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香巴噶舉的創立者?

來源: 香巴文化 2015-01-28 19:01:5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7908 bytes)

1?開派祖師瓊波浪覺?

寫香巴噶舉,須從瓊波浪覺寫起,欲知傳承之殊勝,先得明白香巴噶舉之傳教祖師。上師殊勝,非肉體殊勝,是教法殊勝。欲知教法殊勝,先須察其源頭。?

關於瓊波浪覺的求法和證悟的故事,我已寫成《無死的金剛心》。著此書時,我沒有了二元對立,得到了曆代上師的加持,文如泉湧,發於自性,書中有許多空行母的道歌,講述了瓊波浪覺少為人知的證悟過程和傳奇經曆。?

對這本書,北京大學碩士、人民文學出版社某報主編陳彥瑾女士這樣介紹:

《無死的金剛心》是一部關於尋覓和求索的心靈小說,也是一個已被世人遺忘的藏地瑜伽大師的靈魂傳記。作家雪漠依托自己二十多年瑜伽修行的生命體驗,穿越時空隧道,與北宋時期的雪域玄奘瓊波浪覺對話,向世人揭開了一段塵封的藏地往事。?

瓊波浪覺是西藏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被認為是雪域的玄奘大師。他於二十八歲時毅然放棄本教法主之位,攜帶黃金多次赴尼泊爾、印度求法,先後拜一百五十多位佛學家和大成就者為師,在外道的屠刀揮向印度文明之前,將佛教的諸多教法和顯密經論帶回了雪域。回國後,他在西藏的香地創立了香巴噶舉派,興盛時出家弟子逾十萬。?

本書著重講述瓊波浪覺赴尼泊爾、印度求法的經過,其中充滿無數的傳奇,如被誅法追殺、被狼群圍攻、跟尼泊爾“女神”相戀、跟空行母司卡史德雙修等等,更通過沿著佛陀一生的足跡朝拜藍毗尼、鹿野苑、王舍城等諸多佛教聖地,再現了古代印度和尼泊爾的社會風情、宗教文化,重寫了佛經記載的諸多史實和故事。?

本書側重揭示瓊波浪覺求法和朝聖過程中的靈魂求索與心靈曆練,寫了一個凡夫如何戰勝自我、實現心靈自主和靈魂超越的詳細過程,其中不乏命運的考驗、生死的抉擇、情魔的糾纏、歧路的掙紮、智慧的證悟,以及對世俗情愛的艱難超越,更有許多不曾廣傳於世的古印度神秘瑜伽教授。?

本書依托了雪漠二十年瑜伽修行的生命實踐,其生命體驗遠遠超過了一般學者,其中不乏超自然色彩的神秘敘寫,更滲透了作者證悟的智慧光明,被有關專家譽為“用生命和智慧敘寫的力作”。?

 

2?求索的大師?

對瓊波浪覺,漢地有多種譯名,此處不贅。所有名,不過是個符號而已,不必執著。我的長篇小說《獵原》中,那豁子女人就代表了我的這一觀點。書中的她一直沒有名字,當人問她姓名時,她說:

一個名字,認啥真?天名字,地名字,百年後還是沒名字。除了福大的外,一茬一茬的人,名字比身子爛得快。

所以,那名字,咋譯都成。比名字重要的,是精神。?

關於瓊波浪覺,筆者曾寫過一段文字,錄在下麵,幫助讀者了解這位大師:

多年來,我的心頭一直縈繞著一個求索的身影,他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位偉大人物。但因為獨步千古的超邁,他不能在逝去的千年裏贏得更多的知音。於是,在歲月滄浪的衝刷下,在曆史塵埃的掩蔽下,他的名字漸漸淡出了主流文化的視野。?

在中印文化的交流史上,我們總是提到玄奘等大師。是的,玄奘大師以他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光照千古的凱歌,那旋律之壯美,稱得上驚天地泣鬼神。但在漢語文化體係之外,也有一些光照千古的大師,跟玄奘大師一樣,他們同樣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遼闊壯美的文化凱歌。瓊波浪覺就是這樣一位大師。?

他拋棄優裕的生活,翻山越嶺,爬冰臥雪,多次前往印度和尼泊爾,他在一百五十多位文化大師處參學。他像蜜蜂采蜜那樣,將古代印度尼泊爾文明中精華部分帶回了中國。百年之後,當外道大軍的屠刀將印度燦爛的文明淹沒於血泊之中時,智慧和文化之光卻在喜馬拉雅山另一麵的大地上生根開花了。像無數條百川入海的文化小溪一樣,它同樣成了中華文明的有益養分。?

