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再加上大陸對台31條的加乘效應,台灣知名經濟學者單驥直指,中美貿易戰與大陸對台31條措施看似無關,其實具有交迭性,前者反映中美雙方囤積自身的貿易競爭力,台灣身在其中是最大受害者,將麵臨人才流失、貿易機會損害與資金流失等三方麵的問題,對台灣經濟造成非常大的衝擊跟影響。
台灣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3月27日舉行“2018年3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成果記者會”,由於本次調查在中美貿易大戰前夕,與會學者、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大任表示,3月CCI總數為87.86點顯示情況較佳,其中“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結果為107.15點,較2月的106.60點上升0.55點,而“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的結果是83.30點,比2月的82.85上升0.45點。然而,增加中美貿易大戰的因素後,未來2個月CCI調查恐怕會出現持續性的變化。
知名經濟學者單驥(右)與吳大任(右3)皆憂心貿易戰與對台31條加乘後對台灣的三大麵向影響
被問及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影響,吳大任指出,觀察美中政治人物在台麵上講的話,他們轉變都很快,要做判斷得先觀察其過去發言和行為,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為例,先前跟北韓對峙時,有許多尖銳的言論,但很快會尋求下台階或和解機會。就這些過去行為來判斷,“我個人並不絕得貿易戰真的會打起來”,大家都是在增加自身籌碼和利益。
吳大任建議,台政府不要有太大動作,可靜觀其變,畢竟能使力的機會不會太多,而身為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一旦貿易戰開打,將對台灣非常不利。
至於大陸對台31條的影響,吳大任感歎地說,在吸收人才部分影響較大,台灣的優質人才會被吸引過去,長期下來對台競爭力會出現影響,大部分的就業關鍵仍在企業,當人才逐漸流失後,企業會加碼去爭取人才,政府能做的是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在法規上進行鬆綁,企業繼續留在台灣經營,才有機會增加人力需求,唯此是長久之計。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教授單驥認為,可以把中美貿易戰跟大陸對台31條政策交迭在一起觀察,裏麵是有關聯性,先談中美貿易戰的結果,中美之間不論是戰、是和,即便互有損失,受害最深仍是台灣,在此情況下,回頭看對台31條策略,不僅對台灣人才掏空,資金也在掏空,貿易上更身受其害,三方麵都對台灣經濟造成非常大的衝擊跟影響。
另外,中美大戰即便暫時不會發生,目前看不出來中美之間能得到解決,議題仍會延續,“我猜測中美雙方要囤積貿易上的競爭力”,美國一直向外界招商、增加投資,以創造國家競爭力,反觀中方也是同樣的思維,試圖以國家在外貿的競爭力,來證明自己沒有不公平貿易,競爭力是源於自身優越能力,而非靠補貼或不當的貿易行為。
在此情況之下,單驥指出,兩個超級強權基本麵的努力不容忽略,其中大陸對台31條政策也是增加自己基本麵的能力,大陸為了強化國力,對31條力道會持續和加強,對大陸而言,貿易戰結果跟對台31條本身沒有政策矛盾,台灣則會麵對人才流失、貿易機會損害、資金流失三大問題,必須嚴肅麵對的課題。
台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謝邦昌分析,對台31條中特別提到醫護部分,醫護是台灣優勢,31條雖稱為惠台,其實也是惠中,還要注意31條之外是資金,近期許多上市櫃公司陸續到上海或深圳掛牌,吸引大批資金過去。但政府應該用戰略或策略觀點看待此事,利用別人的善意讓我們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