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怪的英國脫歐之後的金融震蕩第三篇

怪怪的英國脫歐後的金融震蕩第三篇



先快速“整合”英國脫歐之後的後續金融變化,再整合這一兩年的【國際社會震蕩】的相關聯動性。

我收集周日的星洲財經中的《交投恢複,外圍牽引:馬股料窄幅震蕩》報道這樣的一段描述

“日元匯價與金價近期持續表現良好,但國際油價持續跳水,反映了市場避險情緒依舊高漲,恐將限製股市上行空間了”

可是,這篇報道的【下方】卻有一篇《脫歐掀恐慌,歐美企業債券狂吸金》卻描述到——

“英國脫歐恐慌造成全球金融市場震蕩,追求高報酬的 投資人紛紛把目光投向企業債基金的。過去1周歐美債券基金吸金功力了得,歐洲債券基金一舉扭轉連3周淨流出的劣勢,連脫歐風暴中心的英國債券基金都跟著受惠”

您們是否看到兩者報道對同樣的【相關市場變化】出現一定的——分歧??

第一,既然市場的避險情緒還圍繞著【脫歐震蕩】,那為何企業債基金這樣的“風險投資”卻出現了【扭轉了】連續三周的——淨流出??

第二,既然日元匯價與其金價仍然是,市場震蕩上的【避險資產】,而且報道中的“其中美國債券基金一口氣吸金78億美元”還能夠理解,那麽英國脫歐之後,原本應是——歐洲金融震蕩的【有限,但漫長的循環周期】,為什麽報道卻也同時敘述到——歐洲債券基金也扭轉了三周淨流出的劣勢,就連【脫歐風暴中心】的英國債券基金都跟著“受惠”呢?

我想到的是幾種可能性的原因

第一,市場是要【混淆】歐美債券基金與其“企業債”之間的不同概念的關係

第二,當然也可能暗示了所謂的【市場避險】隻是投資者在追求“市場供應過剩”中,對於所謂的【高報酬】的——另外一種炒作借口

第三,也或許是,企業債基金與其歐美債券基金之間【協同的】搶購或者競爭國際遊資的——混亂,又恐慌的【資金來源】。也就是說——基金們為著他們各自的“未來策略”在囤貨資金

第四,我也想到,大馬市場對外圍市場的【企業債吸金】的市場變化,與其歐美市場現在所處在的【變化金融】之間是存在著——【資訊接收的時間差】,而導致了。。。。市場資訊,並其敘事上的【斷裂】

第五,但也可能就是,相同的英國脫歐震蕩風險,對於歐美市場,與其對於亞洲市場而言其實存在著具有不同的——【時間風險感知】。


也就是說,亞洲風險的波動是與歐洲風險的波動為其【後續發展情節】的。就如同,歐洲金融震蕩是“老板”,亞洲股市匯市的【聯動震蕩】隻不過是部門裏的——員工——跟著老板的“臉色”而緊張。。。。但是老板可能與其他的重要領導人達成了,例如,購買企業債的規模以便“戰略囤貨”的【協同合作】


其實,當我們【一直關注英國脫歐之後的】金融震蕩是危險的,更是充滿——風險的。

因為縱觀這一個月來的【國際格局變化】,甚至概括“今年以來的”國際政局震蕩,我們也應該發現,與英國脫歐後的金融震蕩【幾乎等價】的國際衝突。

1月1日,跨年【那一天】,敘利亞衝突竟然演變成——沙地阿拉伯與“伊朗”,然後是伊朗與伊拉克的衝突

烏克蘭危機仍是【幾經波折】

以上兩個【動亂】還沒有解決的,又發生了——朝鮮核試炸的【地緣政治衝突】,而且是越演越烈的跡象

然後是——南海衝突博弈不斷的升溫

在以上所有的【國際衝突】中難道我們沒有發現到——今年也是國際社會上【特別多】的國家選舉在發生嗎?

