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育率1.13 全球倒數第3
2017年我國總生育率1.13,全球倒數第3名,僅超越澳門0.95、新加坡0.83。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許麗娟昨(26)日指出,我國已步入高齡化社會,目前青壯年的扶幼比減少,但預估扶養比將自今年3月的32.23%,飆升至2026年的49.9%。
許麗娟昨分析,晚婚及不婚人數飆升、育兒成本高昂等4大成因,將釀成勞動人口數下降、扶養比提高等4大衝擊。
許麗娟昨表示,我國生育率自2011年下滑至1.4之後,便再也沒有回升至1.3的超低生育率之上,2017年更跌至1.13,全球僅超越澳門、新加坡。
2017年台灣新生兒人數僅約19.3萬人,創近7年新低,長遠來看恐將衝擊我國未來勞動人口數。許麗娟指出,2015年我國青少年人數達到最高峰,但之後便逐年下滑,未來我國勞動力供給恐將逐漸緊縮,影響國家整體經濟發展。
據國發會預估,我國扶養比(即每100個有工作能力人口應扶養多少個依賴人口)將逐年攀升,2021年扶養比將成長至42.1%,扶幼比18.3%、扶老比23.8%;2026年扶養比49.9%,扶幼比19.1%、扶老比30.8%;至2036年扶養比高達62.7%,扶幼比18.0%、扶老比升至44.8%。
官員說,出生數持續減少,加速人口結構失衡,在學人數下降,更將衝擊教育體係,教育現場恐因學生人數降低而失衡,許麗娟表示,2004年後全台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人數不斷下滑,減班、裁校等情況屢見不鮮。此外,勞動人口減少影響經濟發展,總扶養比增加,青壯年人口撫養負擔加重。
許麗娟分析,導致生育率不斷探底的4大成因,包含晚婚及不婚壓縮生育時間,1976年我國婦女初婚年齡為23歲,2017年則大幅延後6.4年至30歲;育齡婦女生育年齡延後,影響生育胎次。
育兒成本提高也是生育率降低重要因素,許麗娟說,家庭經濟負擔沈重,托兒所的市場結構為7成私立、3成公立,主計總處統計,我國0~3歲就讀私立機構的幼兒,家長每月平均支付約1.6~1.7萬元;教育部統計送至私立機構的2~5歲幼兒,家長每月平均花費約1萬元。
許麗娟強調,婦女難以兼顧家庭與就業,據勞動部統計,婦女生育離職原因以照顧子女比例最高,育嬰留停後未重返職場則以照顧家庭為最高,此將連動影響我國勞動參與率及生育率。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