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醉心民主自由的老哥老姐們,你們麵前的景象很不樂觀啊!

來源: misfit 2017-05-21 16:05: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23325 bytes)

辛亥革命的反思

 

辛亥革命的產生

 

六王畢,四海一。公元前221年,始皇嬴政統一中國,奠定了帝的基本框架從此中華大地成了帝王將相角逐拚搏的沙場,為了皇位,打打殺殺,永無休止。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多次改朝換代,但始皇的舊製一直照行不改。一旦江山易主,皇帝龍袍加身,進位九五之尊;老百姓則繼續飽受煎熬,置身於水深火熱曆朝曆代,從張良、韓信到諸葛亮、文天祥、蘇東坡、劉羅鍋、紀曉嵐中國湧現出過不少安邦定國文臣武將和滿腹經綸的遷客騷人,但是單就缺乏別具一格的思想家,為百姓指出一條明路,結束血腥爭奪和兵荒馬亂,給人民帶來永久的和平與安樂。

 

依靠地大物博,百姓溫良勤勉,中國原本可以殷富強盛,永慶升平。可惜肉食者鄙一旦大權在握就恣意享樂,貪得無厭。不爭氣的龍子龍孫總要在百年之後把祖上的基業斷送,引發一輪爭奪公元1644年,帶路黨總書記吳三桂先生引領女真的八旗子弟入關,從此漢人陷入268被奴役被屠殺的困境。那些經儒家道統培訓出的知識分子忘記禮儀廉恥,搖身一變,頂戴花翎,做了侵略者的幫凶。以致清亡百年之後,還讓大辮子戲充斥舞台,麻痹百姓,把康熙、乾隆當作漢人的救世主。劇作家們把祖先的恥辱當成自己的榮耀,不厭其煩地熱情歌頌。

 

然而,正當中國人陶醉於康乾盛世的時候,西方卻已完成文藝複興,開始了工業革命,人權、民主也被提上日程自此日益強盛。他們開始覬覦遠在東方妄自尊大的滿清帝國,用鴉片和堅船利敲開了閉關鎖國的大門,條約接著條約,賠款接著賠款,如日中天的大清帝國開始腐朽沒落。

 

2000年帝製摧殘和200多年滿清的奴役,以及西方民主共和的啟發終於鍛造出一批有思想有抱負的仁人誌士,他們看透了百年一換的封建循環,厭煩了大辮子帶來的民族恥辱,企圖以先知先覺為中國人民探索一條新路。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一批革命黨人幾經挫折,屢敗屢戰,經過多年的浴血奮鬥,終於在1911年成功地發動武昌起義,轉而逼迫滿清皇族退位,辛亥革命的成功為走向共和開辟了一條新徑

 

辛亥革命的意義  

 

1905年,同盟會發出了“驅逐韃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清政府垮台,臨時政府成立,恢複漢族百姓在自家土地上應有社會地位,初步實現了三民主義的民族和民權的部分。

 

事實上,辛亥革命不僅結束了滿清帝國的統治,而且也推翻了延續2000多年的帝製,使皇帝這一高無上的稱號成為曆史。盡管袁世凱父子圖謀不軌,躍躍欲試,洪憲皇帝隻做了幾個月的黃粱美夢,旋即壽終正寢

 

辛亥革命根本改變的不光是封建製度,還有封建的法度。從賈誼、晁錯到王安石、張居正,曆史中的那些變法不過是為了更好地維封建統治,即使如此,那些不想失去特權的權貴還是一次又一次把變法扼殺於繈褓之中。辛亥革命帶來的卻是全新的變法,讓民族和人民站起來的變法。他要建立的是民主共和的政府,不是一黨一姓的天下。集變法和改製於一役,這也是辛亥革命的偉大之處。

 

由於革命勢力的單薄,孫中山先生不得不和清末權臣袁世凱妥協,隻要滿清下位,他就可以把臨時大總統轉讓。孫先生的革命理念已經超出了打江山江山的狹隘胸襟。他的革命是為了民族的解放,而不僅僅是樹立個人的權威體現了孫先生天下為公的浩然之氣。在這種意義上,他和曆代的農民領袖完全不同。他的確在身體力行,通過三民主義把西方資產階級的進步思想到中國。他不愧是中國民主共和的先驅和實踐者。