英國脫歐之後,英國陷入了【選舉困境】——因為英國三大政黨的“領袖”相繼辭職

可是之前是——台灣選舉。而結果卻是,在美國選舉之前的【向台灣軍售】下,以台獨為主的民進黨上台執政

結果原本的【南海博弈】演化成了——又多了一個關於“兩岸關係的博弈”

而台灣選舉之後的未來亞太區格局“剛讓人異常謹慎”下,還來不及【平靜】——美國大選又在今年發生了

而英國脫歐前後,國際社會是首先關注著——菲律賓總統的大選,結果選上了令人驚訝的杜特爾特【強人】上台

那時候整個國際社會輿論都把這位強人與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相互類比——這乃是在。。。。為美國選舉“打廣告”嗎?哈哈

正如台灣選舉之前,由於蔡英文是【首位女性總統候選人】,所以市場時常把蔡英文與其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裏】相互比較

這是——純屬巧合嗎?

而,英國脫歐之後的【國際性大選】,還包括——日本首相安倍為了所謂“修憲問題”,而公開舉行【內閣大選】

而與日本內閣選舉幾乎【同一時間】的選舉,就是——澳洲的“總統選舉”。

而在所有的【國際選舉】中最讓我感到意外,而且也許您們也並不覺得“需要特別關心”的選舉乃是——烏克蘭與敘利亞都渴望【選舉程序】

不同的是,烏克蘭想要選舉是由於背後有——美國與北約的影子幹預

而敘利亞想要選舉,是【俄羅斯普京的】——戰略意願。


每一次我們談到【選舉】都是隻想到了——民主程序,或者關於政治鬥爭的【中介】

但是,難道您們沒有想到這些在今年發生的——大規模的【選舉形態】,都好像是被一股——特定的“資本勢力”,所支配的嗎?


在我收集的星洲財經報道過程中,我也偶然看到了一則國際新聞,報道為《做好對抗長期準備:北約駐軍東歐震懾俄》中有這樣【一些敘述】

“正在波蘭華沙出席北約高峰會的領袖們周五下令,在波蘭和三個波羅的海沿岸國家部署多國部隊,其中美國已宣布將在波蘭部署1000名美軍人員,目的是震懾俄羅斯。。。駐守在波羅的海3國是立陶宛,愛沙尼亞以及拉脫維亞的新部隊,則分別由德國與英國與加拿大領導。不過,奧巴馬敦促北約成員國與俄羅斯對話,但他也敦促盟友繼續對莫斯科實施製裁,直到俄羅斯完全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

我們一直【關注】中美關係在最近南海局勢升溫的“格局”

卻忘記,在【地球的北方】,北約與俄羅斯之間,也因【烏克蘭停火協議矛盾】而導致了——從歐洲到俄羅斯整個的。。。。地緣衝突局麵


如果我們把——今年來中國與俄羅斯也有形無形的“談成了多項的”戰略夥伴協議

那麽,可以想象【美國戰略的基本路線】——斷開中國與其俄羅斯間的“協同合作”的最初聯盟方式,用南海與“以波蘭為規模的導火線”這一塊北方區域,而且還是——歐洲北方的【領域】,製造“兩大範圍的戰爭引線”衝突格局,分化著中國【忙於】南海衝突膠著狀態,而俄羅斯就忙於“應付”北約的【威脅】

而且在北方的【波蘭部署衝突導火線】戰略意義上,奧巴馬特別勾畫出了——對話與製裁之間雙管齊下

何止是對話與製裁。更準確的說,是【對話—製裁—軍事衝突】相互牽製,也相互聯動

而且有趣的是,這次的部署的【領導團隊】中,竟然有【英國】這樣處於——脫歐風暴中心的“國家”來領導北約的【部署計劃】


這根本就如同,去年十一月當法國巴黎恐襲【之後】,法國卻仍然可以。。。。。一麵在國內派警察,與其軍事【街道防範】,又能夠在“不到兩天的時間裏”就【迅速】派空軍參與了——敘利亞衝突中所謂的IS恐怖組織【打擊】的西方團隊之中

我們是否可以【推斷】,英國脫歐“之前”,當全球中行出來聲明願意【協同幹預匯市】的時候,這樣的——對匯市幹預的【協同合作】形式,其實是為著。。。。這一次的北約在波蘭部署【與俄羅斯長期對抗的】戰略意義,存在著——同一種的【協同合作】意義呢?


