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的15架中隻有8架是被擊落或擊毀的(見下麵取自維基百科的殉職名單表)。與執行838次的任務數相比,不到1%。
也就是說,共方攔截100次隻能攔住不到一次。等於說整個大陸天空基本對台偵察機敞開。任它們自由往來縱橫馳騁取走無數重要軍事機密資料。
而共產黨的宣傳完全不提攔截失敗的那99次,專拿出成功的那1次反複高調地吹噓誇耀。如雷貫耳地對大陸人民進行洗腦。給大陸人民造成“我軍勝利”假象。
可見,報喜不報憂是中共取得“輝煌成功”絕不可或缺的宣傳利器。
===============================================
美國之音:
台灣冷戰機密部隊黑蝙蝠隊員回首偵查大陸
新竹 —
2017年是台灣空軍史上最機密的部隊空軍第34中隊黑蝙蝠中隊成軍66周年。冷戰期間,國民黨政府挑選出空軍中最優秀之軍官,接受美國中央情報局訓練,直接受命於蔣宋美齡,在暗夜裏駕駛偵察機,低空飛入中國大陸,為中情局從事電子情報搜集及空投傳單工作。這些偵察機完全沒有裝載任何武器設備,完全靠飛行員的技巧和黑夜的掩護躲避解放軍的追擊,每次任務都驚險萬分,有三分之二的隊員在執行任務時殉職。不過黑蝙蝠執行的情搜工作是最高機密,雖然為國犧牲但卻不為人知,一直到冷戰結束後,它的神秘麵紗才逐漸被揭開。
位於新竹市的《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2009年建立,是當地著名觀光景點之一,更是美中台軍史迷不可錯過的曆史勝地。這棟建築物就是當年神秘的黑蝙蝠中隊營區原址,現在館內介紹了它的曆史、飛行人員的事跡、並擺設了當年軍服、徽章、生活用品等相關文物。
當年英姿颯爽的黑蝙蝠中隊隊員如今已是年屆九十、白發蒼蒼的長者,今天有三位前隊員到陳列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回顧那段驚濤駭浪、出生入死的記憶。
黑蝙蝠中隊由來
1950年代初期,國民黨剛撤退到台灣,亟需美國援助。當時韓戰結束冷戰開始,美國也希望取得中共電子情報,蔣介石於是派蔣經國和美國中央情報局簽約,以“西方公司”(Western Enterprises Inc.)為掩護,在中華民國空軍中選出優秀軍官,由中情局提供裝備和訓練,計劃對大陸進行低空電子偵查及投放傳單和物資。
中央情報局想先對這樣危險的偵查任務進行試辦。空軍於是選拔優秀飛行員成立飛行組,在第八大隊選了兩名電子官加入,其中一位就是李崇善。李崇善1948年在當時的北平投考空軍通信學校,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戰敗後他隨政府遷居到台灣,繼續在空軍接受訓練,1953年開始在空軍第八大隊服務。他說,任務試辦期間,他到大陸偵查了十多次。
李崇善說: “當年蔣介石蔣先生,非常重視這個任務,我們飛這個任務八個月期間,我們被蔣介石召見到他的辦公室四次。他問大陸的情況,他那時非常想反攻大陸,所以這個任務,別人說,你們專為美國人賣命,不是,對我們政府來說,我們要反攻大陸,也需要這個情報。”
