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複興與"文藝複興"

來源: Wugangwugang 2016-11-17 18:27:2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999 bytes)

中華複興與"文藝複興"

 

吳剛

       

        複興和發展中華文化,首先有必要客觀準確解讀世上唯一連續傳承數千年的中華經典,搞清楚中華文明成果對世界的實際影響和貢獻。

        過去短短的兩百年間,自然科學技術在歐美獲得爆炸式的發展。今天他們仍在很多領域保持領先,包括曆史慣性造成的文獻編審發表、評獎話語權和壟斷大學或研究機構各種排名等等。同時,歐美的社科文藝和二戰後全民的教育普及,社會相對穩定富裕的成就也令人刮目相看。尤其北歐4國由“海盜文化”進化成今天的近社會主義形態,確實有很多成份值得其他地區學習借鑒。

        然而,之前的“古希臘和文藝複興”就好比是社科領域最大規模的傳銷。(1969-1972年美國地麵擺拍“阿波羅11-17號” 6次載人登月和一次假裝失敗,則是科技領域最大的傳銷傑作。)雖然越來越多人被點醒,但早醒的要對晚醒的多一點耐心。

       美國麻州波斯頓最大的藝術博物館內,“古希臘文物”占了一大間,都是完好無損的,外表畫滿白人運動健將或生活場景的,色彩豔麗但風格幾乎千篇一律的巨形花瓶或陶罐。也許以前我們會輕易相信文字介紹,說那些都是從“古希臘帝國”各地挖出或修複的2000多歲的文物,但從今往後不再相信的人隻會越來越多。法國盧浮宮館長在NHK記者采訪中就說他館內的“古希臘文物中相當一部分雕像是仿製品”。記者追問:“那真品在哪裏?” 館長說他“並不在乎”後岔開話題。有機會去歐美各大博物館的網友,不妨留意一下那些“上承古埃及,下啟古羅馬的古希臘文物”。

       2016年,中英西三國大張旗鼓聯合紀念湯顯祖、“沙斯比亞和塞萬提斯”去世400周年。中國排場搞太大,反而又讓歐洲人露了馬腳: “沙塞”兩人著作等身,但生平無從考證; 16-17世紀英格蘭最最流行的“節目”是千人圍觀鬥獸,比如群狗撕咬鬥熊、鬥牛或鬥馬,絕無類似湯顯祖在家鄉江西撫州玉茗堂排演“臨川四夢”,劇本在中國各地,以多種戲曲形式連續傳承400多年的史實。西歐人寫自己的劇本不會早於第一位傳教士利瑪竇來中國見到湯顯祖的年份。包括利瑪竇本人記載在內的各種證據表明: 沙的36部戲劇是法英18世紀啟蒙運動以後,團隊抄襲或仿製“臨川四夢”和其他元明戲劇經典的產物,也是超級造假工程“古希臘文明與文藝複興”的重要組成部分。

        周總理曾用“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對外介紹“梁山伯與祝英台”,沒料到名揚世界百年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雖然經過多次集體修改和潤色,但人鬼情未了的超級浪漫劇情,幾乎是原封不動照搬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之首«牡丹亭»。“沙斯比亞”的«仲夏夜之夢»情節與臨川第二夢«紫釵記»基本一樣; «12夜»則是完全抄襲中國另一經典劇目«幽閨記»。除了時間地點人名是歐式的,“沙斯比亞”高產獨著的劇本,無一不是用海量的元明劇本翻譯抄編的。最近居然出現中國“磚家”附和英國人,說秦兵馬俑是“古希臘”派人教秦始皇做的,黑白顛倒的英國人以後難保不說湯顯祖山寨“沙斯比亞” 。

         這正是:東方才子柳夢梅,西洋山寨羅密歐;英倫少女杜麗葉(朱麗葉),無人知是杜麗娘。

       從元劇傳承發展至少幾百年,才到明朝的湯顯祖時代。湯代表了戲劇的巔峰,也是中國戲劇家的後起之秀。而“沙”出生於遠離倫敦160公裏的偏僻小鎮,不但會寫“14行詩”,而且無師自通,幾乎憑一人之力“複興中斷了近2000年的古希臘戲劇”,成為與“三個古希臘悲劇大師”齊名的“第四悲劇大師”。與沙竟然“同一天死的西班牙塞萬提斯”,明顯也是捏造的詩詞、小說和戲劇全能作家。他筆下的堂吉訶得和300年後(19世紀)法國大仲馬寫的英國羅賓漢,加上20世紀初美國的佐羅,分別是西班牙和英美的梁山好漢。三個都是山寨《水滸》,完全虛構的獨行俠;而《水滸》則是基於眾多真實曆史人物方臘、宋江等創作的。刻意安排“沙塞”兩人與湯同年去世,宣傳欺騙世人200年可以休矣。