亦即說,全球中行的協同幹預匯市,【重點並不在於】幹預匯市。而是在於——配合美國主導的【波蘭部署】對俄羅斯進行“軍事威脅”的——協同合作意義

這樣的理解,我們就能夠大概明白,為什麽英國脫歐之後的所謂【金融避險情緒】,能夠從對於日元匯價,黃金,美國債券等的避險資產迅速【轉化成】——容納了對企業債基金的“避險功用”,就連【歐洲債券基金】這樣由於英國脫歐而可能處在“歐洲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也能作為金融避險情緒的【中介】

因為我可以想象得到——

當美國與其英國【同時炒作著】英國脫歐“成真”的時候,當黃金,日元匯價,與其美國國債被【湧入的避險資金】充塞得快要——債市崩盤或者至少【債市危機】之下,美國就【要求】全球的“企業債基金”,以及其歐洲債券基金,——幫助美國債券來【分攤】。。。避險資產的【市場供應過剩】危機及其風險。

於是乎可以【反麵分析】說

日元匯價【暴升】,是美國與英國為日本的“修憲計劃”提供著——資本金,或者“融資上”的支持力度

而歐美債券基金這些【高回酬的】投資工具,包括企業債也能夠成為——避險功能,或者避險資產,就是為了【應付著】美國與北約,所計劃著的在波蘭與波羅的海【部署軍事緊張局勢】提供著——軍事與相關行政開銷,資本計劃項目的【融資來源】,或者【融資活動】


(二)

以前我們談及【美元霸權】的時候,我們會想到——美元與軍事赤字之間的關係

這也是我們很多人相信——經濟與政治之間是不可分開的【意識形態】的來源

然而,我們從這裏可以看到,我們應該【重新詮釋】為

在美元霸權——與其各個地緣政治衝突博弈之間的關係中

並不是美元與軍事之間的關係

也不是經濟與政治之間的單純學理或“國際觀察”的主次問題

乃是——
金融
與外交(對話或製裁)
與軍事衝突

這樣的【三位一體】格局形態


也就是說——
1,金融為【資本戰略】而來
2,資本戰略決定了外交的【手段】,包括製裁或對話的——選項
3,軍事衝突與外交的【選項】其實是互為表裏,裏應外和,軟體硬體“相融”的

在以上【三位一體結構】中,外交與軍事衝突之間的——融合方式,常常就是與對話,製裁等為【主要選項】


但是我必須強調或者補充說明的事——第三項的【軍事衝突因素】,不能僅僅是從“軍事衝突”來詮釋或者觀察

我發現到——就連【選舉】也可能是“軍事部署”的一環


我這是從,台灣今年初的選舉之前竟然有發生了【美國軍售台灣】事件而——整理出來的

並且,這次的【澳洲大選】也出現了——反亞裔之本土勢力的【現象】或者【傾向】。

 

 
於是,選舉作為【政治重組的意義】而言,民粹主義中的“反種族力量”也可能成為了歐美國家在背後進行資本重組與其【政治重組】的——有利的“抄底力量”

因從政治學的角度而言,如果一個國家要“人民”轉移社會上特定嚴重的【階級矛盾】或者貧富不均矛盾時候,常常借住諸如——日本或者美國宣揚的“中國威脅論”,或英國脫歐後的【種族矛盾升溫】——來達到。。。。。轉移矛盾導致政局分裂的【手段】

那麽,為什麽我們就不能理解出【選舉】也可以是美國等的——國際資本家,為了自己的【海外資本力量】及其重組利益,而動用。。。。。相關國家的【官方人脈】為自己的心目中的——【選舉結果】來施加。。。。資本與政治雙重幹預呢?哈哈


講到這裏,請允許我【額外的】講述我從網絡上轉載一則的——有趣笑話。從哪則笑話中,我們就能【窺探】到資本家是如何。。。。為了自己的【將來利益】(包括人權等等)來影響,甚至幹預。。人的意誌力,理性,感性,選擇等等

——————————

費城加菲貓有趣帖子的網址
http://bbs.wenxuecity.com/mrht/366956.html

故事新編:成功是不可複製的
 
來源: 費城加菲貓 於 2016-05-20 19:37:41

這是一個流傳遠廣的故事,並且有很多個版本。

傑克是個很成功的商人,有記者采訪他,問他成功的原因是什麽。傑克說,“隻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能不能說的具體一些?”記者不能理解這個回答。

“好吧,我想要讓兒子成為花旗銀行的副總裁,並娶比爾蓋茲的女兒為妻,我應該怎麽做呢?”傑克接著說。這個想法完全把記者鎮住了,讓記者驚訝得目瞪口呆。

傑克於是對兒子說,“兒子,我要你和一個女孩結婚”,兒子反駁道,“結婚是我自己的事,不要你來操心”。“那可是比爾蓋茲的女兒啊”,傑克回答說。兒子聽了就說“那好呀,可我憑什麽娶比爾蓋茲的女兒呢?”

