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有那麽多中國人是菲律賓的“皇親國戚”?話說600年前……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新華國際(ID:interxinhua)】菲律賓姑娘傑賽爾·基拉姆的微信好友裏有兩位特殊的中國親戚——來自山東省德州市北營村的安靜和溫芳。
她們親如姐妹,每每相見總會熱情擁抱,聊得不亦樂乎。
說起她們共同的先祖——蘇祿東王巴都葛叭哈剌,以菲律賓蘇祿蘇丹公主身份出席13日紀念活動的基拉姆感慨萬千。
她告訴記者,源於蘇祿東王與明成祖朱棣的一次元首外交,中國與菲律賓的情誼延續了整整600個春秋。
“今天,我們在這裏紀念蘇祿東王訪華600周年,意味著我們這代人又將迎來一個值得珍惜的600年,得以用這樣一段佳話,讓中菲兩國關係發展得更加緊密。”
蘇祿王後裔化“安”“溫”二姓留中國
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祭禮,更是一場不遠萬裏的血脈之約。
13日當天,來自菲律賓以及散居中國山東、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300多名蘇祿東王後裔齊聚德州城北一隅的北營村,在蘇祿東王墓前誦經祈禱,獻上對先祖的哀思。
13日,來自菲律賓的蘇祿東王後裔在山東德州祭拜先祖 新華社記者劉秀玲攝
蘇祿東王時代所處的古蘇祿國,位於今天的菲律賓南部。自海上絲綢之路逐漸成形以來,中國的古人就通過航海活動與蘇祿人建立起貿易聯係。
1417年,蘇祿東王率家眷、官員共340多人組成友好使團,梯山航海,遠渡重洋來到北京,受到了永樂皇帝的隆重接待。
然而,蘇祿東王巴都葛叭哈剌返回途中不幸病逝德州。明成祖深為哀悼,派禮部郎中陳士啟趕赴德州,為東王舉行隆重葬禮並親書悼文立碑紀念,諡曰:“恭定”。
坐落在山東省德州市北營村的蘇祿東王墓 新華社記者王玉玨攝
除修墓厚葬外,明朝還特許東王王妃葛木寧,其子安都魯、溫哈喇及隨從十人留華守墓,並考慮到他們的信仰,特地從外地遷入夏、馬、陳三戶回民以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
從此,蘇祿東王的後裔在中國定居下來,繁衍生息。至清朝雍正年間,蘇祿東王後裔正式編戶入籍,化作“安”“溫”二姓,完全融入華夏文明,迄今後裔族群已有3700多人。
溫海軍和安硯春同為蘇祿東王第十八代孫。說起12年前那次菲律賓尋根之旅,兩人至今記憶猶新。
溫海軍告訴記者,他們在當地受到熱情接待,感覺就像回到了家,“阿羅約總統接見了我們,她說,蘇祿王及其後裔的故事是兩國傳統友誼的最好見證”。
安硯春說,新中國成立後,菲律賓蘇祿蘇丹的一些後裔以及多位菲律賓駐華大使造訪蘇祿王墓。
這些年,越來越多菲律賓的親戚來到德州,大家越走動越親近,“蘇祿那邊和這邊的後裔都有一個目標,(希望)通過民間交流促使兩國關係更好發展”。
時隔600年,絲路依舊暢通
在德州學院教授、蘇祿王史學家王守棟看來,600年前的這段元首外交譜出一首中外友好交流的“盛世華章”。
於古代,它呼應的是中國國力強盛和友好盛情的外交理念;於今天,古代絲路與“一帶一路”有機契合,曆史與今天得到傳承與升華。
時隔600年,如今的絲路依舊暢通,並被新時代賦予了別樣的光彩。
蘇祿東王訪華船隊船隻模型 新華社記者王玉玨攝
今年7月初,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德州)—菲律賓商機對接會在馬尼拉舉行,來自德州的100多家企業代表赴菲尋求商機,謀求與菲律賓在更廣闊空間開展合作,期待兩國源遠流長的友誼煥發出新的生機。
再過兩個月,王守棟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新書《奎章——紀念蘇祿王訪華600周年》英文版首發式就將在菲律賓舉行,兩國學者屆時將就蘇祿東王訪華的這段曆史舉辦研討會,以期讓更多人了解中菲友好交往的這段佳話。
“借助紀念蘇祿東王訪華600周年這個契機,促進和加強兩國民間交流,這對拉近兩國民眾心靈的距離具有重要意義,”王守棟說。
擁抱、合影、看圖片展、回味曆史……13日一整天,基拉姆的臉上始終掛滿笑容。
再過不久,她還會回到德州走親戚。因為600年前的那場相遇相知,早已讓這段血脈情緣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再也無法割舍。
(文字記者:閆潔 劉秀玲 視頻記者:王玉玨 文字編輯:魯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