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鐵流:台積電要去美國建廠 為什麽把台灣急壞了

來源: dingx 2017-03-22 05:20:5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179 bytes)

日前,中國台灣媒體傳出全球芯片代工巨頭台積電可能會到美國建廠,將於2022年在美國的工廠實現3nm芯片量產,並在半導體製造布局上形成美國頂尖、台灣次之、大陸最後的格局。而且整個項目的總投資超過1100億人民幣。消息傳出後,不僅中國台灣網民炸開了鍋,台灣政界也坐不住了,紛紛挽留台積電。

台灣“科技部長”陳良基主動向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打電話,雙方交談了10分鍾之久。台灣中央“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也表示,未來“行政院”還是希望台積電能在台灣繼續深耕下去。從政界到民間,之所以對台積電出走到美國投資1100億資金建設工廠如此敏感,是因為在台灣如今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台積電已然成為“台灣之光”。

台灣經濟不景氣

近年來,台灣經濟持續不景氣,不論是宣傳台灣經濟“馬上好”的馬英九,還是宣傳“點亮台灣”的蔡英文,執政黨從藍營變成綠營並不能使台灣經濟實現騰飛。即便2016年的個別季度實現了經濟增長,但並沒能兌現蔡英文競選時許下的承諾。而且考慮到物價漲的比工資快的因素,台灣民眾的實際生活水平反而略有下降。

根據台灣當局“主計處”2016年1月29日公布的統計數據,2015年第4季台灣經濟負增長0.28%,出口與民間消費都低於預期,連續兩季負增長,台灣經濟確定陷入衰退。加上第3、4季度台灣經濟都出現衰退,因此經濟增長率較原先預測數減少0.77個百分點,全年經濟增長率連帶下修至0.85%,為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最差,也是近6年來最低。

在2016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台灣經濟持續低迷,以至於台灣當局“主計處”在2016年2月和5月兩次下調經濟增長率力求“保1”,而民間機構則更為悲觀,普遍將經濟增長量下調至1%以下。在第三季度,由於全球半導體市場逐漸火熱,智能通信終端更新換代等因素,使台灣出口不斷增加,經濟也隨之好轉,隨著10月和11月的出口大幅增長,經濟數據隨之好轉。根據中國台灣當局“主計處”在去年11月公布的數據,2016年全年經濟增長率為1.24%。

雖然中國台灣地區的經濟增長率從2015年的0.85%提升到2016年的1.24%,但總體經濟依舊沒有多少起色,相對於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依然遜色太多。

更糟糕的是,在經濟增長遲緩的情況下,2016年台灣物價普遍上漲,根據台灣當局統計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台灣2016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1.4%,創下近四年來最大漲幅,其中食品價格漲幅更是創下近八年來新高。特別是蔬菜和水果,在2016年兩者價格分別上漲了22.45%和18.81%,都創下近11年來新高。

在物價上漲的同時,台灣人民工資卻沒能與物價同步增長——台灣島內1-10月居民月平均薪資為4.94萬新台幣,較上年同期增加0.26%,為曆年同期最高;然而,扣除同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的因素,實質薪資則減少1.03%。

在台灣經濟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物價上漲又使台灣人民購買力下降,生活水平和質量降低,而這又反過來製約了台灣地區內需消費能力,使台灣的經濟高度依賴出口。目前,台灣經濟已經呈現出低增長、低工資、低利率的特征。

旅遊業慘淡,經濟增長依賴出口

在馬英九執政時期,由於馬英九政府大力發展觀光產業,尤其是開放與鼓勵大陸民眾赴台旅遊,使台灣旅遊業芝麻開花節節高,在2015年觀光旅遊人數更是突破千萬人次大關。

然而,隨著蔡英文執政後,兩岸關係漸冷,加上又發生了大陸遊客重大傷亡事故,中國大陸前往中國台灣旅遊觀光人數大幅下降。依台灣觀光局統計,2016年1-10月,大陸旅客數量為308.8萬人,年下降11.7%。大陸旅客比重從2015年的40%下降為25%左右。