“因為你是花旗銀行的副總裁”,傑克說。

接著,傑克找到比爾蓋茲,對他說,“花旗銀行的副總裁願意娶你的女兒”,然後介紹了一下年輕人的背景情況,比爾蓋茲覺得很合適,就同意了這門婚事,“那還得我女兒喜歡才行”,比爾蓋茲最後還是留下了一句話。

然後,傑克找到花旗銀行總裁,說知道他在找副總裁,要給他推薦一位副總裁。總裁告訴傑克,他有很多個優秀的候選人。

“那可不一樣,這可是比爾蓋茲的女婿啊”,傑克耐心地告訴花旗銀行的總裁。“好吧,那就請年輕人過來試試”,總裁決定了。

“很多時候,生意就是這樣談成的。但是,這樣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最後傑克做了這樣的總結

——————————————

從以上故事,我們就能【重新詮釋而洞察到】,對於資本家或者——想要成為某種意義的成功計劃人士而言。。。。

婚姻(如同選舉,或種族矛盾等一樣),都隻不過是一場的——政治婚姻(語言外交)

如果那些【被利用的勢力】對他們說——兒子聽了就說“那好呀,可我憑什麽。。。呢?”

資本家常常就【有信心的鼓勵您】說——“因為你是花旗銀行的副總裁”,傑克說。


【這樣的文化】除了西方那樣相信人權,人的潛能——這些的所謂人文主義國家,我們的【東方文化】是會覺得。。。。傑克的【自信】是厚顏無恥,是野心的表現,或甚至我們會說——什麽【條件都沒有】,就【企圖】“心想事成”???太霸道,或虛偽了吧??哈哈

西方文化,可以【因為自己的合理自信】,而——選擇手段來達到。。。。。。他們預定的【目標】

但是在【東方文化】,自己的自信,常常還要看您的【那個環境】是否允許您把手段與其理想目標——混為一談哈哈

也就是說,西方文化追求的是——做人的【目標】

但是,東方文化在追求目標的時候,還要跟您——講一大堆的道理哈哈哈


這也許就是東方文化為什麽在曆史上,【封建文化】必須是由——西方軍事列強“打開封閉邊疆”,才能讓亞洲貿易發展與其【世界資本】接軌的意義了(而非“原因”了)

因為【隻會講道理的人】常常看不起——為目標而“開明”手段的人。

這樣的文化,必然深深影響著那些【以資本計算利益為主】的政治生態及其活動的——西方國家

(三)

從以上各種衍生的評論,及其敘述,我們可以看到,不論從英國脫歐後仍然波動並且加劇的【歐洲不確定性】,還是從政治與文化之間相互聯係,又相互排擠等的角度而言,可以判斷——從今年全球多個區域的【國際選舉】現象,又或者從波蘭也由於北約而卷入了對俄羅斯的【製裁風波】,其實都暗示著

從歐洲的北方,到亞洲東方的南海軍事衝突格局,幾乎沒有可能【不存在】相互聯動的——國際激烈衝突的現象

因為從歐洲到亞洲的【局部但大範圍的衝突格局】而言,這難道不就像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的【演奏曲】嗎


再來看看這次的【國際範圍的選舉】——從日本,澳洲,台灣,以及英國脫歐之後引來的英國大選

還有包括一直【膠著不下】的關於烏克蘭局勢,或者敘利亞衝突的【選舉要求】,那一個政治解決名義之下的——政治重組的【各方談判】

有哪一件【國際衝突】不存在歐美攪局的“影子”??尤其是美國的【政治戰略幹預】這樣的影子??

