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在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
|||
2006年11月12日 20:32:48 來源:新華網 | |||
|
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 新華網北京11月12日電 在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2006年11月12日) 胡錦濤 同誌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集會,紀念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孫中山先生對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貢獻,我們永遠緬懷他為民族獨立、社會進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曆史功勳。 孫中山先生產生於他那個特定的時代,又給了他那個特定的時代以深刻影響。孫中山先生生活在19世紀後半葉至20世紀初葉,那時我們曆史悠久的祖國遭受著帝國主義列強的野蠻蹂躪和侵略,中國人民遭受著封建製度的腐朽統治和壓迫,中國的民族獨立受到嚴重侵害、主權不斷喪失,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不願意忍受奴役和壓迫的中國人民和仁人誌士在苦難中覺醒,奮起反抗,向著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抗爭。孫中山先生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 青年時代,孫中山先生目睹中國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境地,產生了強烈的愛國激情和極大的民族義憤,萌發了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形成了改變中國和中國人民命運的堅定信念。從1894年創立興中會起,孫中山先生為了“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全身心地投入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的革命事業,奔走於海內外,聯合各方力量,建立革命團體,從事宣傳鼓動,發動武裝起義。孫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高舉實現民族獨立自由和民主革命的旗幟,領導創立中國同盟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孫中山先生組織領導和他的革命精神感召下,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從而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製製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譜寫了古老中國發展進步的曆史新篇章。這是孫中山先生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建立的最具曆史意義的偉大功勳。 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終與時俱進。孫中山先生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以“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為自己的座右銘,強調要“內審中國之情勢,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眾長,益以新創”。孫中山先生注重學習世界上的先進知識和有益思想成果,並希望結合中國的實際用來改造中國。孫中山先生十分關注俄國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在世界範圍的傳播,敏銳地認識到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變革的重要影響,毅然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賦予三民主義思想以新的內涵。三大政策是孫中山先生的重要政治主張,是他倡導的民族民主革命從屢受挫折轉向成功、進而取得顯著成就的正確道路。 孫中山先生一生不懈奮鬥,始終堅韌不拔。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充滿著曲折和艱辛,經曆過許多風險和挫折。但是,為了“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以擁護國家及民眾之利益”,孫中山先生擲地有聲地表示,革命應“勇往直前,以浩氣赴事功,置死生於度外”。孫中山先生關心民眾疾苦,立誌為百姓謀福祉。他說“三民主義是為人民而設的,是為人民求幸福的”,革命“就是要除去人民的那些憂愁,替人民謀幸福”。孫中山先生始終站在革命鬥爭的前列,堅守他所認定的革命理想和事業,抱定為民眾利益而奮鬥犧牲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向各種逆曆史潮流而動的反動勢力展開堅決鬥爭,一往無前,愈挫愈勇,百折不撓。直到臥病彌留之際,孫中山先生念念不忘的仍是“和平、奮鬥、救中國”。 孫中山先生一生熱愛祖國,始終致力於振興中華。孫中山先生說自己“愛國若命”,“生平以愛國為前提”,充分體現了一位真正愛國主義者的偉大情懷。孫中山先生100多年前第一個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他畢生的追求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完全獨立和中國的民主統一,並通過中國人民自己的奮鬥,改變中國的貧弱處境,將中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孫中山先生在從事革命事業的同時,以廣闊的世界眼光觀察國際大勢,主張實行“開放主義”,“發揚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與諸民族並驅於世界”。孫中山先生親手規劃設計的中國現代化發展藍圖,體現了他的雄心壯誌和遠見卓識。 孫中山先生的一生,是為近代中國的民族獨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無私奉獻的一生,是為實現國家統一、振興中華而殫精竭慮的一生。孫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開拓進取精神和矢誌不渝的愛國主義情懷,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博大胸懷和放眼世界的開放心態,孫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堅強意誌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產。在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奮鬥的征程上,這一精神遺產仍然具有重要的啟迪和教育意義,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繼承和發揚光大。正是因為他對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傑出貢獻,孫中山先生始終在全中國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終受到全中國人民由衷的景仰。 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是大會會場。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 同誌們、朋友們! 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孫中山先生也始終把中國共產黨人當成自己的親密朋友。孫中山先生逝世後,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誌,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權,開展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開拓前進,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中國的麵貌發生了舉世矚目的深刻變化。撫今追昔,我們可以告慰孫中山先生的是,令他憂慮重重的舊中國積貧積弱的狀況已經一去不複返了,令他念茲在茲的中國人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他魂牽夢縈的中國現代化的理想正在逐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輝前景已經展現在我們麵前。 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需要我們繼續進行長期的艱苦奮鬥。我們要銘記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輩振興中華的夙願,繼續把幾代中國人為之呐喊、為之奮鬥、為之流血犧牲的民族複興偉業推向前進。 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積極推動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積極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 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大力弘揚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愛國主義精神,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的和諧,鞏固和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鞏固和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廣泛凝聚中華民族的一切智慧和力量,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奮鬥。 我們要堅定不移地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構建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共同創造人類和平與發展的美好未來。 同誌們、朋友們! 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曆史意識之中,正是這種意識才使我們能作為一個國家而被保存下來”。他還強調:“‘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今天,我們重溫孫中山先生的主張,更能體會到他始終不渝地維護國家統一的重大意義。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和神聖職責。海峽兩岸同胞血濃於水,骨肉相親。爭取和平統一,共謀複興大業,有利於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理應成為兩岸同胞包括各黨派、各團體為之奮鬥的共同目標。我們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兩岸中國人完全可以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以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重,以兩岸同胞的福祉為重,真誠相待、坦誠相商,精誠團結、熱誠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 我呼籲,兩岸同胞以及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攜起手來,共同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努力,共同創造所有中國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同誌們、朋友們! 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曆史的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曆程中為人類作出了偉大貢獻。今天,我們應該也必須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孫中山先生曾經這樣表述他對中華民族的期盼:“一旦我們革新中國的偉大目標得以完成,不但在我們的美麗的國家將會出現新紀元的曙光,整個人類也將得以共享更為光明的前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這是美好的前景,更是重大的責任。光明在前,任重道遠。我們不能懈怠,我們仍需努力。所有敬仰孫中山先生的中華兒女,包括大陸同胞、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緊緊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勇敢擔當曆史賦予的責任,共同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而努力奮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