正是有了像瓊波浪覺這樣為人類的文明而忘身的人物,中國文化才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

但歲月的滄浪無情衝刷著曆史,至今,已經沒多少人知道那位大師了。便是在他的弘法之地,大眾也已忘記了他。20089月,我跟幾位朋友專程前往西藏南木林縣。在那個蝸居在山窪間的小縣城裏,很少有人知道這兒曾活躍過一位光照千古的偉大人物。當我們問詢那一個個行人時,他們都木然地搖著頭。瓊波浪覺曾修建的寺院,同樣成了一個陌生的符號。幸好有一位熟知當地情況的司機的導引,我們才見到了那個曾在曆史上發過大聲的所在:香匈寺。但除了呼嘯如怒龍的河水外,這兒已看不到一點兒喧囂的氣象了。所有曾經輝煌的建築已經被無常的法則衝洗得一幹二淨了。那座小廟也寂寞而冷清,隻有一個年輕的僧人在守候著它。廟中的佛桌上放著一個石頭,上麵有一個下陷的足印,據說那是瓊波浪覺幼年時踩下的,顯示了一代大德在瑜伽修煉上的高深證悟。無論歲月之水如何無情,那足印,仍是穿越了千年的風雲,一直走進我求索的生命裏,成為我寫作《無死的金剛心》的一個極好的緣起。?

現在,全球化浪潮已破門而入了,連許多西方民族文化也不可幸免地將要成為過去,中國傳統文化更是麵臨著被淹沒和同化的危險。雖然那種席卷而來的大潮能讓我們感受到別一種全新的文明之火,但同時,我們也發現,那些來自另一個文化時空的東西卻無法洗去我們心頭的熱惱。伴隨著豐富的物質生活的,還有一種慘白和無奈。我想,我們在迎接那時代浪潮的同時,還必須撥亮我們的眼球,回眸我們的傳統文化。這意義,已經完全不同於人們所說的“搶救”了。因為從真正意義上來說,並不是我們在搶救傳統文化,而是傳統文化在搶救我們。因為中國善文化中獨有的精髓,是真的能讓我們在熱惱中得到一份清涼,在惶惑中找到一份依怙。?

我就是從瓊波浪覺給我的啟迪中得到清涼的。那位求索了半生才證得真理的大師於是成了我生命的圖騰。他雖然沒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他用他的一生實踐了它。我每每在心靈的光明境裏見到他,他時而走過充滿荊棘的戈壁——我甚至還能看到那些黑色的石子眼睛般望著他,裏麵充滿了不解;他時而登上峭峻的雪山,那裹著雪粒的白毛風一波波裹向他,欲將他裹下深不見底的懸崖——我甚至看到疲憊之極的他裹緊身上的皮襖,行走在異國的土地上,那兒充滿了各種修道者,他像蜜蜂一樣穿行於諸多的信仰之間,尋找著能使自己靈魂清涼的究竟智慧;我還在一個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裏看到了他,他苦心誌,勞筋骨,形銷神醒,那雙渴求智慧的雙眸裏充滿了光明;我看到十數萬人簇擁著他,外現上雖然顯赫無比,但他仍是那個時代最孤獨的靈魂。他證悟的智慧孤標千秋,發出無量光明,成為能清涼人類靈魂的滋養之一。?

他,便是瓊波浪覺。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個抹不去的符號。瓊波浪覺是人們對他的尊稱,意為瓊波族的瑜伽大師。?

在一片空明之中,我看到了瓊波浪覺。他雙眼寒星般朗然,目光顯得很深邃。我靜靜地望著他,他也望著我。我們的思維穿越了時光的隧道,跨越了千年,相遇在一個叫紅雲窟的鬥室裏。後來,我將這鬥室命名為“光明大手印精舍”。?

那便是我涼州的關房。?

在那個關房裏,我度過了一生中最美的時光。我第一次“明白”的過程,就發生在那兒。在那裏,我修過八年小乘禪定,修了十二年光明大手印,除了個別的例外,我幾乎與世隔絕地生活在那兒。在嚴格地按瑜伽士的要求修煉之餘,我還以寫作的方式禪修或是以禪修的方式寫作。所以,當有人說,你竟然用二十年時間寫了一家農民?我這樣回答:不,我僅僅是用二十年時間“完成”了我自己。當然,我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更高意義上的“完成”,會在我日後的生命裏發生。?

就是在那個我名之為“紅雲窟”的所在,我相遇了瓊波浪覺那深邃的目光。我真正地讀懂了瓊波浪覺。在那兒,我完成了《大手印實修心髓》。?

我用二十年的時間,才一步步走近了他,才終於觸摸到他那強健的胸脯上仍在激昂跳動的心髒。我像一滴水融入大海那樣撲了進去。我感到一種劫火般的大樂和光明,它燒去了我心中所有的汙垢……

3?阿莫嘎的授記?

