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依然是墓園探訪,有密集恐懼症的同誌請慎點圖片。
來台前我查了查閻錫山故居,因為記得有篇報道說他當年帶到台灣的山西籍老兵替他在陽明山上守墓幾十年。查完了後我的考據癖發作,又順勢查了另外一些國軍高級將領的歸宿。於是發現了這個我在台灣最後探訪的地方-位於陽明山巔的“國軍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
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原是高爾夫球場用地,因終年大霧而放棄開發成為公墓區。它最高海拔達699米,總麵積為 226公頃,實際開發墓區約有 78公頃,並大致分為土葬方式的示範公墓區,及火葬方式與祭祀行禮用的忠靈殿兩部分。 啟用於1982年的國軍示範公墓依其死者階級分為特勳區、上將區、中將區、少將區、上校區、中少校區、尉官區、士官長區、士官區及士兵區共 9417名穴位。因申請條件寬鬆,申請者眾,該墓區今除了特勳區與士兵區之外,幾乎全部額滿。
如想申請特勳區進入申請者需具備“生前獲頒國光勳章、青天白日勳章或有其他足資矜式經明令褒揚之忠烈為”資格。所以蔣緯國以皇子,皇弟之身也沒有資格進特勳區,隻以陸軍二級上將身份葬於上將一區。特勳區裏目前埋葬了一位前總統(嚴家淦)、十七位武將總共十八位,也有“十八羅漢鎮五指”之說。 大陸比較熟知的葬於這裏的名將有:接受日本投降的何應欽;指揮長沙大捷的抗日名將百歲老人薛嶽;丟了南京的湯恩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之一的顧祝同;參加過古北口戰役,淞滬會戰,騰衝戰役的名將黃傑;在大陳島海戰中戰勝共軍的梁天階等。
值得一說的是特勳區內的黃伯韜、胡長清、邱清泉、陳濟棠墓為衣冠塚。而黎玉璽(八二三金門炮戰的名將)是夠資格進特勳區的,但他死時因為不能接受當時總統陳水扁為其寫墓誌而放棄了進特勳的機會。
從我在網上的查詢,似乎沒有看到大陸關於這一墓園的報道,即使是台灣的網站也隻是零星的隻言片語。而且要想借助公告交通抵達似乎非常困難,所以來台前也隻把它作為備選項目,幾乎放棄。幸運的是,因為清明節的緣故,國軍開了免費的接駁車,我於是很幸運地跟著一眾家屬摸上了山,順便瀏覽陽明山風光。
據說原來選到五指山當兵的都是家裏有點玄學背景的,比如道士,乩童或者神職人員(容我這裏大笑三聲!)。新一代的兵裏挑出這樣背景的可能越來越少了,於是就亂入了,連家裏是殺豬的都有(再大笑三聲)。在山下等車時,有個頗幼齒的阿兵哥維持秩序,極之甜糯,排在我前麵的老太太至少有七十歲了,他一口一個小姐您好,聽得我牙酸倒了一半。
墓園很大,此時正值杜鵑開放,遍野綠色中紅白花朵相間,並沒有我想象的淒清之感,也許是因為這清明期間車來車往的人間景象吧。墓園的中心是蔣經國題字的紀念碑,旁邊是服務站,居然還可以無線上網。裏麵有特勳區重要人物的照片,說實話嘈嘈切切的人聲中實在比較難有追思之情。出了服務站,向陽的坡上,最高處從西到東排著嚴家淦和眾位特勳的墓園。翠柏環繞中,墓碑的金字反射著正午的烈陽。我一個個地看過來,遙想著他們或長或短的人生,飛揚鐵血,戎馬倥傯的征戰後,他們的結局在這裏又如此地一致 - 從墓碑的尺寸到鬆柏的棵樹。或許有老友的陪伴是最後的慰籍吧。
漫步時巧遇顧祝同的後輩來祭拜,簡單交談後被告知是姐妹三人,應該是從美國過來向父親獻花的。我回去後查了查,顧祝同有兩子八女,不知道這三姐妹在大排行中位列第幾。
兩蔣原來也是準備在五指山落土為安的,這裏也預留了他們的墓園。但蔣家後輩似乎更希望他們能回浙江老家安葬,而政治上現在仿佛又不現實。所以這裏隻有鐵鎖將預留的墓園深鎖。照片中黑色高牆所圍就是。
這次來台,我前前後後看了不少名人墓園,一方麵是多年的曆史考據控的發作,另一方麵也是想追古思今,探索人生的意義。在我們短短的人生旅程中什麽重要值得留下,什麽風輕雲淡不用為之縈係。
最後就用於右任的詩章來結束這一台灣係列筆記吧: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隻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