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轉一篇,陸優惠磁吸 台企將掀出走潮

陸優惠磁吸 台企將掀出走潮

   
 

大陸祭出優惠,民進黨立委郭正亮指出2018年恐將成為台企加快外流的轉捩點。圖為大陸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新華社)

 中國時報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FII)將在大陸掛牌上市,引發台灣資本市場被邊緣化的疑慮。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就撰文指出,2018年恐將成為台企加快外流的轉捩點,將帶動其他台灣廠商在大陸上市,但速度可能不會像FII這麽快。

籌資易、本益比高 市值暴增

郭正亮點出,大陸股市對台商上市具有極大誘因,主因是籌資容易和本益比更高。以日月光旗下公司環隆電氣為例,2010年在台灣下市,市值隻有210億新台幣,但在改名「環旭電子」在大陸上市後,市值暴增到2300億新台幣;鼎新電腦2014年在台下市市值62億新台幣,改名「鼎捷軟件」在大陸上市後,市值竟暴增19倍達到1175新億台幣。兩岸資本行情落差,也導致更多台灣電子業躍躍欲試。

另一方麵,「切割台灣、大陸上市、母以子貴」模式,也開始成為台企募資新主流。郭正亮指出,無塵室方案供應商亞翔前年底將蘇州子公司亞翔集成科技分拆上市,3個月不到股價從上市7.11元人民幣飆漲到38.39元,市值高達原本台灣母公司亞翔的3.75倍。

主流產業 投資主力都不在台

他認為,不管是「先在台灣下市、轉赴大陸上市」,或是「切割台灣、大陸上市」,都是台企不得不在兩岸資本市場做出最有利布局的必然結果。

郭正亮表示,台灣主流產業投資主力幾乎都不在本土,而且外流規模和速度都越來越大,電子業和金融業轉赴中港和東南亞,石化和鋼鐵業轉赴美國尋求投資和上市機會。

他指出,台企目前以中國A股上市已有20多家,2015年5月,中國國務院公布「中國製造2025」,規定大陸台企必須逐年提高本土製造比重(2020年要求4成,2025年要求7成),導致台企不得不進一步尋求落地生根。去年十九大更宣稱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可能從2018年起,促動台企新一波大陸上市潮。

如陸允許雙重掛牌 衝擊更大

郭正亮進一步指出,目前大陸政府隻允許「大陸注冊」的台企在大陸上市,一旦為了擴大對台統戰,允許「台灣注冊」的台企直接到大陸上市,同時也允許台企在兩岸雙重掛牌,對台灣股市的衝擊實在不堪設想。

(中國時報)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