正是大陸旅客的大幅下降(大陸旅客以環島觀光旅遊為主,而且消費能力相對於東南亞遊客更強),對台灣旅遊交通運輸、餐飲、酒店與醫療等相關行業產生很大衝擊——自去年5月以來,已有20多家遊覽車公司倒閉,旅館住房率顯著下降。此外,大陸遊客減少還影響了台灣美容醫療業,據台灣醫療界估算,台灣醫療美容業至少損失2.5億元。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就消費而言,中國台灣地區人口總計隻有2000萬,內需市場原本就有限,加上工資增長趕不上物價增長,導致中國台灣地區內需消費疲軟。

就投資而言,據台灣“經濟部”統計,2016年1-10月,外商對台投資項目為2838件,年衰退8.9%,投資金額達到102.9億美元,年增長178.9%。不過,投資金額的大幅增長,並非台灣經濟投資環境好轉的原因,而是源自幾起大型企業並購案的資本交易所致。

據統計,2011年以來,台灣民間投資年平均增長率隻有2%左右,在2016年上半年民間固定投資僅增長0.79%。相比之下,同期超額儲蓄率則持續走高,台灣統計機構預測2016年為14.89%,為1988年以來的最高。

之前提到,台灣的經濟高度依賴出口——出口增長顯著,經濟形式也隨之增長;出口衰退,經濟形式隨之低迷。具體來說,台灣1-9月經濟低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出口持續衰退,而台灣經濟指標能“保1”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出口指標好轉——在10月的出口金額達267.5億美元,增長9.4%,創26個月的新高。在11月的出口金額達243.4億美元,增長了12.1%,創下46個月以來最大增幅。

台積電可謂台灣之光

在10月和11月,中國台灣地區的外貿出口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升溫而迅猛增長,10月和11月的出口額增長分別達到9.4%和12.1%,智能手機、光學器材與集成電路等電子產品的國際需求回升是拉動出口主力。其中,電子零件年增長達27%,是2010年8來最大增幅。

可以說,台灣經濟仰仗出口,而台灣出口產品中則以各種電子零件的增長最為顯著,而各種電子零件的生產製造則需要強大的半導體產業為基礎。

在中國台灣經濟整體低迷和全球半導體產業衰退(2016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產值衰退2.4%)的情況下,中國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卻逆勢增長。

中國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盧超群表示:2016年中國台灣半導體產業增長7.2%、產值達到2.43萬億元新台幣,占全球產值的23%,也占中國台灣GDP的約13%,繼續蟬聯全世界第二大半導體產業地區,排行僅次於美國。

可以說,中國台灣的經濟中,最有活力,最具造血能力的就是半導體產業。而整個半導體產業中,台積電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明星。

盧超群指出,2016年中國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中,旗下的四大子產業均同步成長。其中,IC設計業產值達6715億元新台幣(聯發科屬於這個領域),較前一年成長率達到13.3%。製造業產值達到1.3萬億元新台幣,成長率為5.7%(台積電屬於這個領域)。半導體封裝業產業達到3180億元新台幣,成長率達到2.6%。而半導體測試業則達到1365億新台幣元產值,成長率達到3.9%。總和中國台灣的封裝測試產業的產值,占全球市場超過一半的份額。

台灣IC設計龍頭企業聯發科

之前介紹了,中國台灣2016年製造業產值達到1.3萬億元新台幣,而台積電在2016年的營收就高達9479.4億元新台幣,淨利潤高達3342.47億元新台幣,占據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半壁江山。換言之,僅台積電一家企業就占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的39%,而且淨利潤也非常高,日均利潤9億元新台幣。目前,台積電的市值已經超過IBM、思科、德州儀器等美國科技公司,直逼半導體龍頭英特爾。

此外,台積電的作用還不僅僅隻限於自身能賺錢,由於半導體產業中會有集群效應,台積電能對上下遊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台灣封測產業能夠有如此大的規模,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台積電。一旦台積電離開台灣,上下遊產業很可能也會跟著走,進而形成類似多米諾骨牌的連鎖效應。

最後,對於民眾來說,台積電還能為大家提供待遇較為優厚的就業崗位。正是台積電對台灣經濟和社會有著巨大的積極作用,導致無論民間還是政界,都紛紛挽留台積電。

所有跟帖: 

台灣沒水沒電沒錢沒人,隻好走了。 -catchyou- 給 catchyou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22/2017 postreply 08:46:5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