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廢的台灣政治

荒廢的台灣政治

 
 
昨天我看到新聞提起蔡英文新出的個人著作竟然叫《英派》??^O^
 
我那時候,第一時間在家裏跟母親大喊說——蔡英文叫書名為《英派》是否【想要暗示】與日本國內的【鷹派】相聯係??哈哈哈
 
難怪蔡英文,或者民進黨這幾十天裏麵這麽【積極的】參與,談論,甚至與日本“協商”關於tpp協議
 
可是在這樣【緊要關頭】,國民黨隻是——全心全意“關心”——換柱的程序進程??
 
政治的厚顏無恥(又無聊),真是個【腦殘】——甚至,太像【自閉症兒童】了
 
以前民進黨鬧事反課崗運動時,您看國民黨【如此積極】批判民進黨的——政治黑手,甚至玩弄
 
可是如今,蔡英文與日本幾十天來這樣【熱情商談】TPP,以換取著參選勝利的【政治籌碼】——簡直是把台灣與日本“綁架在一起”
 
可是國民黨竟然【牛角】在換柱的意圖,與程序??——而不在乎這場的【貿易綁架】??
 
難道對於國民黨【意識形態】而言
 
隻有牽涉到政治與教育,民進黨的【台獨意識】才是——政治敵人?哈哈
 
但【關乎】貿易與經濟發展——那對民進黨的“台獨圖謀”,國民黨隻有是一隻眼開,一隻眼閉??!!!
 
這種【政治反應二元化】,算不算可以“詮釋成”——國民黨實際上向來都是與民進黨一樣【吃裏扒外】?
 
還是說,國民黨的心理,某種程度上,其實是【默認】民進黨對tpp的——台灣(交易)贖金??
 
 因為這兩三天,新聞也關注國台辦與陸委會之間關於海峽兩岸往來的【會麵議題】——陸委會表達了對台獨勢力的“堅決反對”
 
但是與此同時,台灣的經濟部長卻在法院上與其他立委談論關於加入跨太平洋協議tpp的【事宜】
 
而且蔡英文也一直“放話”說,若日本讓她當選2016年的女總統,就會與日本【積極】參與TPP的協議
 
如果國民黨這次,並沒有去批評對蔡英文那種媚日到“幾乎是”把台灣的未來貿易進程都已經【拱手】交給日本在相關協議之中的——政治互換意義上的經濟戰略命運之中
 
那麽嚴格來說,國民黨的政策本質甚至其【政治文化本質】,其實已變質成為——與民進黨沒什麽兩樣的【政治傀儡】了
 
我甚至可以認為,或懷疑,國民黨已經是或變成——另外一個民進黨的【幽靈附體】^O^哈哈恨
 
 
就正如常常【鬥嘴的】男女,鬥爭久了——也會【形成】感情。即使是沒有感情,也至少會有【某種程度的默契】哈哈
 
 
看來國民黨的【政治態度】其實是又要中國的貿易利益,又要與日本協議的“決策庇護利益”^O^——中國人向來都喜歡【左右逢源】哈哈
 
而且台灣的旅遊業發展,也有靠著從中國,香港,韓國而來的旅客的哈哈^O^
 
更何況,反對【換柱】的隻是那群的“挺住分子”——他們隻是群眾力量而不是【政治力量】
 
而且,嚴格來說,台灣民眾的政治意識都是由於【對領導人】的某某決定的【態度】——才能形成某種的抗爭運動,或社會運動
 
 
但是隻要政治人物並沒有【太過分或太誇張的】政策決定,隻要不是影響民生,或底層做生意的——那麽實際上,人民【向來】不管政治的變化與發展的^O^哈哈
 
 
很簡單的【觀察】嘛!當國民黨要換柱時,那些反對換柱聲音的那群所謂【挺柱人士】——我從新聞畫麵中看到的——竟然隻是大概三十多歲以上的【中年群】,並且【女士】竟然佔了大多數^O^
 
當中為什麽沒有【年青人】的反對聲音呢?
 
及當中為什麽沒有【成功人士】站出來“為柱”形成【製衡】國民黨的——主體力量呢?
 