而且配合這樣【大範圍的國際衝突】,從這兩年來“綜合”而整合演化來看,基本上可看到國際秩序的【進化】——而不僅僅是【演化】

首先是,油價暴跌

油價暴跌【之前】剛好趕上了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大宗商品價格暴跌,或者走軟

PS:也就是說,先有大宗商品價格的走低,然後【發生】了油價暴跌的——趨勢

然後去年年初的前幾個月,就隨著油價暴跌的【風險】,而發生了——
第一,克裏米亞危機
第二,接著是,烏克蘭危機
第三,最後歐美對俄羅斯製裁


當時,在亞洲是——俄羅斯被製裁事件。但是【在歐洲】卻發生——希臘債務危機的延續及其“激化”

想想當去年以上兩大事件發生之後,歐洲有歐洲中行的量化寬鬆購債計劃,而日本也出現了同樣是【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

當歐美製裁俄羅斯時,日本卻迅速【改革了】日本自衛隊的海外擴張的“欲望”,建立所謂的——新安保法

但是在此之前,朝鮮也發生了【核試炸】的地緣政治危機

而俄羅斯被製裁【前後】,在中東衝突問題上也是——軍事衝突不斷。

不過奇怪的是,我們原本熟悉的中東亂局,竟然發生了與其油價暴跌有【相關的】——敘利亞衝突的“戰爭中心”

然後當俄羅斯【加入】敘利亞衝突的“調節方”時候,歐美對俄羅斯的【製裁事件】,竟然演變成了——俄羅斯與其歐美大國在【敘利亞內戰】之政治幹預下的【利益博弈】

這也造成了,其實敘利亞衝突與其烏克蘭危機【連為一體】

於此【相仿的】。當朝鮮與其日本,按他們的“政治民族”而在亞洲區域【興風作浪】威脅的時候,也是從——局部地緣政治衝突,竟然演化成,首先是,美國要在韓國建立反導彈防禦係統,然後日本也讚成的

接著就是——日本加緊透過了與美國官方的【軍事聯合演習】擴大日本在自衛隊的海外部署

接著是【台灣選舉】果然由於美國軍售,使台獨主張的民進黨【上台執政】。於是乎南海局勢緊張,多加了“一重”關於兩岸風險的【戰略問題】

也許就在朝鮮,日本,台灣都被美國戰略【所利用主導】的格局下,美國加緊在韓國建立反導彈防禦係統

順便說明一下,當敘利亞衝突演變成沙地與伊朗之間的石油外交衝突及其博弈的時候,也正好趕上了——朝鮮核試炸的地緣野火燒起。感覺上好像是朝鮮看到沙地與其伊朗為著【核談判】發生衝突時候,朝鮮也來——效仿一下

但也許是,美國背後的【國際資本家】就是想要在敘利亞與朝鮮“地緣地帶”掀起著——核武威懾的【戰略平衡】形式

當歐美在日本,台灣,朝鮮等各自紛亂中,透過反導彈防禦係統來【製裁中國】的同時,也對於“近處”的俄羅斯製裁方案——沒有鬆懈。繼續對俄羅斯在敘利亞衝突與其烏克蘭局勢的【外交問題】上周旋

於是乎,當現在台灣執政黨願對美國采取【完全開放態度】來——“賣國不賣黨”原則之下,以及韓國當局“願意”部署美國的反導彈係統,以及日本也為它的【修憲問題】在選舉過程中發生自民黨“一黨獨大的”局麵時

我感覺上,美國從去年到現在的【地緣政治戰略博弈部署】,似乎已從——中東亂局轉移到南海軍事衝突格局的【格局部署】

而這也剛好趕上了英國脫歐後的【全球金融不確定性】風險的局麵——感覺上好像是為了讓【金融不確定性】阻止中國與俄羅斯在受到歐美不同意義的【製裁風波】之中,既沒有軍事支出的“財政赤字擴大”的能力,也得不到俄羅斯或中國的【其他盟友】的,金融支持

因為現在全球中行都為著保護自己的【本國貨幣】不那麽地波動,而紛紛采取匯市幹預或降息,或者市場所預期的繼續量化寬鬆政策。


正如我們可以從7月1日與6月30日的星洲財經報道中看到英國脫歐【之後】的金融震蕩報道的——相關變化

在七月一日的星洲財經,一篇由《路透》評論的《歐中行不急於進一步寬鬆》中就敘述到

“英國脫歐重創銀行股,打壓歐元,並將拉低經濟增速,提升歐洲中行幹預市場,加碼刺激的壓力”