試飛任務完成後李崇善1956年正式轉到黑蝙蝠中隊。1958年,該隊正式對外使用“空軍第34中隊” 。當年參與隊徽設計的四人隻剩下李崇善一人在世。由於該中隊晝伏夜出的習性和蝙蝠相同,另外蝙蝠以聲波辨位飛行,也類似黑蝙蝠雷達電子偵測原理,因此以蝙蝠做為隊徽。隊徽上, 一隻展翅蝙蝠翱翔在北鬥七星間,外圍有個紅圈,代表蝙蝠穿透紅色鐵幕航行。三顆大星星和四顆小星星代表34中隊。
執行任務時所用機型
雖然黑蝙蝠中隊執行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艱巨任務,但飛機上並沒有裝備任何武器炮彈。剛開始隊員使用的是老式的B-17飛機。1957年,中情局買了七架P2V飛機,加以改裝專門給中隊做電子偵查用,內部編號是P2V-7U。 李崇善說,全世界隻有七架這樣的飛機,該飛機靈敏度高,不但曉得敵機來,還知道方向,也能判斷出是什麽飛機,裝了什麽設備,讓中隊得以深入東北、華北和華南及沿海各省。P2V飛機上一般有12名人員。李崇善說:“ 一架P2V飛機上有三個飛行員,這些飛行員調來要求都非常高,一定要在部隊當分隊長,飛行次數要幾千小時以上才有資格飛這個飛機。飛行員也是飛機機長,負責整架飛機。另外兩個飛行員換著飛,因為我們進大陸有時十幾個小時,人太累了。”
飛機上還有三名領航官,一個負責導航,一個負責畫航線,調整航線,一個領航官坐在飛機鼻頭,負責觀看並計劃夜間的飛行計劃,計算飛機離山多少公尺,保證安全高度。另外還有三個電子官,一個電子官負責保護飛機,專門收集航行過程中地麵雷達控製高炮和飛彈信號,另外兩個電子官從事主要情搜任務,兩人必須搜集航線兩邊各三百公裏的電子信號,用手寫和錄音記錄。另外一名通信員,負責用電報通知總部飛機的飛行位置。一名機械員負責飛機維修,另外還有一名空投員,負責空投傳單和物資。
李崇善說:“傳單是我們非常重視的,屬於心裏作戰,還把老總統的文告投下去,告訴他們,我們台灣沒有忘記你們,我們要反攻大陸,民國四十七、四十八年,大陸嚇得不得了,怕我們反攻,但後來因為國際形勢,這個動作已經做不起來了。”
讓解放軍深惡痛絕
李崇善援引退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林虎中將出版的“保衛祖國領空的戰鬥”一書說,1957年,黑蝙蝠中隊一架B-17飛機連續飛躍九省,解放軍出動18架次米格17戰機追擊不但打不著,還摔了自己的飛機,讓毛澤東、周恩來為之震怒。他自己就是這架飛機的電子官之一。他說:“從這裏(台灣),我們天黑就飛進來,一晚飛大陸九個省,天一亮,就趕快出來,我們就飛到韓國,加了油,再回來。這是1957年的任務,過了,那也就算了。但是你注意這本書,2002年中共出的書,中共的副司令員(林虎)出的書。他裏麵有一章專講我們這個任務。 我自己空軍沒提供我,我從這本書裏查到的,然後我找到參加這個任務的人的名字,有14個人,14個人現在都死光了,唯一我還活著。”
當時擔任解放軍空軍司令員的是創建中共空軍的開國上將劉亞樓。幾年前,劉亞樓的兒子找到李崇善,和他談到當年他父親如何看這些“間諜飛機”。
李崇善說:“我們飛大陸,他對我們非常頭痛,他們把我們叫做間諜飛機,前年,劉亞樓的兒子,現在七十歲了,還有當年高炮司令的兒子,姓胡,也六七十歲了,他們到台灣來,來到這個館兩次,非要找到我,我們談,他們說,爸爸說了,為什麽國民黨的飛機這麽難打,我去打它,沒把它打掉,反而我自己飛機都撞了山。”
但是後來,中共緊急向蘇聯購買了一批雷達設備並發展夜間攔截技術,黑蝙蝠漸漸失去偵查優勢,任務更加危險。
