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中新社)
"我不知道你們台灣人怎麽想,但坦白說,習近平上來這5年,中國的變化實在太大了,就是一種榮耀感吧";這是北京計程車司機親口對我說的話,言詞中透露的不隻是自豪,更多是大陸老百姓對領導人形象的描述。
距離中共十九大召開已不足一個禮拜,盡管遊客絡繹不絕,但隔著天安門高聳的紅色城牆,站在金水橋畔,往拱型城門一瞧,"深不可測"這既是當下的心情,恐怕亦是外界對十九大後邁向權力高峰的習近平的直接感受。
回顧十八大這5年來,各界對這位站在黨內權力金字塔頂端的習近平,不乏有各式各樣形容詞。幾年前《經濟學人》雜誌曾以幹隆形象描述習近平;無獨有偶,十九大召開前夕,又有台媒嚐試從人格特質解讀,習與給人勤政、強悍印象的雍正皇帝相似。
歸類的好處是便於從一些相似的蛛絲馬跡來做比較,以便有個參考基準,來捕捉習近平的行事風格及施政方針;但歸類乃至定義的做法,並非萬無一失,反而甚至可能產生更多的"誤判",至少是有極大風險的。
坦白說,作為一個毛鄧以來,最強勢的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恐怕既不願當雍正,更不可能願意當乾隆。換言之,習近平就是習近平。
寫過多部膾炙人口的宮廷大戲的大陸知名曆史作家二月河,曾以"蛟龍憤怒,魚鱉驚慌,春雷一擊,震撼四野"等16個字,來評論習近平推動打貪反腐,認為習所作所為是"翻遍二十四史也找不到的"。
二月河說得貼切,既然是二十四史都找不到,又怎能拿雍正或乾隆來類比習近平,更何況過去封建王朝與如今共產黨的體製也大不相同,要以此來類推習近平的施政風格,也有失偏頗。
從"務實"角度來看,要比較正確理解習近平行事作風或施政方針,恐怕還是得從其當下所做所為來做為參考基礎點,才比較合理,若是硬套一個古人模子,其實不甚恰當。
無論如何,十九大召開後,習近平將迎來其任內的第二個5年,過多的臆測無助理解習近平本人,甚至是大陸的發展;但可以肯定的是,"習式風格"在十九大後,還將持續引領大陸未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