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不怕核武打擊?

官方人士道出真相(組圖)

近日,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撰文釋疑,表示三峽大壩具備了一定的抗擊核武器攻擊的能力,並不會對下遊產生太大的洪水威脅。張博庭在文中指出,其實三峽大壩在設計上已經考慮了和攻擊風險,采用了混凝土重力壩,即使被炸開缺口,也絕不會造成垮壩。
 



湖北宜昌至喜長江大橋三江橋順利合龍,標誌著該橋主橋全線貫通。至喜長江大橋是替代葛洲壩壩頂公路,保障三峽工程安全運行的重大戰略項目,屬於長江三峽後續配套工程,對確保三峽大壩和葛洲壩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該橋也被稱為"反恐大橋"。圖為三峽大壩。



關於中國超級工程一旦遭受攻擊可能造成嚴重災害的聲音,在輿論場上屢見不鮮。近日,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撰文釋疑,表示三峽大壩具備了一定的抗擊核武器攻擊的能力,並不會對下遊產生太大的洪水威脅。

據張博庭教授介紹,他寫作此文的由頭是近日圍繞內陸核電的爭議。3月2日,國務院發展中心王亦楠研究員撰文,對重啟內陸核電提出十項質疑,稱有關機構的內陸核電安全論證,未考慮“中子彈(戰術核武器)”襲擊的風險。

3月4日,核能協會的數位專家回應說,核武器攻擊不是工程建設人員要考慮的問題,而是國家安全問題,隻能靠“不斷加強國防建設”解決,並提到三峽大壩也有類似問題。

這引起了張博庭教授的不滿。張博庭在文中指出,其實三峽大壩在設計上已經考慮了和攻擊風險,采用了混凝土重力壩,即使被炸開缺口,也絕不會造成垮壩。

文章說,如果三峽大壩不是采用這種壩型,恐怕沒有一個懂行的水利專家會讚同三峽工程的建設。
 



三峽水庫於2011年9月10日零時正式啟動第四次175米試驗性蓄水,至18日19時,水庫水位已達到160.18米。2012年7月23日,三峽樞紐開啟7個泄洪深孔泄洪。上遊來水流量激增至每秒4.6萬立方米。2012年7月24日,三峽大壩入庫流量達7.12萬立方米/秒,是三峽水庫建庫以來遭遇的最大洪峰。資料圖:三峽大壩。
 



以下為張博庭教授原文:

三峽大壩為何不懼核武器的攻擊?

最近一段時間,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我國內陸核電的安全性問題。2016年3月2日,國務院發展中心的王亦楠研究員在《中國經濟周刊》上發表了《長江流域建核電站要慎重》的文章,進一步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內陸核電安全性的討論和關切。此前,在2015年10月12日她就在媒體上發表了題為《力主“內陸核電重啟”的專家,王亦楠請你回答十個問題》的署名文章。客觀地說這十個問題,確實是需要有關核電的專業人士認真回答的。如果不能給出圓滿的答複,社會輿論是很難讚同開展內陸核電建設的。

我們都知道,自從日本的福島核事故發生後,全球各國確實對核電的安全性有較大的擔心,世界各國幾乎都放慢甚至停止了核電的建設。中國為什麽要在這時候加速核電的開發,非常需要核電的專業人士,搞好相應的科普和宣傳。十問的提出,其實恰恰是我國核電界開展科普宣傳的最好契機。然而,遺憾的是我們核電界的相關人士,卻沒有給與充分的重視,直到3月2日王亦楠研究員再次追問“十問”,並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核能協會的網站上才有人出來談了一點“看法”。

2016年3月4日核能協會的(趙成昆,周如明,毛亞蔚,翁明輝)發表了《就王亦楠研究員有關內陸核電安全的質疑談談我們的看法》(下稱:看法)一文,首次公開地回答王研究員的十問。

在談到核電站受到核武器攻擊時的安全問題“關於中子彈(戰術核武器)的分析”時,《看法》一文的相關解釋內容是:

“考不考慮戰術核武器的攻擊,不僅僅是核電廠所特有的問題,許多國家的重要政治和經濟設施都可能成為攻擊目標,例如,三峽大壩建設前許多人也提出了大壩能不能經受核武器攻擊的問題。實際上,這個問題的討論已脫離核安全和核安保領域的範疇,而進入到國家安全的範疇。……”

《看法》的解釋,似乎是要告訴公眾,核電站受到核武器攻擊後的安全問題,不屬於工程設計人員的考慮範圍,而屬於國家安全範疇。其解決的方式應該是“這要求我們不斷加強國防建設,形成強大的威懾力,製止敵人的輕舉妄動,否則,不僅僅是核電,許多重要的政治和經濟項目的建設都無從談起。”

既然《看法》一文在文章中,特地舉出了三峽工程作為例子,來說明國家安全問題不應屬於工程設計所考慮的內容。筆者作為一名水電的專業人士,覺得非常有必要作出澄清。首先,我們必須明確指出:《看法》的作者關於應屬於國家安全的概念不僅是非常錯誤的。而且,其所列舉的三峽工程的例子,也是完全出於對三峽工程的誤解,並不符合我國三峽工程的實際情況。

不錯,在三峽的論證期間,確實有過大壩受到核武器攻擊後的安全性的爭論。然而,這一爭論並不是以"受到核武器的攻擊應該屬於國家安全的範疇,而不屬於大壩安全設計要考的問題"作為結論的。而是我們的三峽大壩的設計確實已經解決了,即使受到了核武器的攻擊,也不會產生更大的次生災害的問題。當然,關於這方麵的爭論,當時並沒有引起社會各界的過多關注。筆者認為,這是由於三峽的設計從一開始就已經把抗擊核武器的攻擊考慮進去了。(據查:三峽開工前,設計部門曾針對這一重要問題進行過深入研究,反複試驗,並得出了結論。)
 





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工程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量221.5億立方米,能夠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三峽大壩左右岸安裝32台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安裝2台5萬千瓦電源電站,其2250萬千瓦的總裝機容量為世界第一,三峽大壩榮獲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世界紀錄。資料圖:世界最大升船電梯三峽大壩試驗成功。



三峽工程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辦法是,選擇了合適的壩型。如果三峽不是選擇混凝土重力壩,而是選擇其它壩型,它確實存在著一旦遭受核武器攻擊後,將產生較大的潰壩次生災害的問題。因為,無論是土壩、混凝土拱壩或者是混凝土麵板壩,一旦被攻擊後,在巨大水流的衝擊下,都會在幾分鍾之內形成潰壩,從而造成巨大的次生災害。但是,三峽選擇的混凝土重力壩壩型,遭受攻擊後則完全不同。因為混凝土重力壩的穩定性,是靠每一個獨立的壩段自身的重力與河床之間的摩擦力,來平衡上遊水壓力的。對於這種壩型,即使被炸開一個大口子也就是那一個大口子漏水,而絕不會造成垮壩。

總之,我們的三峽大壩並不是沒有考慮受核武器攻擊的風險,而是通過采用合理的設計,具備了一定的抗擊核武器攻擊的能力。三峽大壩即使被核武器擊中後,也無非就是相當於在大壩上打開了一個關不上口的“大閘門”,並不會對下遊產生太大的洪水威脅。客觀地說,如果三峽大壩不是采用這種壩型,恐怕沒有一個懂行的水利專家會讚同三峽工程的建設。因為,我們的工程設計和建設的前提,確實要能夠保障,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給社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因此,我們希望《看法》的作者不要錯誤解讀三峽大壩的安全性,誤導輿論,更不應以此作為降低核電工程安全風險的理由。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