這裏提到銀行股與歐元的大跌讓歐洲中行提升——幹預市場與加碼貨幣刺激的【壓力】

但是在6月30日星洲財經報道之中的國際財經,一篇由金融時報所評論的《英脫歐對新興市場或有利好》卻描述了——

“然而如果英國脫歐最終脫離歐盟單一市場,東歐將成為受益者,即使該地區對英國的出口很可能會萎縮。。。。盡管公投結果明朗化以來美元處於升值通道。。。。實際上,在英國脫歐公投之後,美國,日本,歐元區以及英國的央行很可能實行更溫和,寬鬆的貨幣政策,以保持【大船】穩定”

這篇報道有意思,不但描述了在美元升值的【壓力推動下】,美國,日本,歐元區和英國都可能采取了——溫和的寬鬆貨幣政策

而且也【敘事了】,英國如果真的脫離歐盟——東歐將成為這次“脫歐風險震蕩”的受益者
 
 
然而,當市場“昨天”還預期著除了英國與歐元區會采取幹預市場,或者加碼貨幣刺激政策時候,美國,日本也是被預期的【對象】。

可才過了“一天時間”,於七月一日,《路透》報紙卻發表了《歐中行不急於進一步寬鬆》。裏麵一開始就反映——

“歐洲中行官員表示,歐洲中行不急於放寬貨幣政策來應對英國脫歐公投的影響”

這樣的【市場預期變化】似乎在暗示著——在美,日,歐元區與其英國之間,【內部】中發生了分歧,分化,或者變化

因為在六月二十八日星洲財經報道之中的國際財經《英脫歐衝擊:美利率恐由升轉降》就是有描述了——

“英國脫歐震撼全球,連帶也影響了全球主要中行未來政策走向,除聯儲局可能被迫延後升息,或許連今年內都不會有動作,日本銀行下月寬鬆幾率大增,此外歐洲中行近期恐怕將擴大每月購債規模”

可是,也是同樣——僅僅過了一天時間——於6月29日,一篇由《彭博》所報道的《應對英脫歐風險:亞洲或打開刺激閥門》,卻報道說——

“瑞信分析說:若英國脫歐引發更加廣泛的全球經濟成長減速的話,我們認為在這種情境下,亞洲經濟體將會動用寬鬆貨幣政策作為支撐經濟成長的第一防線”

這樣明顯的——全球中行貨幣政策走向的【市場預期】變化甚至轉換——難道我們,或者市場沒有意識到??

在英國公投前一天,全球中行就聯合發表——如果英國公投真的脫歐,全球央行將會是【協同幹預匯市】

那時候,似乎沒有聯儲局參與這次——協同宣言之內

後來英國脫歐後金融震蕩的【隔一天】,報道中提及了“投資者也迅速調整對聯儲局利率政策的預期”

可是也分析了,歐洲中行將會擴大購債規模,日本下月寬鬆幾率大增

可是29日,又是過了一天,卻報道《亞洲或打開刺激閥門》

可是又過了一天時間,於30日在《金融時報》評論了《英脫歐對新興市場或有利好》中卻重複了——美國,日本,英國以及歐元區將實行更溫和的【寬鬆貨幣政策】

隻不過是多出了——英國脫離歐盟,將使【東歐】成受益者

然後,7月6日大篇幅報道了《英脫歐亂局:亞洲中行放鬆政策可能性加大》

到了7月9日,又大幅度報道了《葡銀行業爆發危機》並且附上“小標題”《歐元集團主席拒救意大利銀行》

可是這篇報道的【下方】也是同樣有大篇幅的分析,一個由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比尼所撰寫的評論文章,《全球化的政治斷層》