 
我們不要【忘了】
 
 
這次的【台灣換柱】風波,完全是國民黨【內部】自己“一言堂”的決定所產生的——新聞
 
並沒有【外來】任何的力量“幹擾”
 
這樣的話,為什麽沒有任何【成功的企業人士】,站出來形成——挺柱的“中堅分子”??
 
用學術的話而言,也就是。。。。
 
為什麽【挺柱的】隻是中下階層的人,而且還隻是【人民】身份罷了丫——但台灣的【中產階級】,那些專門【監督】政治功能及其運行的代表人民力量的【社群】。。他們到底“在台灣”,死到哪裏去了??
 
不要忘了,在西方社會,沒有中產階級的【市民意識】社會形態,那西方就不可能存在——民主,自由與人權等等的——政治意識
 
看來台灣所謂的民主,自由,隻是一種【政治廣告】罷了哈哈
 
因為台灣那些有錢並且有【權力】的“中產階級”——也許已經依附在“政治架構”之中——即社會實體的經濟力量,甚至社會權力力量,都已經被政治力量【所並購】了
 
隻要看看,台灣年青人群的【哈日文化】的瘋狂,就能“反射到”這文化的——上層建築的【決策製定者】的文化心態,或者甚至其文化心機了
 
我甚至可說,台灣並沒有什麽影響的【思想力量】——隻有煩亂人心的【政治力量】得意
 
 
因為,我曾經看一篇論壇文章,在評論台灣的【政治素質】時就提到了這樣的“描述”——
 
 
在台灣,談論政治的動機,通常是為了娛樂、解悶、發洩,因而談論政治的態度,也經常就是輕率、衝動的。隨便罵兩句,罵政治人物、罵新聞事件、罵跟你不同立場不同意見的人,罵,是我們跟政治發生關係最常見的形式。
 
 
這篇文章的【原文】我已經忘記了出自於哪一處——因為我paste下來時,隻是“注重”那一個整體的【關鍵論述】哈哈
 
 
不過我也知道——有著什麽樣的文化素質,就會有什麽樣的【政治文化】格局^O^哈哈
 
 
所以我發現,要改變台灣當下的——政治爛攤子——幾乎就意味著要【徹底變革】台灣的“文化統治”
 
因為我曾經提到——因為台灣的教育基本上以【台獨影子】作為尤其是曆史課的“論調”,所以可以說在台灣每一個人【都具有】成為台獨分子的“潛在基因”,而間接反映了國民黨之中,也會有【某些人】潛意識上為“台獨影響”所左右的——精神取向
 
如此,我就隻專注於【揭穿】美日關係之中,【日本】在亞洲戰略上的【主要角色】——從而反映美國是如何“利用”台灣作為自己的【傀儡】
 
這是我從【石油美元】文章中看到的資訊。其中我要表達的是——美國是利用日本,達到東方與西方之間永遠【有距離的】經濟對比力量
 
因為在1970年代,歐洲中的英國與法國,都“不聽美國的命令”,擅自與中東地區【展開】石油貿易的往來協議——所以美國“在戰略上”意圖用以日本為代表的【東方經濟力量】來配合美國的“石油消費國聯盟戰略”,以【對抗】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對美國所采取的【石油武器】。內容我摘錄如下
 
“尼克鬆提出美國要與日本發展盟友關係,充分調動日本經濟力量。尼克鬆指出,建立西方聯盟十分重要,日本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在美國財力不足的情況下,可借助日本的經濟力量來維持其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如果不能同日本有效地合作,就不可能出現使東方的集體經濟力量相形見絀的西方的集體經濟力量,也就不可能在競爭中戰勝東方,美國要為在下一個世紀的領導地位做好準備”
 
以上我從《 殷蕾:1973年石油危機後的美國石油外交戰略 》文章 中(來源:《江南社會學院學報》
2014年3月)總結
 
70年代,以沙特為首的OPEC組織用自己的【石油武器】,對抗了幫助以色列國家的西方國家——促成那次的能源危機【波動到】,金融市場的“結構性危機”
 