         為了響應中國聯合紀念的倡議,英國特意發掘出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首尾兩座“戲台遺址”,增補為國家級文物:一是倫敦東城戲台(THE THEATRE)遺址,據稱“可能是1596年《王子複仇記》首場演出地”;二是倫敦熊園(THE HOPE,BEAR GARDEN)遺址,包括三處可容上千人的鬥獸場。據稱熊園不僅鬥獸,而且有劇團表演。“可惜400年前看戲者寥寥,所有社會階層對圍觀鬥獸情有獨鍾。結果劇團很快被迫撤走,而鬥獸場生意興隆至少200年。” 18世紀以前,王公貴族雲集的倫敦尚且如此,160公裏以外的“沙斯比亞”老家小鎮的文化活動就可想而知了。小鎮上原有的,與“沙”有關的5處文物分別是:1932年建成的皇家沙斯比亞劇場、 13世紀建成“沙斯比亞受洗和葬身的教堂”、 1789或1871年建成的“沙斯比亞”紀念碑、1887年美國出版商捐建的“沙斯比亞”紀念噴泉,以及1888年法國地主Gower曆時12年捐建的Gower紀念碑。

         以上種種,隻能反映整個西方18、19世紀以後對“沙斯比亞”的重視程度。然而,這些“文物”不但不能證明“沙斯比亞”在18世紀以前一枝獨秀,不能證明“王子複仇記”等36劇在啟蒙運動之前已經傳承上演了200年,反而暴露了以倫敦為中心的整個英格蘭,在羅馬帝國占領後,連續傳承千年的是——低俗、野蠻和血腥的鬥獸“娛樂”。倫敦的國家級文物更無法自圓其說:在英格蘭王公貴族和普通百姓都對圍觀鬥獸樂此不疲的16-17世紀,“沙斯比亞”如何無師自通,僅憑一人之力,就能複興中斷近2000年的“古希臘戲劇”?同樣,西班牙境內少不了跟“塞萬提斯”有關的“文物”,更留下經久不衰的羅馬帝國活化石“西班牙鬥牛士”。湯顯祖老家小城江西撫州可能沒有那麽多光鮮漂亮的文物,但是元明兩朝幾百年,湯顯祖有名有姓的前輩和同輩戲劇家遍布中國大地,傳世作品不計其數。英國人除了有個捏造的西班牙塞萬提斯陪襯,用鬥獸場遺址代替戲台,用“羅密歐與朱麗葉”代替湯顯祖的《牡丹亭》,並鋪天蓋地宣傳進入中小學課堂,全世界傳銷200年,還能怎樣呢?

         江西撫州修複湯顯祖玉茗堂排演“臨川四夢”的文昌裏是好事,也是複興戲劇文化經典的大事。“沙斯比亞”山寨的《牡丹亭》已經深入整個西方骨髓,我們可以不刺激他們,但至少不必再浪費人力和財力,去紀念捏造的“沙塞”兩人了。丘吉爾曾說寧可失去印度,也不能失去“沙斯比亞”。如果中國人每天還在傳銷“古希臘文明和文藝複興”,除了滿足丘吉爾們靠抄襲和欺詐得到的虛榮,隻會給我們的後代留下巨大的笑柄。

        “脫亞入歐”的日本人給湯顯祖冠名"東方沙斯比亞"。被抄襲的真正戲劇泰鬥反而要屈居捏造的戲劇大師之下,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古希臘文明和中斷近2000年後的文藝複興",實在是人類曆史上令人歎為觀止的超級傳銷騙局,但早晚會被獨一無二的中華文明繼承人戳穿。

         如果順藤摸瓜,我們還會發現:古埃及文明雖然留下無數真實文物,但中斷至少2000年以後,法國從拿破侖時代開始蓄意編造古埃及年表,對文物或古埃及文字的解讀,明目張膽地造假摻假。英國人殖民伊朗和印度後,又編造或無限誇大古波斯和古印度文明,並且攀親戚, 自稱與伊朗和北印白人同屬“高貴的伊朗人”。赤裸裸地宣揚種族主義還不夠,又編造出個“印歐語係”,混淆視聽。目前壟斷整個歐洲、美洲和非洲的英法西俄德葡等語文,全部是羅馬拉丁語文體係的分支。曾經獨霸整個歐洲2000多年,並影響北非和小亞細亞的拉丁語文體係,源於西亞人在亞平寧半島創建的羅馬帝國。用所謂“印歐語係”囊括古波斯語和印度無數方言在內的各語種,純屬牽強附會,無稽之談。