在措如·次朗的《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宗教文化出版社)中,談及了香巴噶舉的曆史淵源。書中將瓊波浪覺譯為“瓊布南交”,將奶格瑪譯為“妮穀瑪”:

兩位從金剛持聞法的智慧空行母妮穀瑪和樂成空行母、十二位殊勝上師和四位根本上師等一百五十位善巧成就者的智慧精華和無餘法庫究竟《五具》為克珠·瓊布南交所受取。也就是這位克珠·瓊布南交雖然先後善巧本教和寧瑪派而獲得成就,但由於已到發願修習菩提之時,故從聖地天竺求得了顯密的甚深教法。由於將宣說猛厲火的究竟《喜金剛》、業印究竟《上樂》、幻身光明究竟《密集》、夢境究竟《摩訶摩耶》和功業究竟《怖畏金剛》等五本續正修為身的五處,故而安住於與射箭士夫諸證得智身者無二無別的成就地的他便於後藏葉茹香的雄雄地建立了道場。從此,香巴上師和諸繼承者遂以香巴噶舉著稱。?

瓊布南交享年一百五十歲。若將其以不可思議的大神變大轉無邊法輪的彼等道規加以歸攝,就總攝為講、辯、修的三種道次第。其中講解的道次第,就是如理講解經及其論、續及其釋續。顯乘是如理講解四大宗派,金剛乘是如理講解四大續部。辯論的道次第,雖然也受學《因明七論》等晚期推理者的規理,但主要如前輩因明學家所共許的那樣,是以四大因來確定三性並將量也分成現量、比量和信許量等三種後,決定和進行答難。修習的道次第,就是將以共同與殊勝的要領修持三十七道品的方法攏攝為訣竅後,宣說因位波羅蜜多乘和果位金剛乘的一切修持。所以,作為一位雪域出現的開宗導師,以其法門無邊和建樹無比而令人不可思議。從此等一切之中隻有後者一種修習的道次第的心要精華留存至今,此亦稱作妮樂二空行母之金法為根本的五法類,即妮穀、樂成、金剛座主、梅哲哇和羅睺羅的五法類以及諸零散的訣竅等。

在佛教史書中,一向把瓊波浪覺寫成香巴噶舉的開派祖師。這種說法是對的,因為香巴噶舉教法雖源自奶格瑪,但直到瓊波浪覺起,才開宗立派,大盛於藏地。在藏傳佛教中,瓊波浪覺同密勒日巴一樣,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

瓊波浪覺住世時,正是藏地佛法大弘期,其高僧大德多如群星,如噶舉派祖師瑪爾巴和密勒日巴,如大威德首傳祖師熱羅多吉紮,皆是獨步千秋的人物。在大師林立的時代,瓊波浪覺能卓然立於其中,自成一家,立千年不朽之功德,殊為不易。?

瓊波浪覺是西藏雍擁人,生於公元990年,命相中占四虎:虎年,虎月,虎日,虎時。按藏地說法,這樣的生辰,主大貴。瓊波浪覺出生的地方叫瓊寶溝,他的父親叫達傑,母親叫紮西吉。父親的種姓很顯貴,有皇族血統。?

瓊波浪覺降生時,為一蛋形肉團,諸佛菩薩現身,降水沐浴,蛋裂嬰出。佛門有種說法,卵形生者,多是八地以上菩薩入世應化。?

相傳,瓊波浪覺降生後,印度大成就師阿莫嘎便從空中飛來,給瓊波浪覺灌了長壽佛頂,並囑咐道,這孩子,非尋常嬰兒,他是一切有情的依怙主,當善撫養。不幾年,阿莫嘎又飛來授記:長大後,你應去印度,得諸大聖傳承後,會饒益有情,今後,你當修奶格五金法,中脈五輪會顯出五大金剛的壇城。你會住世一百五十年。?

瓊波浪覺的父親是本教的著名上師,聲名卓著,前來求法的人很多。本教俗稱“黑教”,漢語裏也有叫其“崩崩教”的。它的曆史也很久遠,自古代就盛行,至今尚有道場。學術界習慣於把它劃入原始宗教,它和漢地的巫教很相似,崇拜鬼神和自然物。《本教源流》稱,“黑教開始傳播於現在阿裏三區之一的向雄地方,舊名古蓋”。本教的創教祖師叫本·馨饒米伯耶馨,後人簡稱馨饒。在藏地的曆史上,本教曾擁有很大的勢力。達瑪讚普時,曲水索橋旁,有座叫絳洋貢卻的本教寺院。該寺在鼎盛時,常住本教徒達三萬多人。佛教傳入時,曾與本教有過異常激烈的衝突,蓮花生大師的傳記中有很具體的記載。經蓮花生大師降妖伏魔後,佛教才得以戰勝本教,在西藏紮了根。至今,在許多地方尚可看到本教的活動,每年的藏曆四月初一至十五,本教都會舉辦香會。它的主神叫滾杜桑布,根本大寺則位於西藏原工布地區的覺木宗境內曲拉康寺東麵。本教徒要學習本教三經和五部大論。前不久,在布達拉宮的書庫中發現了本教的五部大論木刻本,有三十部,有學者稱是宋代刻本,可見曆史悠久。曆史上的本教大寺絳洋貢卻,極重學術研究,誕生過許多學者,有些人已死去幾百年了,但仍被三大寺的僧侶尊稱為格西拉。?

