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大陸媒體聯合采訪時說,“一個中國的內容是什麽?”這才是大家關心的。
柯文哲3月30日接受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和中評社等大陸媒體聯合采訪,在被問及“如何看待‘九二共識’”的問題時,柯文哲表示,“事實上,在當今世界上並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所以一個中國並不是問題。”
柯文哲表示,以台灣的現況,不少人對“九二共識”的內容仍不太清楚,“包括過去的我”。他指出,“一個中國”的內容是什麽?這才是整個世界比較關心的。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範麗青31日就台北市長柯文哲受訪發表對兩岸關係看法應詢表示,我們注意到了相關報道。2008年以來,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一係列重要成果。柯市長的表態,有利於台北市與包括上海市在內的大陸城市交流合作。我們對此表示讚賞。
在談到今年初接受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專訪發表的“兩國一製”和“殖民文化論”以及所引發的爭議時,柯文哲說,“所有刺激或無益於兩岸善意增加的言論都是不必要,必須克製,這也是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領導人應該要做的。”
柯文哲說,兩岸交流的目的應當是促進交流,增加善意,前提是互愛、互信、互諒。互愛就是兩岸一家親;互信是在互相相信的基礎上,共同追求兩岸人民更好的未來,而不是做一些破壞兩岸互信的事情;互諒是能夠互相體諒對方的為難之處。
關於“殖民文化論”,柯文哲表示, “我的原話是‘我們發現被殖民愈久的地區,他的文明程度比較高,這還蠻丟臉的’。事實上,我是在表達對殖民曆史的負麵看法,但是被斷章取義以後,造成我讚揚殖民曆史的誤解。
談及自己願當兩岸關係新突破口的具體考慮時,柯文哲表示,過去兩岸交流有成功的地方,但也有缺點。日後兩岸應該采取多麵向、多元化的交流方式。
柯文哲指出,國民黨跟中國大陸交往,讓台灣人民感覺是一種複雜的政商關係,認為利益都被權貴和財團獨享,一般人民並未受惠,而民進黨又受限於意識形態,對中國大陸充滿不信任甚至敵意,造成兩岸關係停滯不前。
柯文哲說,“我既不是國民黨也不是民進黨,沒有這兩個政黨的包袱,因此我的出現,甚至我帶領的台北市和大陸的來往,會是突破兩岸僵局的機會,使大陸和台灣有更好的交流和發展。”
柯文哲表示,他這樣做,肯定有些人有不同看法,但不去做,就不會有突破。“為了兩岸的和平和民眾福祉,我願擔當,就像外科醫師治病一樣,讓結果來證明。”
柯﹕斷章取義
針對陸媒專訪他有關“九二共識”的報導中強調“一個中國並不是問題”,被認為是對“九二共識”已退讓,柯文哲31日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說,這是斷章取義。
柯文哲表示,他當時對大陸媒體說,“你們老是說一個中國,對我們來講,要不要先說一個中國內容是什麽”。
柯文哲說,兩岸是否是一個中國,重點是要看內容是什麽,而非看符號。兩岸來往重要的是內容,而不是符號。他的一貫想法就是,重點是內容,不是符號,“斷章取義,我就完蛋了”。
台北市政府發言人林鶴明特別將柯文哲發言內容完整重念一遍,柯文哲發言的原文是﹕“事實上,當今世界上並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所以一個中國並不是問題,但更重要的是所謂一個中國,它的內容是什麽?這才是整個世界比較關心的”。
“一五新觀點”
針對兩岸關係,柯文哲曾提出“一五(2015年)共識”取代“九二共識”,但他在這次專訪中改稱“一五共識”為“一五新觀點”。
在聯合專訪中,柯文哲表示,尊重兩岸過去已經簽署的協議和互動的曆史,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以“”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原則,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精神,促進交流、增加善意,讓兩岸人民去追求更美好的共同未來。
柯文哲說,“這是我目前想法,可以簡稱為‘一五新觀點’, 大家可以來討論,如果有共識就變成‘一五共識’”。
統獨模糊空間
“九二共識”是台灣陸委會前主委蘇起在2000年提出,是國民黨目前主要的中國大陸政策方針。
國民黨認為,“九二共識”即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概括。但是,中國大陸隻承認“一個中國”,反對“各自表述”,並認為“九二共識”即是“雙方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
不但兩岸對“九二共識”解讀不同,台灣內部同樣爭論不休。
民進黨認為,“九二共識”是國民黨與中國大陸當局私下形成的默契,並未經由民主的法定程序認可,不予承認。
根據台灣部分媒體的解讀,相較之下,柯文哲的說法似乎在創造一個模糊空間,以迥避“九二共識”或“一個中國”,台北仍可與大陸保持交流。柯文哲“兩岸一家親”之說,就是一種試探性的做法。這是否會給最大反對黨民進黨帶來啟發或是壓力,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