        從8世紀到13世紀初被蒙古大軍屠城滅絕式破壞之前,以巴格達為首都和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的阿拉伯帝國,學會中國造紙術後,站在漢唐的肩膀上,在數學、天文、生物和化學等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超越中國的輝煌成就。同時期的西歐,則曆經1000多年羅馬教廷政教合一的黑暗統治。包括伽利略在內的各級教會的神父教士,是有機會讀寫拉丁文的唯一精英團體。他們最早在10世紀,間接從阿拉伯人那裏學會了中國造紙術。通過學習和翻譯阿拉伯文明成果,拉丁語文直接從阿拉伯語文引進了4000多個單詞:比如今天英文或拉丁文中的algebra(代數), algorithm(算法),  algae(海藻),alchemy(煉金術:chemistry化學的前身), alcohol(酒精)等等,都是來源於阿拉伯文。“al“正是阿拉伯文中最常用的冠詞。

        16世紀伽利略時代開始,西歐精英階層掌握的數學、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學和相關技術逐漸超越中國,的確屬實。在17-18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以前,西歐的社科文藝,除了“一字都不能改”的天主教義,與中國連續數千年積累的文化成果相比,幾乎是空白。搞清楚全盤造假的“古希臘文明”以後,我們很快就會發現:以“古希臘文明”為複興對象的“文藝複興“,除了繼承古埃及、西亞古國和東羅馬的石材建築及相關宗教藝術,所有其他社科文藝成果(哲學,詩詞,小說和戲劇等等)都來源於利瑪竇之後的傳教士們從中國搬運到歐洲的各種中文典籍或譯本。這以後才有了所謂的歐洲啟蒙運動。比如所謂的西方哲學兩大學派: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實際都是源於《易經》和《道德經》;唯心主義則源自王陽明的“心學“,或來自中國二手的尼泊爾佛教經典。所謂“2000多年前亞裏斯多得的原子學說”,其實是近代偽造的拉丁文《易經》和《道德經》節選或加工版。

       西方哲學的真正鼻祖,德國的萊布尼茨正是《易經》和老子最忠實的洋徒弟。而被譽為“英國孔子”的培根,據稱是16世紀與湯顯祖同時代,比王陽明晚生的英王大法官、大思想家和大哲學家,比萊布尼茨大80幾歲。培根的全名直譯成中文是“法蘭西熏肉”,然而中國熏肉最早在17世紀才傳入西歐,至今一直是西洋人的早餐美味。不論當年是否真有名叫“法蘭西熏肉”的英王大法官,他的"傳世巨著"與同時代"沙斯比亞和塞萬提斯"的詩詞小說或戲劇一樣,顯然都是18世紀啟蒙運動以後的產物。"培根巨著"被譯成各種文字,風靡全球,猶如源自中國的熏肉,膾炙人口。«培根論人生»的各種譯本在中國也頗為暢銷,孰不知這號稱400多年前的洋雞湯實際是至今200年左右才燉的,而且勾兌了不少中國數千年的土雞湯。有些國人吃熏肉說是吃“培根”,吃的是西洋文化。很可惜, “培根” 盡管味道有點不同,終究還是出囗轉內銷的熏五花肉。

        雖然"文藝複興"作坊以巴黎為中心,但為了逼真和掩人耳目,捏造的人物跨越數百年,遍布歐洲。比如意大利的屈原--但丁,英國集老子、孔子和王陽明於一身的培根和西方湯顯祖--沙斯比亞,西班牙的施耐庵--塞萬提斯等等。這些人的共同特點是:個個孤家寡人;雖散居各地,卻共同穿越千年拜“古希臘聖賢”為師,或師出無門,自成大師。名師往往出高徒,偏偏他們個個都上無師爺師父,下無徒子徒孫。貴族文化長期被歐美和世界各地宣傳或效仿的法國人,反而獨獨缺席無比高大上的"文藝複興",可憐巴巴要等晚生幾百年的伏爾泰學了孔子和元劇«趙氏孤兒»以後,才被啟蒙。如果最邊遠的英格蘭和西班牙都"複興"好幾百年了 ,整個西歐怎麽還需要又來一次啟蒙? 這種“先複興後啟蒙”的反常邏輯經得起推敲嗎?