瓊波浪覺天資聰明,十歲時,就學會了梵文、藏文的拚寫。從十三歲開始,他就學習本教經典和教法,不幾年,就通曉本教所有經典,精通了所有法術,成為遠近聞名的本教法師,前來求法者極多。?

4?舍法主之位攜黃金求法?

因本教法門無可信的傳承,也不是來自神聖的印度,瓊波浪覺漸生厭離之心。?

一千多年後,一個叫麥克斯·繆勒的著名學者發出過一通感慨:

如果有人問我在什麽樣的天空下,人的心靈……對生命中最重大的問題作過最深刻的思考,而且已經對其中的一些問題找到了解答,是值得被那些甚至研究過柏拉圖和康德的人注目的——我就會指向印度。假如我再問自己,對我們這些幾乎完全受希臘人、羅馬人以及閃族之一的猶太人的思想所教養的人來說,什麽文獻最有匡正的效果,而最需要它使我們內心生命更完美、更全麵、更普遍。事實上是更人性化的一種生命……我會再度指向印度。?

——休斯頓·史密斯《人的宗教》(海南出版社)

讀了上述引文,你也許就明白瓊波浪覺為什麽會作出那樣重大的選擇。?

一天,瓊波浪覺將本教法交付給一個弟子掌管,離開本教。公元1018年,他從寧瑪派大喇嘛榮律桑格學習《大圓滿心部法典》。次年,再跟噶舉派削瑪埃學習大手印教授,但瓊波浪覺並不滿足,不久,他變賣家產,換得黃金,前往印度,開始了漫長的求法之旅。?

多年來,我的心頭一直縈繞著一個孤獨求法者的身影,我一直想將這一圖騰用文學的形式表現出來,他既是古往今來所有求法的大德,更是我的上師瓊波浪覺。後來,我寫了《無死的金剛心》。而在長篇小說《西夏咒》中,我寫了一個孤獨的靈魂求索者“瓊”。寫他時,我眼前晃動的,也是瓊波浪覺的影子。?

幼年的瓊波浪覺經曆的第一個人生關口是“舍”。要知道,他決定求法時,已是精通經典和法術的本教大師,聲名遠播,財源滾滾,萬眾敬仰,風光無限,世間事業已水到渠成,隻等坐享。他此時的舍,意味著舍去家族的顯赫,舍去祖輩的蒙蔭,舍去既得的威勢,舍去成山的金錢,意味著他從榮耀和顯赫,變得一無所有。紅塵中,一個小小的科長位置,都有千百人去爭;一點微不足道的蠅頭小利,都有千百人去搶;一點螢火蟲般的虛名,都有億萬人趨之若鶩,何況本教的法主之位。?

但瓊波浪覺舍了,他舍去了現世暫時的榮耀,而成就了千古不朽的功業。若沒有這一舍,佛門會失去一個獨步千古的大師,本教至多添一個並不重要的名字而已。當然,更有可能,他已被曆史塵封,找不到一點蹤跡了。?

他的大舍,成就了他日後的大取。小舍了暫時的小實惠,大取了千秋大功德。?

上海東方網“文學會館”曾請我做嘉賓。有人問我,一個作家,最應該做的是什麽?我告訴他,是舍。舍棄名利,舍棄欲望,舍棄貪婪,舍棄繁華,舍棄現實虛幻的一切,舍棄一切令靈魂浮躁的外現。隻有外現對靈魂的誘惑完全消失之後,智慧的靈光才可能顯現。人的生命是一根繩子,每一次對外物的追求,都會使繩子縮短。而要想讓某個事業達到頂峰,需要全力投入最大的生命長度。你要在死神追到你之前做完你該做的一切。而隻有舍,才能讓你的生命擁有最大的可塑空間。?

瓊波浪覺教我學會了舍,香巴噶舉教法也教我如何做到最大的舍。?

舍是諸善之源。舍是打破自我小瓶,融入更大空間的前提;是拋棄“小我”,證入“大我”的關口;是破除我法二執,成就永恒佛果的根本。為了這個“舍”字,曆代大德言傳身教,留下無數故事。佛門的“舍”之精神,以故事為載體,從遠古流傳至今,並流向遙遠的未來。翻開佛經,這類故事汗牛充棟,不可勝數,如舍身飼虎,如割肉喂鷹,或舍王位,或舍權勢,大德們視富貴繁華如牛糞草芥,終而成就不朽功德。?

