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抗戰正在消逝的事實(圖)

馬英九出席抗戰70週年新書發表(林韶安攝) 馬英九出席抗戰70週年新書發表(林韶安攝)

民國三十八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戰區受降典禮於九月九日,由我國何應欽上將主持,日方則由在華派遣軍岡村寧次上將代筆簽署降書,我國政府為紀念抗戰勝利於九月三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後於四十四年通令改為軍人節,此為軍人節由來。

而今年為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除了官方活動外,坊間亦有不少應景書籍,如《被遺忘的盟友》、《最後的帝國軍人》及近期發表的《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等等,筆者一一拜讀後發現,對日抗戰實為不容易,除了簡陋的裝備去麵對日本強大軍力,軍隊內部亦分為中央軍、地方軍、八路軍之彼此的心結,部分將領為了保存實力,不願與日軍全麵戰鬥(如韓復渠,最後遭槍決),政府內部聲音並不一致,主張與日本談和(如汪精衛,後另組政府宣傳大東亞共榮圈勸誘中國人民投降),更組偽軍與國軍對抗,經濟方麵通貨膨脹,後方重慶又被日軍轟炸數年之久,國共武漢之間特務彼此殘殺,盟國又各懷鬼胎,羅斯福及邱吉爾甚至勸蔣中正和談,英國曾經為殖民地利益,要求中方出兵緬甸,又畏懼日軍攻打拒絕我方撤退進駐。以及作戰失利,國內一片失敗主義種種壓力下,換做你我,是有能力承擔?是投降輸一半?還是與神一般的對手周旋到底?這一念之差,你我之間的命運就不一樣了。 而近期卸任元首提出台灣沒有抗日,中共於九月三日舉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活動,有部分知名人士前往觀禮,引來國內輿論一片譁然,然而,為什麼誰抗日如此重要?為何中共積極的要奪取對日抗戰的話語權?除了維護政權的正當性外,如果任何一方妥協,話語權就會被奪走,而卸任元首否定抗戰言論,用單一台灣與中國地區分割,也極為不恰當。

我們知道國家戰略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心理戰等四項,而心理戰是人民普遍心理,必須凝聚全民共識,取得大眾支持。在台灣抗戰或是國共內戰似乎是另一陌生名字,書籍、戲劇甚至電玩亦少於其他冷兵器作品。而在中國大陸崛起後,民族情緒高漲,抗日神劇跟著泛濫成災,除了手撕鬼子、腳踏車摧毀火車,更有英國學者在找碴中發現,中國前年出品的電影和電視劇中,含有抗日劇情的約佔60%,單單一年在節目中被殺死的日本人,就達到7億人次,灌輸人民仇日心理,近期更有日本大學教授指出:中國領導階層祭出「日本」這張卡來凝聚民族團結,通常是政治遇難題,需穩固基礎才這麼做。可見中共除了宣傳對日抗戰功績外,更有其它政治因素盤算。

而撇開政治立場之因素,我們是否了解那段過去?如果當時蔣中正委員長沒有堅持抗日,我們或許仍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未必享有目前的生活。如果沒有對日戰爭拖住百萬日軍,中國投降,日軍投入歐洲戰場,德軍是否會戰敗,在物競天擇後我們的世界會變成怎樣?希特勒曾說: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瓦解他的文化,要瓦解他的文化,首先消滅他的語言。如果我們忘記那段過去,等抗日老兵都走了,還有誰記得哪段過去?或許數年後我們都忘了,對大陸鋪天蓋地的宣傳,我們該如何辯駁?有些人覺得與自己無關,不管我們的立場是否相同,我們都不得不重視目前正在消逝的事實。 *作者國立臺北大學畢,現役政戰中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