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慶:在陸台青交流之後更要融入 享權利更應擔責任(轉貼)

來源: 北美的老虎 2016-11-06 19:25:3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249 bytes)

  你好台灣網11月4日消息(記者 李金鑫)1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洪秀柱主席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時,就兩岸關係發展提出六點意見。其中特別提到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大陸將通過出台相關的政策措施,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以及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在北大就讀博士的台灣青年王裕慶認為,這對在大陸工作求學的台灣青年群體來説,釋放了正麵信息。

  期待:盼更多政策落地,惠及「草根」台灣青年

  王裕慶説,像他這樣在大陸的台灣青年,生活中常常會有一些瑣碎的困難,比如説:去火車站取票不能用自助取票機;給公交卡充值必須去特定的地點和特定的窗口等等。這些事看起來極小,但卻時刻在提醒著自己「台灣同胞」身份的特殊性。

  當然,現在這些不便正在逐步被解決,台灣同胞也越來越像家人一樣在大陸生活。而大陸也有很多鼓勵台胞來大陸學習、就業和創業的政策,這些都在改善在陸台青群體的生活。

  同時王裕慶也希望,未來不管是兩岸的交流活動或者論壇,能夠更多地邀請「草根」台灣同胞參加,這樣就能更多地了解基層老百姓的感受、解決基層老百姓的需求。哪怕是解決了類似公交卡這樣的小事,都能拉近彼此心的距離。並且,當台灣青年切實感受到大陸給他的愛,他也會回到家鄉去傳遞這樣的愛。

  聲音:在陸台青不滿足於交流更想融入,也願意擔責任

  王裕慶發現,近幾年來,台生中間出現了一種重要的聲音:對於兩岸關係,不是隻想交流,更想要融入,想要變成大陸的一分子。

  交流固然重要,但不能止步於交流。王裕慶認為,讓台灣青年真融入大陸社會是非常重要的;融入,是未來兩岸統一的第一步。換句話説,融入其實就是「不特殊」,王裕慶主張,大陸社會不要再給台灣同胞「超居民」待遇,要講福利、更要講責任,並不因為是台灣同胞而有什麼特殊待遇,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融入。「我們都是中國人,吃一碗米飯。」

  王裕慶還強調,作為在大陸的台胞,我們不是隻知道要求大陸開放什麼福利,我們現在更要談的是台胞的責任——台胞反獨促統的責任,台胞對於中華民族復興的責任。要做兩岸和平交流的使者,把在大陸的體驗分享給島內的青年人。

  建議:兩岸交流可以更多考慮地域性格

  王裕慶指出一個有趣的地域現象:台灣南部的民眾和大陸北方人很像,北部的民眾又更像大陸的南方人。他舉例説,台灣南部老百姓一些生活習慣和他在北京觀察到的非常相似,都很豪爽開朗,喜歡喝喝啤酒、聊聊天、抬抬杠。

  因此,他建議兩岸的交流可以利用兩個地區百姓的個性特徵,來做一些有特色的、地域性的交流。

  王裕慶最後説,將心比心很重要,隻要學會怎麼和老百姓打交道,用大陸的話説就是走群眾路線,隻要堅持了這一點,兩岸的未來實際上是光明可期的。

  (王裕慶,台灣青年,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在讀博士。曾旅居加拿大20多年,並接受過完整中西方教育,對西方文化與政治體製和兩岸關係發展都有深刻認識與體會;對兩岸交流與兩岸關係有深入的研究分析,常在大陸主流媒體撰寫發表言論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