 

臨時政府的成立邁出了第一步。遺憾的是,由於事態發展力不從心,孫先生的民生主義沒有得到發揚的機會。辛亥革命勝利後的10幾年,中國的國情有點像三相電機啟動時的過渡過程,三相之間的位相紊亂,位相要達到穩定需要時間。可惜,孫先生在1925年駕鶴西去,能在中土地全麵落實他的三主義。直到1928北伐成功,中國才開始進入相對統一的格局。

 

辛亥革命的命運

 

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滿清帝國,但孫中山和他的同誌所麵是一個滿目瘡痍腐朽落後的攤子王公貴族的奢靡和東西列強的搶掠使得這個貧羸弱,氣息奄奄地方上軍閥割據,各自稱霸,難以政通人和。要在這樣的地基上建起民主共和的大廈自然需要時日和智慧,也需要一大批社會精英的齊心戮力。孫中山創建體製宏圖大業從一開始就遇到層層阻力。再加上竊國大盜袁世凱先生的縱橫捭闔和複辟野心,他的進步理念不能在這片土地上如願以償順利落實以至於1913年二次革命之後,孫先生不得再度流亡日本。

 

然而對民主共和的潛在威脅還不在於袁世凱的陰謀和他的殘餘舊部,而是中華大地剛剛點燃的一團星星之火。1917年,列寧先生領導的以馬克思主義為宗旨的布爾什維克推翻了克倫茨基組建的臨時政,把俄國改造成第一個所謂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蘇俄的成功那些尋求救國真理的熱血青年照亮一條與資產階級革命截然不同的捷徑。並且,在1921年成立了共產國際在中國的分支。

 

在內部反叛、外部無援的情況下,孫中山先生舉步維艱,慌不擇路,開始俄容共,希圖和年輕的共產黨攜起手來,共同構建理想的園。從此中國革命事業落入二元化的陣容本來多黨係統和民主共和的理念相但是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有著根本對立的主張和路線,兩黨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楚河漢界。國民黨在性質上屬於資產階級政黨,遵循西方的民主路線;共產黨則號稱代表無產階級,最終目的要埋葬資產者;國民黨主張民主共和、多黨合作;共產黨則篤信無產階級專政下的一黨獨裁;國民黨原則上不反對私有財產,共產黨則要消滅剝削和壓迫。更要命的是這兩個黨都擁有武裝力量。孫中山拋棄門戶之見,試圖把水、火包容於一室,犯了一山豈容二虎的大忌。

 

國共合作成立不久的國民黨帶來新的活力,也給剛剛誕生的共產黨自由發展的時空。不幸的是讓一個可怕的秘密組織滲透到國民黨中,為後來的反目成仇刀兵相見埋下了不穩定的因素。最後,如同布爾什維克推翻二月革命的臨時政府,共產黨也終於結束了中華民國。隻不過前者隻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後者卻耗費了20多年。 

 

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先生經過數年的爭討,樹立了在國民黨中的領導地位。他雖然信奉三民主義,但是他也是共產的克星。從1926年的中山艦事件和1927年的4-12 大屠殺,開始了國共兩黨勢不兩立的搏殺。在蔣介石平定各路軍閥的幾年裏,共產黨經過八一起義和農民暴動,最後在江西建立了根據地。此時共產黨的領袖人物毛澤東嶄露頭角,成了蔣介石的死對頭。

 

在蔣介石對紅軍的五次圍剿之後,紅軍被迫長征,轉戰陝北,打開了新的麵。麵對日本人的進犯,國土淪陷,蔣介石又不得不接受國共合作,給了共產黨和紅軍第二次發展壯大的機會。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的時候,共產黨的軍事力量雖然上國軍,但是已經具備了分庭抗禮的實力。

 

從1946年到1949年,國共兩黨逐鹿中原,經過幾次大戰,解放軍終於完成從弱到強的翻轉,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蟠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蔣介石帶著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和晴天白日大旗偏隅台灣。中國大陸上的辛亥革命事業終於被農民革命所取代。從1911年到1949年,經過38年的風雨飄搖,辛亥革命創立的政權和理念在大陸中國不幸夭折

 

兩種革命的比較

 

