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考試院”與“行政院”的年金改革法案最快都將於這周四通過,並送“立法院”審議。台灣《聯合報》28日發表評論說,由於“世代不正義”在年金改革中被誇大,乃希望年長退休人員作些犧牲來照顧年輕世代。這句話極為吊詭!
評論說,台灣年金改革可謂“正正得負”。為什麽呢?近年來台灣“世代不正義”之說盛行,這個詞通常指,年長的人對年輕人的“不正義”!一定有人不明白,老一代人辛苦地養活中世代,中世代心存感恩也努力在照顧年輕世代,何以最後大家都欠了年輕世代?這就是“正正得負”!
目前的台灣年金製度,建立在退休者所領取的年金,來自於工作者所繳的保費;當工作人口遠多於退休人口時,就算是年金所得替代率偏高,因基金來源充裕,加上經濟景氣好且政府操作基金得宜,這套製度的運作是沒問題的。可是偏偏台灣人口變遷快,人們越活越久,且嬰兒潮世代步入退休年齡,領取年金者人數激增且會領得久!另一方麵,台灣生育率已很低,將來可能更低,且年輕人投入職場時間不斷後延,使得基金水庫的進水量將逐年減少。台當局當然要想辦法維持水庫水位的平衡!
於是“繳多領少晚領”成為改革基本方向,而民調也曾顯示,不論軍公教勞超過半數接受此原則。然而,“繳多領少”隻能暫時喘息,並未解決根本問題,因遲早會麵對“多繳”到人們無法負荷,“少領”到無法維持生活!而“延後退休”也會壓擠到年輕人的就業機會,遑論台灣的“人口壓擠乘數”還高過歐美國家,會傷及整個社會安全體係!
根據當前推計,人們退休後平均可領取超過廿年年金,就算每個月少領一些,總數未必比過去退休者領得少,且未來年輕人還會活得更久!妙的是,強調世代不正義,讓年輕人將低薪歸咎於退休者“豐厚”的年金,以為前麵的世代“吃”掉了他們的未來!此論述掩飾了台當局的角色,若不注意,隻會每況愈下!
況且許多退休人員本就在照顧後代,特別是家中有過軍公教退休者,養老金也兼負了養家的功能,而在社會各角落擔任誌工也不乏他們的身影。他們為家庭與社會做了貢獻,而且是“正在進行式”;相對的,年輕人有些沒繳過保費也還沒為家庭或社會付出,若向他們嗆聲,真是“情何以堪”!
哈利鄧特二世在“2014—2019經濟大懸崖”中論及嬰兒潮世代,由於具有大量勞動力,創造了戰後的經濟榮景,但也會在退休後帶來經濟衰退,他從這批人的生產與消費行為來分析而提出警訊!
台灣戰後嬰兒潮世代時間稍晚,但比例達總人口四分之一!過去台灣風雨飄搖,這批人雖處於貧困,卻胸懷“有為者亦若是”的誌向,在對的政策下帶來強大的經濟動能。如今這批人步入退休,是否會因消費緊縮令台灣掉落經濟懸崖?這需要“對”的政策來轉化,而非“見不得前人好”的世代批鬥!年輕世代有一天也會老,世代批鬥會開啟可怕的循環,反而對後麵世代更不利!
社會存在“世代差異”,但絕不是“單向不正義”!誰都希望台當局能解決問題,但不希望看到族群切割與世代緊張。當年金法案在“立法院”通過的那一天,若根本問題沒解決,算是改革嗎?而這段時間,周邊地區又往前跨了一大步,台灣卻陷在“正正得負”的漩渦中,豈不是成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