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說要走一條新路,要打造一個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價值,追求永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這是全民的期盼,莫不希望新政府能將台灣帶離經濟泥淖。但新模式能否成功,是十分钜大的考驗。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最近說,新政府麵臨的是百年一遇的「困經濟」,台灣是個「掏空」的經濟體製,經濟成長三大支柱「出口」、「投資」、「消費」三腳全斷。他也提到,外人直接投資(FDI)與外人證券投資(FPI)數字相差懸殊。台灣每年的FDI大約是50億美元上下,「但是,炒股、炒匯的FPI,卻都在2000億美元上下」;「FPI屬於短期性的投資,而且FPI的金額和每年流出的金融帳2575億美元也十分接近」。這就像是浴缸出水口沒有塞好,水龍頭的水流進來,馬上又流出去,製造業不在台灣生根,投資活動隻有集中於炒股、炒匯,經濟沒有活水,如何成長。
出口是台灣經濟支柱,但出口連續16黑,已超越金融海嘯時期連14黑,創史上最長出口衰退紀錄。其中固然有景氣循環因素,但不能否認台灣經濟也正麵臨了結構性衰退問題。投資攸關國家經濟未來發展,政府投資長期不振,民間投資最近數年亦出現信心衰退問題,企業投資「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始終無解,政府法令鬆綁及治理效能問題談論多年卻不進反退,扼殺民間投資意願。
蔡總統及林全內閣恐怕麵對的是史上最艱難挑戰,勢必要集中資源,才有機會打出逆轉勝的全壘打。然而近期走馬上任的部長們,依據各自專長提出政策,方向並不同調,引起很多批評。政府要多溝通,才可以避免互相打臉,形成內耗。政府並且要以解決問題為前提,不要害怕轉彎,要有與時俱進,權衡變通。
例如,新任勞動部長釋出大利多,恢複7天國定假日、推動勞基法周休二日、休息日加班費加倍及家庭照顧假給付薪資。企業主卻急到跳腳,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疾呼,國內外經濟情勢惡化,企業麵臨挑戰提升,勞動部此時提出恢複國家假日、加班費加倍等政策,讓企業主增加成本,不僅會惡化原有的缺工問題,更可能會逼台灣企業老板出走海外,走不掉的,隻好砍人、減生產線,倒楣的還是廣大勞工。
金融政策也有類似情況,金管會主委上任後開出「八帖藥方」要提振台灣經濟,談到出去的資金如果能引導回台投資ETF或是股票,就可以活絡股市,達到合理的日交易均量1500億元。然而本國投資人的租稅負擔遠勝於外資,課稅不公平若不解決,實在很難說服大戶、中實戶把資金搬回台灣、投資台股,所謂「八帖藥方」恐怕都是海市蜃樓。
極端氣候下5、6月已經出現超高氣溫,電力備載容量頻創新低,隨時可能限電,但重啟核一問題竟出現轉彎再轉彎異相。核一廠在不延役前提下,如果一號機安全無虞,當然應該啟用,不然到時缺電、限電,行政院長可能麵臨下台政治風暴,民進黨卻被非核家園理念綁架,逼迫林全院長收回一號機重啟政策。
新政府既然要促進投資,就得考慮兩岸的現實麵,一味限製陸資來台投資高科技產業,最後隻會讓台灣失掉大陸市場,聯發科讓中資參股結盟,不但可以壯大聯發科實力,更可穩固大陸市場占比。綠營卻有一些人被意識型態綁架堅持反對,要求保護IC設計業不與陸資合作、不讓陸資入股。這是政治掛帥,經濟規律卻告訴我們,放棄大陸市場,台灣IC設計業5到10年內必定萎縮,終而可能消失。具洞見的張忠謀董事長勸告民進黨政府應開門歡迎陸資,不知政府聽到了嗎?
其實被譏諷為髮夾彎,並不可恥。可悲可恥的是已經知道錯了,卻不肯誠懇麵對,非要硬拗。我們理解,看到髮夾彎該彎就彎,等於是承認自己的錯,但願意有過則改之,還算是以天下蒼生為念,以解決問題為最終目標,也算是值得敬佩。就怕明明看到髮夾彎卻不肯轉彎,寧可「等見到棺材再說」,這就不是負責任政府所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