執行150次對大陸偵查任務的電子官談偵查經驗
做為黑蝙蝠中隊電子官,李崇善在中隊期間參與了50次深入中國大陸內陸的偵查任務,沿海偵查任務進行了100次,總共參與了150次秘密偵查任務。他談到一次極為驚險的經驗:“我在1958年,我參加一個B-17的飛行組,飛到江西,到江西南昌上空,就遭到中共飛機攔截,我知道他們來攔截我了,我可以聽到、偵查到他來攔截,但是老飛機沒有什麽好儀器,隻能聽到,我跟飛機員說,敵機從什麽方向、幾點鍾進入,那個時候敵機第一批下去,第二批再來,我們在躲的時候,不幸就被打上了,我們事後曉得,飛機飛行員叫李順祥,是哪個部隊的,飛的是米格17飛機,而且他找到我們以後開了30發機關炮,我們遇到重炮,但是我們已經躲入山裏頭去了。”
李崇善說,他們就從江西上空,經湖北,到江蘇,後來到海上,黑蝙蝠中隊派了兩架飛機,一架是部隊飛機,一架是美軍飛機,在舟山群島附近和他們會合,見到麵大家都好高興。但是為了保密,這個危險的任務經過不能宣揚,部隊就發給每個人一隻手表。
是什麽樣的動力讓李崇善一次又一次的執行如此艱險的任務呢?李崇善說:“我跟你說呀,命幾次幾乎沒有掉,沒有辦法,當時當軍人要服從命令,在訓練裏就告訴你要服從命令。從前我反對毛澤東鬥爭的製度。我小時候,中共叫八路軍,他占了以後一定要村莊人那個地、富、壞、反、右五類,地主,他的標準是什麽,一個村莊裏土地最多你就是地主,也許你的土地還沒有其他村莊的窮人多呢,不管,就是要給你打死,眾人就圍圈,拿著石頭圍圈打,砸死為止。這是真的。”“我們從前北方人,那時也沒終身俸,你忙了一輩子買點土地,到老了種田吃飯,好,你祖先留了土地,你就是地富,地主就是壞分子,那就給你打死,非常殘酷,你不說,沒人相信,你沒看到都不相信。”
李崇善說,蔣介石當時也說,大陸同胞水深火熱,要解救大陸同胞。他說,1958年前後,從廣東珠江上遊因鬥爭而死的人的屍首有幾百首流到香港,有照片為證,當時他們都認為解救大陸同胞是重要任務,但現在也已事過境遷了。
情報交給美方一份
黑蝙蝠中隊隊員把電子偵查情報搜集回來後,資料就立刻送到中情局在日本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裏的單位。1962年加入黑蝙蝠的宋雍華是電子情報官,專門負責分析電子情報。他說:“我們那時P2V飛機到大陸去,主要就是搜集電子情報,搜集以後就錄在錄音機裏,回來以後一落地,通常都是在夜裏,我們就趕快把錄音帶拿出來,拿出來後我們到辦公室裏複製一份,然後拿給美方人員,由他們來處理,他們就連夜送到台北去,聽說有一個規定,不能一個人,車上至少要有兩個人去,怕掉了。”
中情局借此可以把美軍和黑蝙蝠冒生命危險搜集來的情報匯整在一起,掌握到大陸軍事設施的各種電子信息。
與此同時,黑蝙蝠中隊也進行自己的分析。作為電子情報官,他看到或聽到的是什麽樣的機密資料呢?宋雍華說:“ 我們看到的都是信號,沒有什麽人或其他的。比如說,他們很遠就測到我們的飛機了,他就想辦法接近我們,接近以後就是打。一旦出現search的信號就知道他們要來了,信號從哪個方向來,什麽高度,大概什麽飛機,對方的飛機,用什麽雷達,他那個信號我們一聽就知道。”
在海外執行特種任務
黑蝙蝠中隊前半期對大陸進行電子偵查,但到六十年代中期,人員犧牲太大,而且漸漸很多資料也可以通過人造衛星取得,對大陸進行偵查的任務於是在1967年終止。不過黑蝙蝠後來繼續為中情局執行多項特種任務,包括《奇龍計劃》 、《金鞭計劃》,以及到越南協助美軍運輸和投送工作的《南星計劃》等。