        第一個進入中國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對當年的中華文明非常讚賞:除了還沒有沐浴“我們神聖的天主教信仰”之外,“中國的偉大乃是舉世無雙的”,“中國不僅是一個王國,中國其實就是一個世界。”他感歎“柏拉圖在《共和國》中作為理論敘述的理想,在中國已被付諸實踐。”而且他還發現中國人非常博學,“醫學、數學、天文學和其他自然科學都十分精通。”當然,他也發現當時把自然科學做為研究對象的中國精英團體不多。

        15-16世紀王陽明和湯顯祖時代,英格蘭王公貴族以說法語為貴為榮,占統治地位的文書是拉丁文。說英格蘭土語的文盲百姓進教堂隻能聽教士用拉丁語宣讀拉丁文拜步經。如果當時就有沙斯比亞和培根那麽傑出的人物,用英文寫出那麽傑出的詩詞和戲劇,寫出能指導科學和人生的哲學巨著,為什麽如此傑出的培根、沙和塞萬提斯等人啟蒙不了自己的後代和西歐?為什麽還要等比他們年輕100-200歲以上的,對中國優秀文化頂禮膜拜的萊布尼茲和伏爾泰等人來開展“啟蒙運動”?

        元代紀君祥根據《左傳》和《史記》等史書中記載的真實故事,寫成曆史劇《趙氏孤兒》。約500年後的1731年,法國傳教士馬約瑟在廣州把《趙氏孤兒》譯成法文。1734年巴黎《法蘭西時報》、翌年《中華帝國誌》先後刊發,在歐洲引起巨大的反響。西元前6世紀發生在春秋晉國的故事裏,眾多仁義忠勇的正麵人物,忍辱負重數十年,他們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令18世紀的歐洲人五體投地。伏爾泰以馬約瑟的法文本為素材改編為話劇《中國孤兒》,特意在劇本題目下加上“根據孔子的教導,改編成的五幕劇”,成為第一部傳入歐洲的中國戲劇。1755年8月20日該劇開始在巴黎上演,盛況空前。隨後,英國作家默非又根據伏爾泰及馬約瑟的本子,重新改編了《中國孤兒》,在倫敦演出,引起極大的震動。 而情節類似的“沙斯比亞的王子複仇記”,不論是否山寨《趙氏孤兒》,一定是出現在《趙氏孤兒》首次登陸歐洲以後,絕對不會提前200年就有。

         如果古希臘偽史是冰山一角,那麽“文藝複興”但丁、培根、沙斯比亞和塞萬提斯等捏造的人物或他們的“巨著”就是冰山的另一角。道理很簡單:希臘本無國,雅典亦非城;本來無文藝,何以言複興?很明顯,各種山寨和創新的 “文藝複興成果“必然產生於啟蒙運動之後,而絕非之前。當然,客觀來講,啟蒙運動拉開了歐美教育普及,豐富世界文藝的序幕。特別是二戰以後,孔子“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 的理念在許多國家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和實踐。中國在取得巨大物質文明進步的今天,還需要重溫中華聖賢的教導,借鑒北歐等國經驗,逐步實現持續、公平和公正地分配教育資源和其他社會資源。

         英法開始軍事和經濟侵華的19世紀前後,歐美世襲金權聯盟公雞會組織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編造或篡改了中國以外的世界中古史。整個西方造假護假至今,絕不僅僅是為了給自己的祖墳貼金。如果以假亂真的“阿波羅登月”主要是為了打擊蘇聯信心,贏得太空競賽和冷戰,那麽過去100多年,讓全中國和全世界都自覺不自覺地傳銷 “古希臘民主文明和文藝複興”,又是為了什麽?

         今天需要複興和重新解讀的是中華文明優秀成果,尤其是哲學文藝等社科經典對啟蒙歐洲的影響和貢獻。書寫和傳播去偽存真、正本清源的人類文明史,每一位清醒的中華文明繼承者都責無旁貸。       

        中華經濟、科技、軍事和文化實現全麵複興的必由之路將是:中國公有經濟和金融發展,通過與各國的廣泛合作,逐漸超越歐美世襲金權和私有經濟,並且在全球範圍內占主要或支配地位。如果這點可以成為一種共識,成為“知行合一”的基礎“知”,那麽,一帶一路之“行”隻是中華複興萬裏長征的第一步,以後有多少代人要流汗流血還是未知數。世界真實的曆史和現狀表明:人類未來走向“天下為公”還是“天下為私”,將完全取決於中國的走向。我們隻有與時俱進,永遠堅持天下為公,才有可能引領人類走出叢林法則,共同邁向世界大文明。

 

 

所有跟帖: 

利瑪竇騙了中國人,因為他自己都不懂現代西方文明是什麼回事 -fourwaves- 給 fourwaves 發送悄悄話 (439 bytes) () 11/18/2016 postreply 07:52:38

天下為公,與傳統文明沒有多少關係 -英二- 給 英二 發送悄悄話 英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8/2016 postreply 08:57:3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