後來美國開始積極與沙特為領導的阿拉伯國家進行了【一係列的石油外交政策】。那時,美國與其沙特簽署了一係列關於貿易,政治,與軍事,石油,工業的【合作協議】
 
然而,沙特的【勢力】不僅僅對其石油與能源市場起著定價與供應的主導性影響——而且【在伊斯蘭版圖內】也具有“教皇”的領導地位
 
如果說,環境影響人
 
那麽,如果懼怕中東的石油武器的威懾,而與中東主要國家開展石油與政治等等的【協議合作】——那麽就意味著,與中東施行“外交”接觸的西方【合作者】就必須【同時】把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政策與伊斯蘭教【傳播到】了西方各個國家!!
 
這次的歐洲難民潮,就能間接或者直接的【反映】,歐美政治與金融市場之間的關係——因為難民潮已經讓歐元區國家,在【援助協議】上發生或產生了【政治分歧】
 
其實這種政治分歧的來源,其實是來自於在【歐美西方】世界中,都把中東地區的“混亂”,與其伊斯蘭教勢力的【分化分裂】當作“一個敘事框架”來理解,詮釋——東西方文明與世界的不同
 
這像不像16世紀因為阿拉伯世界把古希臘的哲學,政治學,數學,與醫學【傳入到】地中海區域一帶,而導致了意大利的文藝複興的那段曆史時期??!哈哈
 
而且,在文藝複興的曆史變化中的前後一段時期,也有大量的【移民浪潮】哈哈
 
但我們似乎沒有人去研究——其中的十字軍東征,與文藝複興曆史前後的移民浪潮之間,是否其實存在著關聯的^O^
 
(一)
 
為了更深入闡明英美西方勢力與其中東之間的【石油外交貿易】關係,我必須從【市場】角度,讓大家明白連媒體與市場從來不曾【明示】的主導金融市場波動的下列“主角”
 
1)美國的國際能源IEA,與法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間有關係
 
2)華盛頓與德國的布魯塞爾之間也時常具有召開諸如【能源會議】的外交關係
 
因文章中提到——1974年2月華盛頓會議結束一個月後,能源協調組在布魯塞爾舉行第一次會議。會議決定成立四個工作小組,分別研究緊急能源分享、在鈾方麵的合作、節約能源和與國際石油公司之間的關係四個問題,及能源協調組及其屬下四個小組的工作進展。1974年9月20日,能源協調組決定建立國際能源署
 
3)美國的IEA是【歸權】在聯儲局能源署署長的【管理】之下,但是總部卻設在法國OECD的辦事處——但法國七十年代期間隻參加了【華盛頓會議】,卻沒有加入IEA
 
4)英國與其美國之前在能源合作的政策上是【統一的】,但後來由於美國在外交事務上【忽略】了英國而導致英國“全力支持”阿拉伯國家的反以色列政策
 
5)IEA組織是由基辛格所計劃的,主要是為了【聯合石油消費國】而與OPEC組織“抗衡”
 
6)七十年代,歐洲的主要國家英國法國與德國“不聽”美國的命令,而與中東地區進行了各自利益的【雙邊貿易協議】之際——美國就開始轉向東方一個靠著從中東進口75%發展自己國內工業化的【日本】,進行著經濟與軍事【聯盟】——目的就是借著當時財富雄厚的日本,在東方形成了文章中所謂的——讓東方集體經濟力量,【比不上】西方聯盟的集體經濟力量
 
7) 1972年以來,包括法國在內的一些西歐國家和日本相繼前往中東,向產油國提供工業品和技術以換取石油
 
8)而阿拉伯國家,卻用了石油武器實際分裂美國與西歐、日本的同盟關係,石油武器的使用促使西歐和日本製定形成了有別於美國的獨立的中東政策。
 
9)國際能源計劃協議要求一旦實施石油共享計劃,各成員國必須削減石油消費量,並在國際能源署已經同意的基礎上動用現有石油儲備。如果石油總供應量短缺12%,每個成員國必須將石油需求量減少10%。
 
 
從以九點的詳細分類與敘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基本模式】。
 
國際能源署IEA在還沒成立之前,就存在著【法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這也反映,或象征——當OPEC組織與美國在七十年代,因為爭奪石油市場而發生【危機】時——歐洲市場早已存在了【與中東市場】的石油開發貿易戰略關係了
 