在越南戰場上和美軍患難與共
前黑蝙蝠中隊領航官範元俊祖籍湖北,四歲到四川,在四川待了兩年就考空軍幼校,隨後隨政府遷居台灣。他1966年三月進入黑蝙蝠中隊後立刻被派往美國接受中情局訓練,他先到位於德州拉克蘭德的語言學校學英語,五個月後到佛羅裏達接受C-123K的飛行訓練,訓練結束回國後分發到越南戰場。他1966年11月底抵達越南,1972年離開,在那裏待了七年。
在越南,黑蝙蝠中隊隊員換上便服,以中華航空公司人員的名義在美軍基地芽莊執行任務。他們為在地麵上作戰的美軍提供運輸和空投補給品及傳單等任務。中隊在越南的隊員大約有四十多人,駕駛四架飛機 。
範元俊說:“支援美軍,隔天一定要飛一次,一次飛七、八個小時,就是把要調回戰場或回美國休假的美軍來來去去,還有每個基地需要的物資,給他們運來運去,但是在越南戰場沒有什麽危險不危險,遍地都危險。因為飛機起飛落地的時候很慢,它可以背個火箭筒在跑道頭,把飛機打下去了。 ”
為美軍補給的驚險經曆
越戰期間有著名的溪生大會戰,範元俊也參與了到戰場上補給美軍的行動。他說:“ 在越南有兩次大會戰在溪生。溪生就是這裏是美軍基地,美軍住在這邊,越共就隔了一條山溝,住在對麵的樹林裏。大會戰的時候炮彈打得沒辦法了,但是補給還是要補給,我們去時候,飛機一邊加油門,一邊落地,飛機一挨到跑到,後麵門就開了,把東西統統推出去,飛機加油門起來,炮彈打得滿天都是,去了兩三次,溪生是最重要的。”
範元俊回憶到,另外有一次,他們當時要對一組在胡誌明小徑執行觀察北越軍隊任務的美軍進行夜間補給,他們彼此預定好,某時某刻在地麵的美軍會打開聚光燈一分鍾,讓飛機知道他們的所在地。他說:“ 起飛之後飛到北越後,那個TEAM要把聚光燈打開一分鍾,一分鍾之後如果沒消息就把燈關掉,因為它怕曝露目標,結果那天天氣不大好,我們到那裏看不到燈光,正在那個時候通信官說,燈光就在我腳底下,結果我們就把東西投下去。回來之後,美軍告訴我們,恭喜你們,東西收到了,他們說這很不容易,他們去那裏好幾次都投不下去。”
1968年一月,北越發動大規模的春節攻勢,超過三十萬北越軍隊和越共對二百多個城鎮發動攻擊。美軍事先並不知情。範元俊說:“過年的晚上,我們在芽莊美軍作戰司令部的正對麵,到下午槍聲一直都沒斷,我去問守衛,為什麽槍打個沒完,他說過年越南都是這個風俗,因為是過年我們晚上都玩牌,到了早上,我拿了籃球就到籃球場上投籃,突然聽到背後砰一響,一個彈頭落到我背後沒有爆炸,我抬頭一看,美軍全副武裝,就是我們這個單位,有我們中國人和美軍在一起,美軍是飛130,我們是飛123,我一看美軍全副武裝在集合,我馬上跟我們軍裏講,美軍全副武裝怎麽一回事,他馬上派聯絡官去問,聯絡官回來說,越共已經進城了。”
和美軍融洽相處
範元俊在越南期間每天都和美軍共患難,雙方相處十分融洽。他說,在營區裏的美軍經常來他們的單位吃中國飯,他們也去美軍那裏吃西餐。
他的印象中,美軍十分勇敢。範元俊說:“我認為美軍真的很勇敢,也很負責,我記得在峴港,早上八點多鍾,整個長條桌上都是三明治,可樂,所有部隊渾身都掛了M16的子彈,然後上直升機,直升機把他們放在每個山頭上觀察,風風雨雨真的很勇敢,尤其在溪生大會戰的時候,給一個壕溝,一個跑道,美軍就住在帳篷裏頭,越共就在樹林裏頭,的確很勇敢。”