20世紀的前半葉,在沉睡了多年的中華大地上幾乎同時爆發了兩種革命。一個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一次是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或稱共產革命。這兩次革命孰是孰非,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結論。我們必須從曆史唯物的角度客觀地作出判斷。

 

首先需要考慮的是革命動因。經過2000年的封建帝製和200多年的滿清統治,中國迫切需要一個全新的製度,擺脫半封建殖民的狀況,與世界民主共和接軌。經過西方近代的發展,這種製度的生命力已經得到了驗證。因此辛亥革命比起西學為用的洋務運動或君主立憲的戊戌變法更加徹底,更加清醒。因此辛亥革命有明確的目標和可行的方案,也就是說有著合理的內涵與動因。

 

工農革命旨在反壓迫,反剝削,百萬工農齊踴躍,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共產黨成立的時候,滿清已經成為曆史,帝製開始消逝,那麽誰是這位不幸的鯤鵬呢?這就是年輕脆弱的民國政府和它的代表蔣介石先生。這個政府麵臨的是四分五裂,百孔千瘡,還有日寇對國土的步步鯨吞。對這樣的一個搖搖晃晃還要走向民主共和的新政府,理當萬眾一心,全力支持。可是在國家動亂不安的時刻,半路裏殺出個程咬金,舉著馬克思共產主義的旗幟,招攬了一群壓迫了兩千年還沒來得及翻身農友。他們要推翻尚未穩住陣腳的民國政府,建立所謂的工農做主的新政權。當時,馬克思的理論隻有幾十年的曆史,而且直到1917年才在蘇俄付諸實施。因此,馬克思的主張缺乏時間的考驗,而工農革命也缺乏有力的理性原因除去共產主義和翻身解放堂皇的標簽,這些由農民暴動合成的革命同曆史上改朝換代的義軍沒有區別。唯一的區別是曆史上的暴動常常發生於朝代之末,而所謂的工農革命卻發生於新政之初,有點乘人之危,不盡人情

 

辛亥革命的倡導者中,不乏名門大戶的後代,比如秋瑾和黃興,他們家境富有,生活優越。這些人自身利益的角度,完全沒有必要把腦袋掖在腰帶上,為別人去衝鋒陷陣,流血犧牲。因此他們革命目的是為了救國,為了使老百姓成為國家的主人。正如孫先生所說的“天下為公。因此就大義而言,辛亥革命體現了一個公字。為了這個公,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

 

工農革命的主力是貧下中農。他們的口是打土豪,分田地,翻身解放。從大義上講,他們所要解救的首先是他們自己,他們想要得到的首先是耕牛和土地。至於未來國家的製度,至於民主自由,至於誰來治理,如何治理,則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因此,工農革命從一開始就體現了一個私字。為了這個私,他們才跟著,當然也同樣付出了鮮血和生命。

 

辛亥革命還沒來得及在大陸開花結果,國民政府就被打跑了。還好,在台灣這塊試驗田上,他們終於在80年代取消黨禁,實現了共和。經過國民黨和民進黨在政壇上多年的和平競爭,台灣的民主製度日趨成熟。老百姓可以參加選舉,挑選他們喜歡支持的政黨和總統決定他們的未來。

 

與此相反,大陸的農民和工人盡管幫助共產黨爭來了天下,但是他們在政治上和經濟上並沒有擺脫壓抑和貧窮,沒有實現翻身解放的中國夢。他們必須在一黨是遵的專製條款下聽從政府的擺布。盡管沒收了地主和資本家的財富,但勞動者們得繼續過著勉強飽腹的日子,農民還被一紙農村戶口世世代代鎖在黃土地上。他們沒有選舉的機會,他們不能發表不滿的言論,他們被趕進集體所有的人民公社。在三年困難時期,說不清有多少人饑餓而死。斧頭劈開舊世界,鐮刀坎出新乾坤。然而所謂工農革命到頭來並沒有為工農大眾帶來一片新天地。共和國60多年代曆史表明,毛澤東的社會主義不過是一場豪賭,把全國人民當成了賭注,最終也沒有逃出封建的桎梏

 

