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炮戰時,許歷農擔任金東師上校團長,駐地鵲山是落彈最多之地。他冒著猛烈炮火,完成蚵殼墩八吋大炮陣地工程,被讚「厥功甚偉」。他一次在碉堡指揮所打電話,一枚炮彈打穿外圍工事,彈頭穿進內室卻未爆,原來是延遲信管失效。另一次巡視任務結束,前腳才踏進坑道,座車就被炸毀。
1981年他重返金門任司令官,兩年後接總政治作戰部主任,1991年任退輔會主委,直至1993年公職退休。
歷經抗戰、內戰,官拜上將的許歷農,經常被問到:「你是軍人,又作過政戰部主任,做的是思想工作,為何後來不僅不反共,甚至支持統一,不會感覺這中間反差很大嗎?」
他答說:「軍人本來就應該關心國家,尤其,我作過總政戰部主任,不論從思想、理念、信仰哪一方麵來談,都應該支持國家統一啊。」
因工作所需,許歷農很早就開始大量閱讀政府出版的大陸參考資料,也從而發現大陸在1978年改革開放後,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快速成長,人民生活改善,國際地位提升,還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他對大陸從此改觀。
許歷農支持統一,可歸納以下幾點。
一、堅信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他常說: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日本,1943年開羅會議決定日本應將台灣歸還中國,如果台灣不是中國領土,為何說「割讓」?怎麼會是「歸還」?1949年後,國府要「光復國土」,大陸要「解放台灣」,都是因為堅守一個中國。
1972年中美發表《上海公報》稱「台灣海峽兩岸所有中國人,都認為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國府對此沒有異議,隻補充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
二、許歷農是孫中山先生的信徒,而中山先生追求的目標就是國家統一、民主與富強。而且,憲法開宗明義說:「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政府本應以三民主義精神為施政準繩、行事根據。
三、不願看到兩岸烽煙再起。他28歲時即因內戰妻離子散,40多年後才再見到大女兒,他比誰都不願意見到這種悲劇再發生。他在擔任金門司令官時,看到擠在狹隘坑道裡的年輕官兵火氣很大,時常發生舉槍自殺,或掃射同袍的不幸事件,令他不勝唏噓。尤其,許歷農認為台灣幅員小,先天條件不足,無法籌組龐大的國防軍備,難以用實質的軍事力量與大陸抗衡,一旦發生戰事,台灣承受不起。
四、大陸改革開放40年以來,確實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致於綜合實力增強,讓中國人走出百年來貧弱的命運。在他心目中,國家就像一個家庭,家人貧富、強弱或有變化,但任何成員都絕不能否認是一家人。他強調他不是在長別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隻是要提醒當局及民眾,麵對大陸的突飛猛進,必須以新的觀念及思維,檢討兩岸政策。
五、兩岸一衣帶水,近在咫尺,搬不開,移不動,無論從血統、文化、歷史淵源、地理環境判斷,統一是天經地義的事,沒有任何替代方案。2014年9月26日,許歷農當麵對習近平總書記說,兩岸和平統一是實現中國夢的核心要素,急不得,更不能拖,事緩則圓,也怕夜長夢多。
近年來,許歷農常說:「餘生唯一願望,就是希望早日看到國家統一」。對一位百歲的長者而言,這個願望顯得特別殷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