以慧眼相觀,既得之現世利益,其實如蝸牛之殼,束其形體,拘其精神,視大千世界於無物,眼中所見,唯蠅頭小利,其生也,如負殼蝸牛;其死也,如蒼蠅掠空;其樂也,如狗嚼己舌;其悲也,如夢中丟物。熙熙者為名而來,攘攘者為利而往,喧囂於浮塵之中,吵鬧於蜃樓之內,不知生之將逝,不知死之已近,不知人身之難得,不知覺法之罕聞。其名為人,實則為混世蟲也。?

關於舍,藏傳佛教中有許多故事。一天,巴楚仁波且給諸弟子傳法時,來了一位信眾。他對巴楚仁波且很有信心,他很想供養巴楚,但又知道對方不接受信眾的供養。於是,他想個法子,拿一塊銀子,騎馬馳向靜坐在草原上的師徒們,到近前,將銀子放在巴楚麵前,說:“上師呀,這銀子供養你。請保佑我別墮入三惡道!”說完打馬馳向遠處。傳法結束後,巴楚和弟子們離開了那塊草地,誰也沒望銀子一眼。還有一次,巴楚仁波且為信眾講《入菩薩行論》,一位老人供養了他一塊馬蹄形的銀子,被一個小偷看到了。一個星期後,上師講法圓滿,離開那兒,小偷惦記那銀子,遠遠地尾隨了。到夜裏,他發現巴楚仁波且熟睡了,就摸到近前,翻其行囊,卻怎麽也找不到馬蹄銀。巴楚仁波且被窸窣聲驚醒後,問:“你找啥?”小偷嚇得就逃。巴楚笑道:“你跑啥?可憐的人,你咋能叫外物把自己搞成這樣呢。你是不是找那銀子?如果是找那銀子,你就往回走,走到白天我熬茶的那兒,我用它支過我的茶壺。你仔細找,說不準還在呢。”小偷將信將疑,但他已搜遍了巴楚的行囊和衣服,真沒發現銀子,就沿原路返回。到天亮時,才到了巴楚說的那地方。果然,他從幾塊被火煙熏黑的石頭中發現了銀子。小偷大驚,歎道:“世上竟有這等人物!這才是真正的大成就師呀。我偷他的東西,會墮入地獄的。”他對巴楚生起了極大的信心,發力窮追,追上巴楚。巴楚笑道:“我沒騙你吧?你已經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又追我幹啥?”小偷跪在地上,懺悔道:“你是真正的喇嘛,我不該偷你的東西。”巴楚說:“你不用向我懺悔,那銀子我也沒用,就送你吧。以後,別再偷別人的東西。多祈請三寶吧。”後來,人們發現了小偷,對他又打又罵。巴楚斥道:“你們別打他。那是我弟子,打他如打我。放了他吧。”?

藏傳佛教中的許多大師,舍名舍利,舍棄了許多現世利益。因其大舍,方有大得,終而成就無上佛果。?

塵世茫茫,混世者如夏湖之蚊蚋,嘯卷如雲,秋風一掃,則不見其形跡,故陳子昂歎道:“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斯人以此一詩,便足以獨步千古。但真正的覺者並不孤獨,前有前賢,後有後生,超越時空,與千秋同樂,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齊一。舍棄一己者,得到的,是與法界成一體,與眾生為一脈,遂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我不羨帝王之富貴,不慕大帥之威武,不敬商官之熾焰,不圖石崇之奢華,卻仰慕舍卻一切實惠、潔身走向未知的瓊波浪覺,也敬重破除所有執著、心身皆無掛礙的密勒日巴。密勒日巴圓寂時,隻留下一把刀子、一塊布、一塊糖,叫弟子們分。他留下了字條,說:“用這把刀,切這塊糖及割這塊布,它們永遠都不會被切完的……如果有人說密勒日巴有金子,那人就應該吃糞。”印度的聖雄甘地死的時候,身體不滿百斤,錢財不過兩元。“舍”字,也成為他一生的寫照。?

瓊波浪覺的這一求法很有象征意義,因為那時,他已是本教的著名人物,供養極多,生活安定,聲名遠播,按時下人的人生哲學,他已功成名就。若是他選擇了這一人生軌跡,那麽,佛教史上將會少一個曾光芒四射的流派,而佛教自身,也是一個極大的損失。因為,外道的屠刀,正遙遙逼近。?

有時,一次表麵看來很偶然的選擇,影響的,卻可能是人生甚至曆史。瓊波浪覺的選擇,就是這樣。那時的本教,也有很大的勢力,門徒極多,而且按本教說法,瓊波浪覺於本教法門已有成就,若是瓊波浪覺稍加懈怠,則自己空過一生不說,將會有無量眾生無法沐浴到香巴噶舉黃金般教法的光輝。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便是選擇。正確的選擇,受益終生。錯誤的選擇,貽誤一生。?