當初,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隻知道國民黨政府反動,但不清楚它反動什麽地方。故而隻好把憶苦歌裏的悲催、雷鋒叔叔母親的遭遇以及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全部強加到民國政府的頭上。老實說,這很不公平你怎能希望一個成立隻有二三十年百廢待興的新政權一下子解決上下5000年遺留的問題。何況在這些年間,還要收拾割據的軍閥,還阻擋日本的鐵蹄,還要被動地卷進的解放戰爭。這些問題即使在共產黨施政後的幾十年裏也沒有獲得圓滿的成功。有的時候,有的地方還不如過去。至於三民主義,雖然沒人罵過它有多壞,但是把三青團打成反動組織,自然也給三民主義抹上了一道說不清道不明的汙痕。

 

大陸雖然沒了皇帝,但是工農革命的結果並沒有更新國家的製度。隻不過把滿以前的一姓天下成了偉大光榮的一黨天下。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除了高喊幾個馬列主義口號,中國在體製上又退回到封建的過去

 

因此如果說辛亥革命是把中國向前推進的革命,工農革命的結果則是在製度上倒行逆施。一場貌似激進的革命卻出封建製的牢籠,留下了曆史的笑

 

強人的較量

 

2000多年來,中國的政治基本上是強人的政治。盡管曆史上出現過多次農民起義,最後風起雲揚一呼百應的一定是一位強人。

 

在夏、商、周時期,江山易主還有有道討伐無道的合理成分。自秦之後,基本上就是相互廝殺,勝者為王。然而辛亥革命卻不在此例,孫中山先生發動的革命是正義的,是為了民族解放,是為了國家的富強。他是一位不想做強人的強人,他想要的不是救星的職稱,而是一個新的製度。

 

可是在革命成功之後,他卻遇到一位強人,袁世凱。是清政府的總理,還掌控著北洋新軍。此人詭詐多變,貪權好色。他出賣過戊戌變法,後來又推崇立憲,既而為大總統的職位又轉向共合。他是辛亥革命後的第一位強敵。還好,登基稱帝使他自取滅亡。為孫中山重新構建共和提供新的時機

 

繼孫中山之後,國民黨中出現了另一位強人,蔣介石先生。由於共產黨的宣傳,從大陸走出來的今人對他沒啥好的印象,蔣光頭、青幫、地痞流氓。其實從維基百科提供的資料來看,蔣介石少小之時接受過良好的私塾教育,過四書五經,還有名師指教。他的名字介石和中正就取自易經。後來他偏愛行伍,進入士官學校。他在年輕時矢誌革命跟隨中山先生東征西討,功勳卓著。為了為革命事業籌款,他還經營過商號。他不僅為國家效力,還是個孝子。曾經辭去總指揮的新職回家侍奉母親。

 

蔣介石身上有不少弱點,他後來的治國方針偏離了孫中山先生的民主共和,集黨、政、軍一身,頗有獨裁的特色。然而這隻是國民革命的一個特殊階段,從軍政到訓政。在當時的環境裏,不可能實現憲政。比起中國大陸後來的專製,蔣的獨裁一籌。至少,在他執政期間,民主黨派有獨立的運作,知識界可以發表各種觀點,何況,在特殊情況下也曾同共產黨合作。蔣介石的執政處於軍閥混戰日寇進犯的非常時期,他的軍政和訓政或許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在內憂外患戰亂連綿的處境中,中國的學術界還出現了不少大師,文化界容得下魯迅、郭沫若,戲曲界湧現出一大茬馬連良、梅蘭芳,民間還保留著教堂和廟宇。

 

多年來在大陸人的心目中,蔣介石的名字總和獨夫民賊連到一起。說他是獨夫無非是因為他容不下一個擁有武裝旨在取而代之的政黨。然而,即使西方國家大概也不會民主到讓人把刀橫脖子上的地步;說他是民賊,四大家族財產的總和恐怕也比不上共和國總理的一個兒子或者女兒,更不要說那位生活方式超過皇帝的周永康同誌了。何況這四戶人家在革命前就已經創下了雄厚的家底。

 

從蔣介石多次肄業和辭去公職的經曆不難看到他自身的弱點,缺乏信念和毅力,在艱難和挫折麵前不能勇敢麵對,矢誌不移。在這方麵他遠不如孫中山先生,他領導過多次起義,經受了多次失敗,但是從不氣餒,始終不渝。

 