範元俊說,美軍也很和善,當有人服役完要回美國去,都會坐他們的飛機,他們一上飛機都會告訴中隊隊員,他要回家了,希望還留在越南戰場的他們自己要小心一點。幾年後,他們各自回到自己的國家,由於這是機密單位,大家就避開聯絡了。
回想那段經驗,範元俊有這樣的感想。“我12歲就進空軍,那時空軍有個幼年學校,12歲小學畢業後就進去,六年後進空軍官校飛行。飛行出來就分發到部隊,我民國74年(1984年)退休,服務了33年,能夠走了那麽漫長的烽火歲月,能活到八十幾歲沒有死,也是托上帝之福了。”
貢獻與成就
範元俊在黑蝙蝠中隊晚期加入,主要在越南戰場服務。李崇善則是在成立之初加入,對大陸進行電子偵查。
過去幾年,當初前往大陸進行電子偵查的飛行人員都以一一謝世,現在隻剩李崇善一人能追憶當年往事。他幽默地說,如果他走了,就找不到人談這些事情了,所以他要好好活著。
李崇善談到黑蝙蝠中隊的成就。他說:“當年跟美國的合作確保了台灣的安全,我們也因為這個任務得到了情報,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他為什麽可以說,你中共不能這樣,他要打哪裏,就是對著他的設施打,這些資料都是哪來的,因為它天天都有飛機在巡邏,所以我們對自由世界維護和平的貢獻上我們提供了這個。另外當年我們政府的政策是要反攻大陸,我們也需要這個,由於我們中美合作非常順利,美國人暗地裏就給我們民生上很多援助,讓我們生活水準提高。”
談到幾十年前執行機密任務的經驗,這些已經九十歲的前黑蝙蝠仍然記憶猶新,他們說,這個紀念館的目的就是要紀念那些英年早逝,為執行任務而犧牲的同袍。
黑蝙蝠中隊在1952年到1972年從事情搜和特種任務期間,總共執行838架次任務,先後有15架飛機被擊落或意外墜毀,殉職軍官達148人,占全隊人員三分之二,是台灣空軍史上犧牲最慘烈的部隊。其中大部分殉難軍官都消失在大陸深邃的夜空中,隻有兩架分別在1959年和1963年被解放軍擊落的殉難人員遺體被尋獲,分別於1992年和2001年運返台灣,集體安葬於碧潭空軍烈士公墓。
https://www.voachinese.com/a/black-bat-squadron-taiwan-20180117/4212177.html
------------------------------------------------------------------------------------
維基百科資料:
殉職名單[編輯]
編號 | 日期 | 任務飛機 | 失事情形 | 殉職人員 | 人數 | 備注 |
---|---|---|---|---|---|---|
1 | 1954年5月26日 | B-26 | 在福建惠安上空被高射炮擊落。 | 聶經淵、韋盛和、範聰傑、李必成及陸軍傘兵戴晴川、王夢麟、孔少華(又名孔昭曄)等3員 | 7 | - |
2 | 1955年4月14日 | B-26 | 執行任務中於台灣海峽失事。 | 劉貫霄、虞琨、李英琪、徐朋及陸軍傘兵趙連生、張玉傑等2員 | 6 | - |
3 | 1956年6月22日 | RB-17 | 在江西廣豐上空至上饒間,遭到米格-17戰鬥機目視攔截擊落。 | 葉拯民、楊頌文、林其榕、羅樸、周興國、錢端信、杜漢萍、高鵬飛、陳立仁、郝書勤、王茂森 | 11 | - |