對瓊波浪覺的求法詳細過程,史書上記載過略,漢地也鮮見詳細資料。他的求法經過,沒有那諾巴那樣的大死大活,沒有瑪爾巴那樣的曆經艱險,沒有密勒日巴那樣的勞其筋骨,苦其心誌。但我堅信,他的每一次求法都是一次驚天動地的旅程。關於瓊波浪覺前往印度尼泊爾的求法次數,時下說法頗多,或說三次,或說十次,他先後求得了一百五十多位大德的傳承教法,非為自利,純屬利他。其心其行,用屈原的話來說,就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讀者也許並不知道,瓊波浪覺求法後不久,外道大軍便入侵印度等地,佛法便淹沒於血泊之中,正是瓊波浪覺、瑪爾巴等大德終其一生的不懈努力,才使藏傳佛教有了後來的格局。前不久,印度派人來我國,從漢文藏文中轉譯了一些佛教經典。因為許多經典在印度早已失傳。幸好,天降大任於瓊波浪覺等上師,在一個特定的時期,把佛教珍貴的智慧火炬接往藏地,星星之火,終於燎原。瓊波浪覺求得的法門,千餘年間,已成為藏傳佛教諸教派共有的養分。時下,學人多以寧瑪、噶舉、薩迦、格魯分類,其實流派之名雖異,教法多已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宗喀巴大師就曾學習香巴噶舉教法,所以,求學者不可以妄生分別心而互相詆毀,別效法盲人摸象。?

公元1020年,瓊波浪覺變賣家產,攜帶黃金,前往尼泊爾。他首先跟班智達蘇瑪底學習梵文,求授灌頂五十多種,再到多傑登巴上師處剃度出家,受沙彌戒。據說,落發時,每根頭發都轉為觀音,而後,上師授予他《勝樂五尊》等一百一十三個教法灌頂。在某月初十日會供蓮花生大師時,天降奇花,有十六個天女前來供養,人皆稱奇。臨別時,多傑登巴授記道:“你可以住世一百五十年。回到西藏後,你將廣利六道有情,廣度無量眾生,圓寂後,你可為阿彌陀佛座前上首菩薩。”?

辭別多傑登巴後,瓊波浪覺繼續遊學,遍訪聖跡,在麥智巴弟子更香多傑、克什米爾貢巴哇、希巴咱薩連納等大德處又求到了多種密法,開始回藏。途中遇到強盜,瓊波浪覺怒目而指,強盜吐血而死。回藏後,瓊波浪覺開始傳法收徒,聲名遠播,弟子雲集,供養亦厚,但他常念想阿莫嘎授記之事,前番入尼泊爾雖求法百餘種,卻無奶格五金法之教授。當然,若為利己,擇一法而修,解脫不難,但為了饒益眾生,應再去印度求法,他於是將所有供養換為黃金,達數千兩,負金跋涉,再赴印度。?

瓊波浪覺到印度後,用黃金依次供養了諸位上師,又求得了諸多教授。他給大成就師麥智巴供養了七兩和十三兩的兩個金曼紮後,麥智巴極為歡喜,問:“你想求哪種灌頂?”瓊波浪覺說:“活著時,能得其加持,財源廣大,利益眾生;死後能與他攜手並肩,往生佛國。我隻求這樣的本尊法。”麥智巴便賜予他十三尊瑪哈嘎拉灌項,然後,他跟麥智巴閉關十三天,得到成就,親見瑪哈嘎拉現身。此後,瑪哈嘎拉便與瓊波浪覺形影不離。以此因緣,瓊波浪覺在日後的弘法生涯中,財勢頗盛,富麗堂皇,財物上無絲毫局促。他依此財勢,修建寺院一百零八座,香巴教法從此大盛。?

在檀香林,瓊波浪覺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位上師之一司卡史德。關於司卡史德的故事,我在本書中有專門章節,此處不贅。在香巴噶舉中,司卡史德的地位很重要,她傳有《司卡六法》,上根之人閉關專修八個月便可即身成佛。香巴噶舉弟子在修五金法會供時,也有對司卡史德的供養。?

瓊波浪覺前後給司卡史德供養了五百兩黃金,司卡史德傳以司卡六法,瓊波浪覺成就了此法後,司卡史德與瓊波浪覺形影不離。為助其盡快成道,在日後很長一段歲月裏,司卡史德做了瓊波浪覺的手印母。?

在印度,瓊波浪覺還遇到了一些大成就者,在白比朗覺處,他求得《勝樂五尊法》《紅白空行法典》等教授;在班智達德維多吉處,他求得《閻曼德迦》等閻摩敵法類;在若貝多傑處,他求得吉祥天女法類。?

瓊波浪覺二次求法,雖得眾多法類,但仍沒得到奶格五金法的教授,所帶黃金用完後,他隻好再次返藏。回藏後,前來求法者極多。一日,在空行母的指點下,他發現了伏藏金礦,掘得了許多黃金。?

