

美國國防部年度報告指出,中國軍方近年擴大轟炸機作戰區域,可能正訓練攻擊美國和盟邦。簡言之,過去幾十年中共武力使用是防衛性的,以有限軍事手段在有限時間內達到有限政治目的,不求占領,事後也不幹預對方內政。但遇到主權、領土及國家安全爭議時,它的立場卻十分堅定,常不惜代價,在對方不聽警告後,驟然出手教訓。

近年廣受矚目的南海爭議也提供很好佐證。一般以為北京最早開始在南海占領最多的島礁。事實上,最早開始占領南海島礁的是菲律賓,1978年起共占12個。越南起步稍晚(1982),卻占了最多(33)。馬來西亞自1983年起占九個。中共出手最晚,遲自1988年才開始占領十個。但它後發先至,占領後立即大舉填海造陸,把其中三個從原僅零點幾平方公裏的島礁,擴建成將近三至六平方公裏不等的大型基地,遠超過0.5平方公裏的太平島。但它至今不曾搶奪別國已占島礁。

這種防衛、有限、後發製人的行為模式,當然有助維持台海穩定與台灣安全。有人曾用簡潔幾句話來歸納:「打不打看台灣,真打假打看美國,大打小打看北京」。意思是,隻要台灣不搞台獨,大陸就不會打;如果美國真介入,美中就會真的衝突;如果美國虛晃一招,雙方就演場假戲;至於戰爭規模的大小,是北京而不是台北的選擇。

這幾句話在蔣、李、陳、馬四位總統任內完全成立。但兩年前蔡政府全麵執政後情勢丕變,試略做分析。

如果「打不打看台灣,真打假打看美國,大打小打看北京」是過去幾十年中共對台動武的指導原則,它還適用今天的台海嗎?答案是:很大程度內依然適用。但看到這兩年台灣、大陸、美國的巨幅「量變」,我們不得不憂慮「質變」出現的可能性。

其中最關鍵的「打不打看台灣」的「台灣」首先起了好幾個根本的變化。蔡政府上任後雖然口說「維持現狀」,實際卻徹底改變了兩岸政治基礎。它一方麵在理性層次堅定排斥「一中各表」及「九二共識」,一方麵又在感性層次拒絕「兩岸一家親」,並大幅拉開「台灣人」與「中國人」的距離。這些改變表麵上不像當年陳前總統的大動作那麼惹眼,但北京認為蔡政府「去中國化」及「漸進台獨化」的意誌更堅定,步伐更急切。

今年「台灣旅行法」通過後的美台互動,更讓北京擔心台灣的台獨傾向外溢到美台關係。此外,過去支撐兩岸和平最大的沉默力量,即14億大陸民眾對台灣的好感,也在這兩年消磨殆盡。台灣因此失去大陸內部牽製政府動武決策的感性支柱。

變化之二就是兩岸力量對比,對台灣益發不利。中華民國國防白皮書早在2015年就評估中共「已具備對我遂行大規模聯合火力打擊與拒斥外軍介入台海爭端的能力」。美國最重要的國防智庫蘭德公司曾模擬美中如於2017年在台海交戰,中共將在開戰後的「幾個星期內」擁有優勢;美國航母如果靠近離岸1000浬的海麵就會陷入被擊沉的危險;而美中在台海的軍力對比將從2020年起向中共傾斜。

變化之三就是蔡政府假「改革」及「轉型正義」之名,在島內實行權力集中,不斷無情打擊異己,切割不同群體的感情與利益。其淨結果就是民心渙散、士氣低落,國軍基層幹部嚴重缺員。不少美國友人私下表示,如果台灣自己都沒有意願保家衛國,為什麼美國要犧牲大兵來保護你們?

在大陸部分,過去的「打不打看台灣」把兩岸主動權讓給了台北,而北京自己落入被動。就北京而言,它當時有不得已的難處。一是自己實力不足,力有未逮,二是台灣問題尚不足擠進優先順序的上位。但現在形移勢遷,不但蔡政府強化了台灣問題的緊迫性,而且中共實力也已倍增,而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大業,台灣問題自然不可能久懸不決。北京因此必須重回主動。

萬一民進黨在2020年再度勝選,就說明台灣民眾可接受沒有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兩岸關係。屆時北京立將陷入更大的戰略被動,不僅更難解決兩岸困境,也難處理所有涉台的對外關係。

現已集權並正力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習近平主席會允許自己掉入這個困境?「動武」會不會因此從「不是選項」變成「選項之一」?若然,北京固然要衡量成本,如對國內建設及對外關係的衝擊。但從台北角度,我們也需自中共過去動武案例認識到:在主權問題上,北京對成本的考量一向相對有限;如不幸青天霹靂,事前恐無任何徵兆;所以不能輕視任何相關的警告。

台北的上上策當然還是讓大局回到「打不打看台灣」。失掉這個主動,就隻有等何時及如何麵對命運的安排了。(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前國安會秘書長,本文轉載自聯合報)

所有跟帖: 

No zuo no die -yidianm- 給 yidianm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05/2018 postreply 08:34:30

晶片產業完全掌控,能源保障之前,似乎主動打仗不現實吧。 -needtime- 給 needtime 發送悄悄話 needti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5/2018 postreply 10:14:5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