當美國政治,是意圖用——與阿拉伯世界——進行【合作方式】,來製裁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對於“美元霸權”的【能源挑戰】時
 
美國其實透過IEA的【機構機製】來聯合歐洲市場上的——石油消費國家的市場——【對抗】著opec組織的石油武器威脅
 
但,由於國家發展的能源需要,會影響了國家的貿易及其策略,導致歐洲市場及其國家,都與美國意圖的政治策略【背道而馳】。產生了諸如英,法,日本等等都是“私下”與中東地區施行【雙邊協議】的能源交易
 
後來,因為美國無法【控製】歐洲國家對自身的【統一】,所以隻好一方麵把IEA機構“放在”法國的OECD之地,形成【歐美】關係上的“相互利用”又“相互監督”
 
但,美國又一方麵與【日本】建立起“外交關係”——但僅僅是借助日本的“財富勢力”【建構一個】東方與其西方【不斷拉開】的經濟集體力量的——相形見拙
 
但是,中東地區的OPEC組織一直用自己的【石油武器】,來【分化】歐美之間的——政策分歧→市場分歧
 
可是,OPEC又是需要美國的【軍事資本】輸出,來支持它自己的,與區域內不同教派的“武裝衝突”,又與以色列國家產生的【曆史心結】這兩者之間的——伊斯蘭勢力擴大利益
 
然而,當美國七十年代正策劃國際能源署時,兩次的會議都是來往於華盛頓與布魯塞爾之間穿越——所以可以說,美國的華盛頓與其德國的布魯塞爾之間,存在【秘密關係】
 
但是,由於IEA的總部是設在法國的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所以可以說法國的OECD與德國的布魯塞爾之間也是有【某種關係】
 
也許,美國與德國之間的秘密就是建立在——法國與德國的那個【某種關係】之中
 
這也可以設想成——德國其實與中東區域,有【密切的往來】
 
因為從凱恩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寫信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以便談論【重建歐洲新秩序】時
 
德國就從二戰到布雷頓森林體係的製定【之後】的曆史過程中,一直圍繞“馮克計劃”中所謂的——讓歐洲市場【必須圍繞】著德國的大規模生產計劃“運作著”——這也是歐洲的秩序統一的【曆史計劃】
 
當時馮克就說——“透過與歐洲國家締結長期貿易協定,企圖運用永續經營的生產製度,來使歐洲各國的經濟適用於德國的市場”——也就是說,馮克計劃歐洲內部的貨幣可按固定匯率自由執行兌換,隻控製對歐洲之外國家的交易;而帝國馬克被認為是歐洲貨幣的支柱,企圖減少貿易障礙,以便進行生產計劃
 
這樣【推敲】——如果一個國家發展離不開“能源”,而能源的戰略或計劃或“政策”又是【牽動了】股市,匯市與債市的神經線
 
那麽,當OPEC組織【控製了】石油市場,使歐洲市場的“國家能源需要”不得不【與中東】產生各種各樣的外交或戰略關係時
 
歐洲的經濟發展就與【中東市場】必然產生——緊密合作關係
 
如此,以歐美市場為主導的【金融市場】,必然【貼】在與中東市場之間的——緊張關係
 
而阿拉伯國家又是與伊斯蘭教領導地位的【核心宣傳】有關係
 
如此一來,石油戰爭與宗教戰爭是相互關聯的
 
如果金融市場,又常常被我們與其貨幣戰爭的【概念】相牽連
 
那麽,金融市場與石油市場之間的各種複雜關係,必然產生,甚至是構建著——石油能源化的宗教戰爭與貨幣戰爭,之間也有【某種關係】
 
就正如有些國家的政治人物,因為用【民族主義】而使國家陷入政治動蕩之中一樣,而導致——民族主義與政治動蕩,甚至國家分裂發生了某種的【市場聯係性】
 
於是乎,金融市場的曆史循環效應其實就是——石油戰爭,宗教戰爭與貨幣戰爭之間糾纏關係的【混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