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政黨獨裁的最後一塊拚圖
民進黨透過全麵執政優勢,企圖在人民還沒有足夠警覺的情況下,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完整的政黨獨裁體製,確保「本土政權」永續執政。最新證據是修正《法官法》與《法院組織法》,企圖把政黨影響力滲透進入終審法院,完成「政黨獨裁體製」的最後一塊拚圖。
台灣民主化30餘年來,民眾已經把自由民主視為理所當然,從來沒有想過,也不曾想像,任何人或政黨會企圖把民主社會推回專製威權。尤其是對打著民主進步旗號的民主進步黨。但這兩年來,獨裁復辟已不再隻是惡夢,而是逐步成真的現實。
透過選舉操作,民進黨兩年前贏得第2次政黨輪替,掌控中華民國中央政權與絕對多數的地方政府,也首度取得立法院多數席次,做到民進黨長年來追求的全麵執政。民進黨在大選期間不斷訴求人民,請求台灣人民讓民進黨入主總統府之外,也應該支持他們黨的候選人進入立法院,讓民進黨政府能在立法院多數席次的支持下好做事。
全麵執政後的民進黨,在立法權陪襯下,確實很好做事。他們想做什麼,要做什麼,隻要想得出來、於己有利,就不受道德情理規範、不計輿論清議,不管是否違反民主理念與程序正義,都想做、敢做,也很方便做。
隻要總統府、行政院一決定,他們可以透過立法院製定《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迫害、消滅其他政黨,也立法成立了專責機關,實踐他們所定義的轉型正義。接著又透過監察委員提名權,及立法院的行使同意權,不顧輿論譁然,任命揚言「專打辦綠不辦藍法官」的監察委員,並縱容這類監委濫用監察權,立案查察他們眼中不聽話的法官或檢察官。
行政、立法、監察之後,民進黨沒有放過司法。105年9月間,剛執掌政權的蔡英文總統提名了包括司法院正副院長在內的7位大法官,其中至少5人獨派色彩濃厚。我們社會很難期待,這些反中華民國的獨派大法官,會如何正確地依中華民國憲法及憲政精神,解釋中華民國的法律。
果不其然。今年5月間,這個受到民進黨提名影響的大法官會議,就立法委員林為洲、李鴻鈞、高金素梅等38人對前瞻基礎建設預算提出的釋憲聲請案,以立委高金素梅並未參與《前瞻條例》二讀程序的表決,致反對前瞻案的立委總數未達到立委總數三分之一的釋憲門檻,決議不受理立委的聲請案,將這件重要的釋憲案封殺在一壘前。
司法院有三個重要的部分,一是掌握國家法律解釋權的大法官會議;一是執掌國家公務員懲戒權的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一是各級審判機關。民進黨逐步掌控大法官釋憲權、公務員懲戒權後,又準備把手伸進審判機關。
5月31日,司法院第169次院會完成《法官法》、《法院組織法》等多項金字塔訴訟製度草案,將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等終審法院法官改變為「特任官」,由司法院院長提名,19位法官遴選委員加上2名立法委員遴定,再呈請總統任命。
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都是終審法院,屬於社會正義最後一條防線的最終一條維繫力量。他們的判決具有一錘定音之效,影響國家社會的發展及人民的權益至钜。立委參與終審法院法官遴選,以立委多年藉勢藉端關說的功力,憂心立委勢力幹預司法審判,絕非杞人之憂。再加上最近的台大校長拔管風波,更讓各界對總統的終審法官任命權產生疑慮。
或許法政界有一種見解及聲音,認為司法機關長期強調獨立性,已失去適度回應社會期待的能力,有必要加入「民意」問責力道,才能讓司法的審判獨立更健康。但從民進黨掌權或者形成問政力量以來,無論是黨政軍退出媒體,或推動所謂的轉型正義,最終都變成民進黨掌控媒體、民進黨詮釋正義的結果,社會自然會懷疑,司法院修法草案意在開啟民進黨政治力介入司法的門窗,完成政黨獨裁最後一塊拚圖。
特別是拔管案中,曾經一再高喊校園自主的民進黨,可以透過教育部長以各種莫須有的理由,不聘任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遴選出來的校長,如此分際不清,我們怎能期待遴選委員拒絕仰承上意辦理遴選,萬一遴選名單不合上意,總統又能不堅持己意,謹守憲政分際。拔管案經驗讓我們憂心未來可能的憲政爭議。
事已至此,我們既難期待民進黨掌控下的立法院,去阻止司法院提出的這一草案,隻能期待我們社會沉默的大眾,能站出來反對這一修法,給我們已經夠脆弱的司法,保留最後一絲清淨的審判空間。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