共產黨裏脫穎而出的毛澤東先生也是個少小立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強人,他親手領導過秋收起義,親手建立過井岡山根據地,然而他在共產黨內也受過無情的排擠。但是他沒有退縮,他沒有消極。自遵義會議後,逐步樹立他在黨內獨一不二領導地位。他的戰略頭腦和軍事天才以及煽動勞苦大眾的魅力終於使他打敗了另一個強人蔣介石,建立了社會主義的中國。

 

在曆次的改朝換代中,都是由多路義軍、反王同時起兵,向舊朝廷叫板。然後,他們之間相互征伐,擊敗對手,最後像奧運會那樣,金牌在握。國共兩黨的爭奪卻與此同。共產黨是在國民黨打了天下之後才出手的,在反清和反封建的鬥爭時,他們還沒出生。因此他們雖然號稱反帝、反封建,但是他們實際要反的卻是孫中山奠定的中華民國。在這種意義上,共產黨搭了同盟會和國民黨的順風車,成了螳螂捕蟬後的黃雀。

 

從興中會算起,螳螂捕蟬用了大約16年的時間;從共產黨成立開始,黃雀趕走螳螂用了28。孫中山麵對的是一個存在了200多年滿清政府,難度更大;毛澤東麵對的則是一個年輕的政權,還受到軍閥和日本侵略的幹擾,相對來說難度較小。因此,毛氏革命鑽了個曆史的空子。

 

無論是辛亥革命還是共產革命,都是需要流血犧牲曠日持久的巨大工程。要完成這樣的工程,離不開強人的膽略和才智。孫中山采取的是海外出錢、海內出力的方式;毛澤東采取的則是農村包圍城市。孫先生的革命印記著精英的奮鬥;毛澤東的革命則調動了急於脫貧的億萬農民。由於中國的資產階級還在幼年階段,懦弱分散,最終被一群農民置於死地,然後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這不能說是曆史的誤會。

 

發動一場革命不是容易的事,需要一個特殊的社會環境,需要幾位有綱領有才幹的領軍人物,需要一批不怕流血犧牲有理想有抱負的先鋒,還要有民眾的支持。無論是辛亥還是共產革命都曾經轟轟烈烈熱血沸騰,在中國的曆史上留下了抹不掉的足跡。但是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當年吒叱風雲頭麵人物都已經蓋上過去時態的戳子

 

在未來的幾十年內,中國或許還能再出現幾位投機人物,但是百年之內,恐怕不會再有孫中山、黃興這樣的一心為公強人。因此,無論你對現狀滿或者著憋屈,你都必須忍受。受不了的時候,你就想想,如果孫中山來了,你會傾囊捐贈嗎?如果黃興來了,你會頂著槍林彈雨向前衝去嗎?

 

在分析曆史事件的時候,不應當把責任過度地推到偉人和領袖的身上,不管是蔣介石還是毛澤東,他們不過起了振臂一呼架橋開路的作用,決定曆史走向的還是人民大眾的集體效應。當你對現狀不滿的時候,應當想到前輩們為什麽會支持這條道路?如果這個選擇今天落到你們的頭上,又會如何反應。正如百年之後,當晚輩們埋怨空氣水源汙染,埋怨健康惡化、生命縮短的時候,不應當光怪罪到改革開放的巨擘鄧小平。還有前人為了發財不顧一切的集體行為。要怪隻能怪你自己的爺爺奶奶沒有本事,湊不出100萬耷拉的巨資,把你的爸爸媽媽移民出境。

 

改革開放不是創新

 

如果說西方民主國家,公民們生存一個由(r,θ,φ決定的球形空間,r、θ、φ分別表示球坐標的半徑、極角和方位角,公民在政治和經濟上享有充分的自由;那麽傳統的東方國家百姓則被局限於一個由(r,φ,z)決定的柱形空間。r、φ、z分別表示圓柱的半徑、方位角和中軸坐標。在政治上,老百姓活動的範圍rR0R0包括隻許老老實實,不得亂說亂動,不許建黨結社,不許批評時政主軸坐標Z可以用來表示經濟發展方向在帝製以及民國期間,至少Z軸自由度是開放的。人們可以擁有私人財產、土地、房屋,可以辦工廠,可以發財致富

 