為求得奶格五金法,也為了答謝那些傳法師尊,瓊波浪覺攜帶巨金,再赴印度。當時的交通條件極差,山勢陡峭,氣候惡劣,盜賊時現,每次西行,累月經年,輒有生命危險。此時,瓊波浪覺已成就多種密法,解脫已如探囊取物,且弟子眾多,聲名大振,但大德一生,亦如釋迦佛應世,為一大事因緣而降臨於世,非為自利。幼時阿莫嘎大聖的授記,常係念在瓊波浪覺心頭。所以,他第三次赴印後,除對以前的傳法上師廣行供養、再求教授外,還遍行各地,訪查五金法的傳承上師,雖經年累月地苦苦追尋,但一無所獲。?

5?奶格瑪,我的母親!?

一日,瓊波浪覺尋覓到某處,忽聽一群人正議論奶格瑪變身的故事。一聽到“奶格瑪”三字,瓊波浪覺毛發直豎,涕淚交流,仿佛尋母多年,終得音訊,悲喜交加,不能自已。他馬上打聽奶格瑪的居所,一人道,傳說她到了娑薩朗屍林,但不知是否還在那兒。?

瓊波浪覺大喜,他背起金子,夜以繼日,趕往娑薩朗。到了屍林,他五體投地,行大禮拜,同時誦:“那摩咕嚕耶!那摩布達亞!那摩達瑪亞!那摩桑嘎亞!”意思是:“皈依上師!皈依佛陀!皈依妙法!皈依僧寶!”其情急切,如久離母,終得相逢,他屢屢高呼:“我的上師奶格瑪!”?

這時,奶格瑪在娑薩朗上空顯現了出來,但見她肌膚呈紫金色,右手持手鼓,左手持印,托著顱器,內盛大樂智慧甘露,彩帶瓔珞,莊嚴無比。瓊波浪覺喜極而泣,伏地叩頭,祈求傳法。奶格瑪玩笑道:“我可不是奶格瑪,我是食肉空行母。我要吃你的肉,寢你的皮,你怕不怕?”瓊波浪覺說:“願以整個身體供養上師。”說罷,便把身上所有的黃金千餘兩全部拋向空中,以供養上師,求授奶格五金法的灌頂。?

奶格瑪接了黃金,卻拋向大地。瓊波浪覺想:“上師怎麽不看重我的供養?”奶格瑪知道他心中所想,落至地麵,微笑四顧,目光所及之處,都變為黃金。瓊波浪覺心想:“這究竟是幻術,還是大地真變成了金子?”奶格瑪笑道:“真金也是這樣,幻化也是這樣。輪回、涅槃、一切法門,都不過是夢幻而已。你若能了知此理,則世間一切都是黃金,又何必可惜你供的這點黃金。”?

瓊波浪覺再請上師傳授五金法,奶格瑪遂掃視上下四方,則有無量的空行勇士和空行母湧集而來,彈指間,五大金剛壇城出現於空中,光彩燦然,莊嚴無比,所需供品圓滿無缺,應有盡有。壇中,五本尊金剛與佛母皆現大樂智慧雙運身,甘露瀝瀝,如雨下傾,落入瓊波浪覺口中。?

奶格瑪道:“藏地的小和尚,請到我的國土中來吧。”二十四位空行母一齊牽手,將瓊波浪覺引入聖地。空行母圍坐在壇城之內,奶格瑪向瓊波浪覺傳授了奶格五金法。而後,勝樂三十二聖地的空行、勇士一齊前來參加慶祝活動,奏樂,舞蹈,唱歌,會供,盛況空前。奶格瑪說:“今後,你即與我兒無異。你按此法修習,可很快成就佛身,並將此法善為流傳,可饒益無量有情。此法自能仁金剛持傳於我,再傳至你,至第七代,都應秘密單傳。七代之後,方可廣傳於具緣弟子。現在,你就回你的家鄉去吧,二十四位空行母將一路護送你。”說著,一道彩虹延至地麵,伴著陣陣天樂,天空飄下美麗的花雨,諸空行邊唱吉祥祝辭,邊將瓊波浪覺送至地麵。這一吉祥祝辭,便是我們後來每座瑜伽中念誦的《奶格吉祥經》。?

到了金剛座,瓊波浪覺又籌集黃金一千多兩,舉辦了一個盛大的會供,珍饈美酒,皆為當世罕見,瓊波浪覺請了諸位上師及名聞印度的八十多位成就大聖,奶格瑪、勝樂二十四境,以及色究竟天上空行佛國的所有勇士空行齊來應供,諸師皆顯神異,遊戲空中,印度當地也有受請前來應供的上師,都恭敬有加,歎未曾有。?

奶格瑪授記道:“你的弟子將出生在馬哈迪瓦誕生之地、勝樂金剛誕生之地,以及卡薩瓦納觀音誕生之地,他們都將得到我的授記。自此後,你的所有傳承弟子都將往生空行淨土。”?諸大聖也授記:瓊波浪覺將成就殊勝功德,證得究竟悉地。其身與密集金剛無二,其語與瑪哈瑪亞金剛無二,其意與喜金剛無二,其功德與勝樂金剛無二,其事業與大威德金剛無二。?

