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梵蒂岡邦交壓力倍增。(Getty Images/多維提供)
實際上,兩岸關閉官方協商管道期間,至少有兩次險些引起了兩岸衝突。第一次是7月1日的海軍雄三飛彈誤射事件,當時正值蔡英文出訪期間,中國大陸若視此為台灣軍方鷹派的挑釁行為,後果將不堪設想,所幸對岸克製「飛彈誤射」的不滿情緒,僅由國台辦主任張誌軍發表說明。
第二次是7月12日海牙國際仲裁法庭針對南海爭議作出判決,除了否定中國大陸主張南海主權的九段線法理依據,還判定台灣實質掌控的太平島是礁不是島。仲裁法庭的結果讓兩岸同蒙其害,國台辦再次對台灣溫情喊話,「兩岸同胞有責任共同維護南海的主權領土與海洋權益,共同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與根本利益。」
中國政府在國內大力宣揚南海主權(美聯社)
國際舞台 麵臨緊縮
這兩次事件引發的危機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蔡英文政府並未積極回應,錯失兩岸協商的契機。蔡英文誤判國際情勢,讓台灣付出代價,衝撞國際空間也不符合蔡式風格,兩岸走到這一步,是國際現實環境把蔡英文「逼」回協商的主軸。
蔡英文政府近期亟待處理的重大難題,都有求於大陸。首先是即將召開的ICAO大會,在現有國際秩序下,台灣想參加國際活動,須得到大陸方麵的首肯。
為出席9月份舉行的ICAO大會,外交部於8月4日遞出申請函,陸委會表示將尋求會員國支持、兩岸共同協商,總統府也盼大陸釋出善意。由於ICAO現任秘書長柳芳為中國大陸籍,台灣是否還有機會參加,無疑需要獲得大陸的首肯。對此,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大陸也是國際民航組織會員,期盼所有會員都支持台灣地區參與,希望大陸對台灣民眾釋出善意,且在兩岸彼此善意下,讓台灣地區可以參與。黃重諺的講話反映蔡英文希望大陸能夠與台灣就此協商的願望。
其次,蔡英文躊躇滿誌的新南向政策要確切落實,離不開大陸方麵的配合。儘管蔡英文政府對於新南向政策信心滿滿,但必須考慮的現實是,台灣與南洋各國、印度素無邦交,更談不上長期互信,在當地的政治經濟影響力也相當的薄弱,使得台商極易成為被盤剝的犧牲品。比如1999年的印尼動蕩、2014年越南對台企的打砸搶燒,台商都是最大的受害者,而台塑集團近期在越南投資的河靜鋼鐵廠亦遭到當局刁難,被重罰5億美元,更是損失慘重。因此,要想落實新南向政策,必須保證台商南向投資的利益得到維護,但離不開與大陸的合作,況且,若大陸方麵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幹擾南向投資的台企,同樣使台商蒙受政策風險。誠如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所言,「台灣和南亞或東協無邦交,新南向政策必須依賴國際社會力量,若能結合中國大陸的力量,才會有正麵效果。
教廷邦交戰 再成焦點
對於新南向政策的實施,爭取大陸方麵配合的重要性,蔡英文其實心知肚明。蔡英文於8月16日召開了「對外經貿戰略會談」,會中通過《新南向政策綱領》,當中提及「兩岸善意互動及合作」,而黃重諺在會後時不諱言,未來不排除在適當時機,跟對岸就相關領域議題協商與對話,促使新南向政策與兩岸關係相輔相成,共創區域合作典範。
不過,對蔡英文在上述兩個事件的協商姿態,大陸國台辦仍舊以「有一中,什麽都可談。」作為回應,讓蔡英文參加ICAO的規劃、新南向政策的宏圖重回原點。可見,台灣想走向國際、振興經濟,都無法繞過兩岸政策。然而現實往往比理想更殘酷,除了參加ICAO、新南向政策可能因大陸杯葛受挫,梵蒂岡可能會背棄台灣與中國大陸建交的傳聞,早已甚囂塵上。
梵蒂岡是台灣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但現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積極追求與中國改善關係。(美聯社)
梵蒂岡是台灣在歐洲唯一個邦交國家,也是最重要的邦交國。近年來中梵建交、台梵斷交傳聞不斷,據悉,中國與梵蒂岡的關係卡在主教任命問題,導致關係停滯不前,但新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上任後動作頻頻,主動向北京示好。根據《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季刊轉載了美國「天主教國家紀事報」的報導,方濟各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4年6月以來,連續談判3次,教廷希望能夠參考與其他共產政權打交道的經驗,無論是過去的匈牙利、羅馬尼亞,甚至古巴,如何在妥協之下,達成指派主教協議。2015年3月,方濟各罕見地透露,已經收到習近平的回信並傳出中梵曾經談判,雖然被教廷否認,但是都被視為是雙方關係改善的徵兆。
有傳言稱,2015年盛傳梵蒂岡將與北京將建交時,北京為了給當時台灣總統馬英九麵子,故意冷淡梵蒂岡,甚至一度傳出北京乘機「待價而沽」,向梵蒂岡討價還價,若雙方建交,教廷要答應由北京統一管理港澳台與中國教區。方濟各與習近平就任後的一係列事件表明,中國大陸與教廷改善關係已成事實,加上兩岸關係的急劇惡化,中梵建交恐將成真。這將會對台灣的外交造成劇烈衝擊。
平心而論,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其地緣、經濟影響力早已經複蓋亞太,並輻射全球。考慮到台灣地域狹小及對國際市場嚴重依賴,經濟發展、國際邦交以及地緣安全都離不開良好的兩岸關係。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貿然推行兩岸對抗的經驗是一場噩夢。前總統陳水扁主政8年,經濟一塌糊塗,外交上大撒銀彈,搶了3個小國,卻失去9個邦交國,搞得台灣元氣大傷;到了馬英九執政時期,雖然麵臨金融危機的劇烈衝擊,但是經濟、外交形勢保持基本穩定,這未嚐不是馬英九在兩岸政策上明智冷靜的結果。現在,民進黨二度執政,蔡英文雖然打出可預測、不挑釁、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倘若無法真正解決兩岸關係中的核心難題,台灣的經濟不僅沒有出路,外交工作必然麵臨嚴峻挑戰。
對於蔡英文來說,無論是透過參加ICAO大會拓展國際影響力,還是想藉由新南向政策分散經濟風險,抑或努力維繫台梵邦交,以鞏固外交版圖。這些政治、外交、經濟的構想,都離不開良好的兩岸關係作基礎。所以,蔡英文繞開至關重要的兩岸關係,卻想取得內政和外交的成功,從某種程度而言,無異是緣木求魚。良好的兩岸關係是台灣發展的政策基礎之一,也是當前傳遞給執政者的警示,更是過去留給今天最好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