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的“天涯何處無芳草”

來源: 張誌軍 2015-04-19 05:04:2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603 bytes)

   

  說起這句“天涯何處無芳草”,不少人都以為這是描寫男女失戀後的詩句,尤其是遇到身邊的朋友失戀後,腦子總會忍不出蹦出“天涯何處無芳草”的話來安慰朋友,意思就是說,天底下到處都有好戀人,何必為失去一株“小草”而傷懷呢。當然,如果僅從字麵上理解,這樣的解釋並不是沒有道理,但如果從該詩的全文來看,則是對“天涯何處無芳草”一種誤讀。

  該句詩詞出自於宋代蘇軾之手的一首《蝶戀花?春景》,全文詩詞為:“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裏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原意是指春光已晚,柳絮漸少,但是天涯到處還有綠草茵茵,還有另一番情致。據悉,這首詞是蘇軾在仕途不如意時所寫,雖然有長籲短歎,也有豁達之語。該詩詞借助“春景”來抒發“繁華易逝”, 借“多情卻被無情惱”的意象,寓有對朝廷一片癡心卻被貶官遠謫的惆悵,含蓄地表達出作者仕途坎坷、飄泊天涯的失落心情。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四十三歲,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蘇軾是詩人,筆端常帶感情,即使官樣文章,也忘不了加上點個人色彩,結果卻被“新黨”抓了辮子,說他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結果這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上任才三個月,就被禦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台詩案”。烏台詩案這一巨大打擊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曾險些被殺,後多虧王安石上書求情,蘇軾才從輕發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當地官員監視。後來,蘇軾的仕途一波三折,先後到常州、登州、杭州、密州等地任職。該詞的具體創作年代不詳,而從該詞的內容來分析,此時的蘇軾正處人生人低穀,借助“春景的繁華”來渴望政治的清明。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