解放以後,毛主席運用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武器鬥倒了地主、資本家,土地改革,公私合營;數年後又把農民請進集體所有的人民公社;中國消滅了私有,連人帶物,一並交公商品統購統銷,糧、油、棉布定量,城裏人拿著10年不變的工資,鄉下人掙起了微薄的工分。消滅了剝削階級走進共產之後,中國人以往生存的狹長柱坐標裏,沿著Z加上了一個沉重的鐵蓋zZmZm強加的規定於是老百姓政治-經濟的自由度被擠壓於一個體積為V=πR02Zm圓餅之中從1949年到1980年,中國人在這個鐵盒裏生活了將近30年。城裏人的收入勉強夠填飽肚子,農村人的工分買不下自己的口糧。史無前例的文化革命又把自由的界限R0 Zm 調到最小,運動不斷,肅殺哀怨。人人懾於暴政,謹小慎微

 

偉大領袖毛主席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把控像一把活塞和鋼鉗把7億國民壓縮到一個大 P(壓強)和小V(體積)的密封容器。文革期間,在這個πR02Zm的狹小體積內,在毛主席親鼓動,7億國民之間發生著激烈的深度非彈性散射,開啟了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父子不和,師生互鬥,夫妻離異。直到把一個原本不大富裕的國家折騰得一紅二窮。老百姓感到憋屈,卻不敢發出怨語。

 

偉大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領悟到國人自由空間的狹小,以至使國民經濟停滯不前,科技教育青黃不接,於是他無懼紀念堂裏橫放的那具僵屍,勇敢地打開代表經濟坐標軸上的鐵蓋,實施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是代表政治的坐標r,繼續保持rR0,這就是著名的四個堅持,到了後來又被進一步發展為五個不搞、六個不要個不講。

 

其實,鄧副主席的改革開放並不是什麽破天荒的重大發明,他隻不過重啟了個體經濟的軸向自由度z,充其量不過回歸到滿清或民國的水平。隻不過壓抑多年的百姓一旦從重解脫,能在致富的原野上呼吸到幾口新鮮的空氣,本能地領略到皇恩浩蕩,不禁感激涕零就像繼父打完40軍棍,扔下一把創口貼,讓你感到親爹的慈愛,忘乎所以地高喊:“後爸爸萬歲!”激動的心情難於表述,以至於北大的學子挑起了小平你好的大旗。此刻沒人會說:“我們隻不過得到了曾經享有那點權利。”更沒人會說:“我們還被四個堅持囿於rR0的政治樊籬。”

 

開始的時候,人們不清楚中國要讓哪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呢?後來,他們逐漸察覺到,“好屎不落外人田”,先富起來的竟是紅色江山的龍種血脈,領導幹部的子孫。他們把權利和關係當成升官發財的引擎,以不到的速度成了省、部級的高幹,成了財經界的大拿。在這一點上,應當說鄧副主席的改革開放還不如滿清、民國公平。

 

一方麵,國家領導人口口聲聲要防止和警惕西方的亡我之心,另一方麵又爭先恐後地把子孫送往美歐留深造,甚至滯留不歸。其實他們所仇視的不是民主製度,而是害怕中國實現民主,害怕失去特權,害怕子孫降級為平民,害怕失去世世代代作威作福的強權夢。

 

一個國家一時的強盛不能證明一個製度的優越。漢武帝曾經驅趕匈奴到大漠以北,盛時期曾經讓萬方朝貢。但是帝王將相寧有種乎?漢、唐都沒有逃脫滅亡的命運。即使是同一個皇上的兩個不同的年號裏,也會從盛世急轉直下,唐明皇便是典例

 

何日君再來?

 

屈指一算,辛亥革命已過百年。在這100年中,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在這100年中,西方從機械化到電氣化,又從電氣化到電子化。北美窗前的一隻蝴蝶,馬上就會傳到遠在東亞的一個iphone地球小了,國家與民族的概念淡了。一個人過上好日子,何必在乎你來自那個民族;一個人享受到自由的空氣,何必關心你告別的那個國度。 

 

在這100年中,前三十年,中國經曆了土改、反右、四清和文化革命;後三十年,中國又經曆了改革開放,調動了黑貓白貓的積極性。高樓林立,公路交叉,GDP扶搖直上,沉睡幾千年的中國在經濟上實現了複興

 