4 | 1957年11月15日 | B-26 | 於浙江沿海遭遇炮擊低空回避時撞及山樹失事。 | 張鳴卿、陳廷斌 | 2 | 另外有王為鐸、孔祥璋、李複全3人在福建被捕,於8個月後被釋放回台。 |
5 | 1959年5月29日 | RB-17(機號815) | 於廣東恩平南方金雞山、大旺山山腰,遭米格-17D擊落。 | 李暋、徐銀桂、韓彥、傅定昌、馬甦、葉震寰、黃福洲、趙成就、伏惠湘、陳駿聲、黃士文、宋迺洲、李德山、陳亞興 | 14 | 1992年12月14日遷葬回台。 |
6 | 1960年3月25日 | P-2V-7U(7101/140442/54-4040) | 途中偏航撞及韓國烏蘇山失事。 | 殷延珊、朱玉銘、梁燕生、柳肇純、陳光宇、孫大陸、李澤林、劉抑強、夏福瀛、楊桂辰、李自民、邢漢章、黃勳、姚邦熹 | 14 | - |
7 | 1961年11月6日 | P-2V-7U(7099/140440/54-4039) | 於遼東半島大連附近、遭高射炮擊中。 | 葉霖、尹金鼎、蔡文韜、南萍、嶽昌孝、張桂圃、朱振三、陳昌文、李惠、陳昌惠、梁偉鵬、程度、周迺鵬 | 13 | - |
8 | 1962年1月8日 | P-2V-7U(7097/140438/54-4038) | 於朝鮮灣、大連至安東沿海失蹤。 | 郭統德、崔傑石、梁如年、李滌塵、劉敬賢、鍾熾藩、喻經國、虞祖培、張漢生、楊文誠、薛洪吉、考振芬、高銓 | 13 | - |
9 | 1963年5月10日 | C123B(55-4551) | 在屏東山區撞山。 | 沈裕立、劉緒光、林誌培、周文淵、沈康侯、穆錫民、屈建勳、韓宗文、任樹奇、陳運龍、張積文、羅恩廣 | 12 | - |
10 | 1963年6月20日 | P-2V-7U(7105/141233/54-4041) | 在江西崇仁上空遭圍攻,遭米格17PF擊落。 | 周以栗、陳元諱、黃繼鑫、馮成義、黃克成、薛登舉、李文駿、王守信、傅永練、汪洽、卞大存、彭家駒、程克勤、楊思隆 | 14 | 2001年12月4日遷葬回台。 |
11 | 1964年6月11日 | P-2V-7U(7047/135612/54-4037) | 在山東萊陽遭攔截,被米格17PF以照明彈引導下擊落。 | 孫以晨、葛光遼、蕭建高、邱玉鉉、何家卓、曾德成、古可模、歐陽可儉、徐啟信、汪鴻鈞、陶有幹、丁菊湘、彭才源、張治君 | 14 | - |
12 | 1965年6月27日 | C-123B(54-0641) | 自越南芽莊起飛疏散,於降落西貢新山嶧機場時,在場外被地麵炮火擊中墜毀。 | 楊存厚、周有壬、蘇平財、唐本華、臧宗賢、段石、趙彥飛、王繼序、曾國才、黃德萬 | 10 | - |
13 | 1965年8月31日 | C-123B(56-4356) | 自越南芽莊返台途中失控墜海。 | 何亦棟、王川高、嚴中、石秉慈、狄鎮昌、毛國柱、杜慶讓、張銘生、呂誌剛 | 9 | - |
14 | 1967年5月10日 | C-123K(54-0715) | 於新竹訓練中失事墜毀。 | 趙懷壁、張鴻勳 | 2 | - |
15 | 1967年8月22日 | C-123B(54-0657) | 於台灣海峽故障墜海。 | 邵傑、孫祥麟、張清如、杜誌龍、李元中、周榮林、王常德 | 7 | 另外有2人獲救[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