所有這些的“震蕩發展”的【不對稱變化】,綜合起來看,我的腦海想象到——

有資本力量推動英國脫歐

發生金融震蕩之後,又是資本力量推動投資者【調整】對於聯儲局利率政策的預期

並且,也推動了——全球主要中行【協同幹預匯市】

可對於【同一組資本力量】來說,似乎對於“加碼刺激措施”的戰略目標,英國與歐元區還有美國,日本,他們之間的【內部】發生了——盤算的分歧

也就是說,美國或者日本似乎希望英國,與歐元區的【主要中行】,自己主動去解決歐洲不確定性的風險外溢

可是英國與歐元區的中行似乎在與美國或者日本【討價還價過程】中,提議,或者說“更期望”亞洲中行——幫忙英國並歐洲不確定性【買到】

因為如果英國脫歐造成了對於東歐的【受益】,那麽從英國到歐元區,當然希望——專注於東歐的國家利益,尤其是【波蘭】這樣的地理與曆史的——戰略位置

PS:這也許是北約為什麽急於把【波蘭】拉入北約成員國以擴大製裁並對抗【俄羅斯】的戰略原因

因為,不論是北約心裏的戰略目標,還是波蘭“渴望”加入到北約組織的意願——這一切都發生在。。。。英國脫歐之後的金融震蕩【還未平息】情況下,發生著的。。。。。緊急戰略部署。

好像是向市場表明

英國脫歐後的【金融震蕩風險是小事】

但是對於,對俄羅斯製裁的【地緣政治重組】,或者說地緣政治“震蕩風險”——才是個國際大事哈哈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可以更加顯明或者反映了,不論是脫歐之後的關於歐美市場將會寬鬆貨幣政策的【市場預期言論】

又或者是,幾天之後歐美區域希望亞洲加大“刺激政策”

所有這一切的【貨幣寬鬆內部協議】,其實並不是——貨幣政策,或者貨幣戰略計劃

東西方的QE計劃,都為了某種的【美國再平衡戰略】而籌集的——戰略資金


講得更仔細一些

起初市場預期英國,美國與其歐元區降息或者加碼刺激政策的【本質理由】,可能就為了——支持北約加入波蘭,以對於製裁俄羅斯提供了【融資資助】

可是,後來市場預期從英國或歐元區的寬鬆政策,【轉變到】預期著亞洲中行加大寬鬆政策的“可能性”,這可能是因日本政策的緣故

怎麽說呢?因為在6月30日當星洲財經轉載著金融時報評論的《英脫歐對新興市場或有利好》的【同時】

下一版的【亞洲視角】,就有一篇蠻大篇幅報道《急缺15億美元。日銀向聯儲局調款》

裏麵敘述到,“日銀周二進行美元供應操作,金融業提出約15億美元需求,規模為一年半新高,雖然仍然未達到危機程度,日銀總裁黑田東彥也是重申貨幣立場不變。。。日銀會經由【換匯機製】向聯儲局取得其所需要的美元,然後轉至需要美元供應操作”

報道也提到了,“2008年9月到12月間,日銀每次美元供應操作規模在150億到500億美元之間。在英國公投脫歐前的幾次美元供應操作規模,僅在一百萬到兩百萬美元區間。日本銀行通常在出現【籌措美元困難】期間,向日銀提出美元供應操作”

這裏我們可以看到

英國脫歐公投【之前】,日本銀行業似乎是麵臨了——籌措美元困難,以至於銀行業就向日銀央行【要求】了美元供應操作的相關“機製”

因此,在英國公投【前】日銀中行就透過了——換匯製度而向【聯儲局】取得“所需要的”美元

然後再把籌措到的【美元】再注入到。。。日本銀行業,以作為美元供應操作

可是問題是,在這樣【簡短的】描述中,我也“看不出”了美元供應操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或者目標

於是,我覺得不論是日本銀行業也好,或者日銀中行也好的,【內幕】肯定不純是為了文字意義上的“美元供應”操作的形式

我們大可以這樣認為——

英國脫歐【後】,之所以美元與日元——成為了【避險資產】,而被推高,使到兩者都出現了【貨幣升值】或者匯率上漲,

其實就是,在日銀中行在向美聯儲【融資】美元供應操作時,美聯儲所“交易的條件”可能就是在【當時】向日本提出了所謂——當英國脫歐之後要幫助美元【購買國債】,以便推高著“美元指數上漲”

而美聯儲也願意【用美元】來購買與日元匯率相關的——上漲趨勢,目的就是【暗中支持】日本中行的——擴大貨幣寬鬆政策,也【默認了】日本政府所要推行的——修憲法案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