然而辛亥百年之後,特權肆虐,貪官叢生,民風日下,霧霾蒙蒙。黃花崗下72英烈有知,必會頓足泣,敲響警世鍾的陳天華必會啞然無語,義赴刑場的秋瑾必會仰天長嘯,為革命軍捐軀的鄒容也必會茫然歎息。無奈這是民族的選擇,無奈這是農民兄弟朝思暮念中國夢。

 

今日新識人,知君舊時好。可惜君已去,不知何日來。撫今思昔,緬懷辛亥。上帝曾經給過我們一次民主共和的機會,我們的前人卻拱手把它了出去如今再求上帝,不免悔之晚矣。

 

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先生原本要把他的子民調教成大公無私,奈何他自己太毒私,加之身後的繼承者更加驕奢淫逸他們假公濟私,監守自盜,以致感染子民逆轉為大私無,錢字當先。當官的動輒貪汙上億,商界不惜坑蒙拐騙,教育界狠命撈金,醫院則從病人身上榨錢。老百姓則為進好的學區而精打細算,為把孩子送到西方而砸鍋賣鐵。 

 

如今,大家為了發財不擇手段,都想從這個國家拿到好處,卻不願意有半分奉獻。貪官貪了錢,商人賺了錢,馬上轉到海外,留給自己的二奶和後代。懷孕之後要設法把孩子生到國外,中國的國籍難道是你們的恥辱?那些影視明星外國護照,靠幾個主旋律的劇目大把大把地走中國的錢財

 

論是社會環境,還是社會風氣,都無法與辛亥革命相比。文革的洗禮使傳統的道德觀念丟失殆盡。辛亥革命的那類仁人誌士已如鳳毛麟角;忙著削尖腦袋常春藤的海外華僑大概不會輕易解囊。至於大權在握的領導人,他們關心的則是穩固手中權力,如何把孫子輩提到縣委書記保住祖傳的革命基業。黨內外憂國憂民的還有幾人?如果有人問什麽是不遠的未來?那就是渾渾噩噩的現在。

 

奉勸那些期盼文藝複興的思想家們,不如改弦更張,申請入黨,在政界謀個一官半職,至少能從領導吃過的火鍋裏找出幾顆魚丸兒;奉勸海外逢中必反的異義人士留點唾液在口腔裏殺菌抗癌。與其瘋瘋癲癲地天天罵娘,不如申請個牌照,在華盛頓的街頭賣幾件T;奉勸龍脈傳承的當權者也不必做個怨婦每日裏強烈抗議,擔心西方的滲透。任何政權的衰敗都從內部開始。康熙大帝要是健在,英國人不敢來賣鴉片,日本人也不敢發動海戰。滿清乃蠻族異類,能統治中國268年,體現了甘作二等公民的大漢民族能伸丈夫雅量。如今紅色江山堅如銅幫鐵底,當初的北洋水師已經配備瓦良格航空母艦,地對空導彈可以打到月球,武警雄威,軍力百萬。共和國縱然不會萬歲,不會止於年。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中山先生和他的辛亥革命已如閑雲野鶴離大陸,在一個小島擇木而棲。留給大陸的還是人治和專製的層層霧霾民主煙霾霧障,想共和遙遙無期。然而被統治者忽悠了幾千年的老百姓已經適應了這種活法,隻要日子過好,隻要家有餘糧,隻要能把孩子生到LA,隻要能過把奧拓癮,每日裏吃喝玩樂,唱紅歌,推牌九,幹嗎要關心霧外的藍天。

 

遇到盛世,大家彈冠相慶;趕上衰時,共同逆來順受。鄧大人的改革開放除了讓一部分人腰纏億萬,不少市井小民畢竟也拾到牙慧。原先吃不上蝦皮的嚐到了龍蝦的鮮美,原先考不上大學的有錢負笈西去,原先買不起自行車的現在開上了奔馳,原先蝸居一室現在享受了M室N廳的局級待遇針對目前國家的狀況重提辛亥革命未免過於虛無縹緲,可望而不可即此時此刻,即使中山先生和他的同盟會複活,在微信上再發表一回“驅逐集產,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綱領,有幾個人會圍觀,有幾個人秋瑾女士就義的時候,連個拿饅頭沾血的老栓或許都不會來了。

 

還在醉心民主自由的老哥老姐們,呈現在你們麵前的景象很不樂觀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所有跟帖: 

新版河殤? -江東老表- 給 江東老表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1/2017 postreply 17:15:1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