6?宏偉的香匈寺?

瓊波浪覺回藏後,在阿裏遇到阿底峽尊者,尊者將《密集》教法傳給瓊波浪覺。根據尊者所帶的梵文經典,瓊波浪覺將自己所帶經典中有殘缺處進行了修補,同時,他請大譯師仁欽桑波和達瑪洛珠將梵文經典譯成藏文。?

因將所有財物都供給了印度諸上師,一度時間裏,瓊波浪覺貧困交加,在隱居後藏彭隱秘修時,有時甚至連充饑的食物也沒有,想請六臂瑪哈嘎拉助緣,卻連做供養食子的麵粉也沒有,無奈間,他向六臂瑪哈嘎拉麵陳此事。次日早晨,當地人慕其大名,供施豐盛,或送米麵,或送牛馬,或送銀錢。不到一月,便有隨從弟子二千餘人,住地頓顯局促。一夜修持,他在定中見奶格瑪,奶格瑪授記道:“你應往後藏香地去。”上師遂與弟子做遷居準備。?

臨遷行前幾日,忽然來了一個印度人,想見上師,說是自己有病,希望能得到上師的救治。瓊波浪覺給他號脈後,說:“應該放血。”病人說:“怕疼,不敢。”說罷,竟飛到空中,手舞間,血水淋漓,再下至地麵救治,瓊波浪覺說:“血流得太多了,應該敷上酥油,再用火炙。”那人不從,再飛到空中,酥油與火,當空出現,或敷或炙;空行勇士,如雲供養。瓊波浪覺遂頂禮求法。?

此病人,非尋常之人,乃印度大成就師,證得無死成就的雅火拉祖師。雅火拉祖師應瓊波浪覺所請,為他灌“勝樂頂上五尊法”。此法,自觀勝樂身,頂上有五個本尊:中為上師金剛持,前為六臂瑪哈嘎拉,右為紅空行母,左為綠度母,後為四臂觀音。?

一月後,雅火拉祖師想回印度,瓊波浪覺的弟子們請求他給自己灌頂傳法,雅火拉祖師說:“你們的上師和我沒有什麽區別。”瓊波浪覺就為弟子們灌頂,灌頂時,為增強弟子們的信心,上師顯露了神通,不用事業金剛,鈴杵直接放在虛空之中,甘露寶瓶自己飛來飛去,弟子們這才相信雅火拉祖師的話,明白上師已證得無上功德。?

臨行前,雅火拉祖師請瓊波浪覺去印度閉關,說是將來可以成就無死虹身。上師說:“父母尚在,不忍心遠離;這麽多弟子,也需要我。”上師再請雅火拉祖師住了十日後,祖師才飛往印度。?

瓊波浪覺和眾弟子到了後藏南木林縣的香地,修建了香匈寺。香匈寺建築宏偉,經堂容量極大,是一個極好的道場。可是初建時卻是違緣重重,當地人因無信心,並不隨喜,時時阻擋。上師又選擇了另一塊地方,當地人也不許建寺院。為調伏眾生,上師化身無數,手持利器,顯忿怒相,當地人方知此人已得大成就,信心大增,齊心協力,出人出力,曆時三年,建好香匈寺,寺院寬敞,能容三萬多人。又在附近修建了三百個閉關房,以方便閉關專修者。因瓊波浪覺上師成就了白六臂瑪哈嘎拉財神法,本尊守護,如影隨形,財源如大水,洶湧而來,依此財勢,瓊波浪覺和弟子又修建了一百零八座寺院,香巴噶舉自此大盛。?

一日,瓊波浪覺上師忽然示現小病,以此因緣,他閉關專修六臂瑪哈嘎拉,修至七日,親見本尊,繼續閉關,於當月初八日見喜金剛,十五日見文殊菩薩。瓊波浪覺精於醫方明,常為香匈寺周圍百姓看病。自親見本尊後,每有前來求醫者,上師便不再號脈,不使草藥,隻入定片刻,病人便痊愈了。?

借本尊加持之力,香巴噶舉諸寺院財勢大增,皈依瓊波浪覺上師的弟子也增至五萬餘人,人多事煩,且弟子每日弄口舌之能,多清談,而不欲吃苦修證。上師不高興,頓生厭離之心,他想到雅火拉祖師的邀請,準備去印度。正打算動身時,綠度母現身,說:“不可不可,你對那些弟子們,應該生起大悲心才是。”為調伏弟子,上師使個神通,縮身躲入寶瓶之中,入定七日,弟子們找不到上師,齊聲同哭,聲震山嶽,遂生懺悔之心,上師這才出了寶瓶,為弟子們說法七日。?

這天,弟子們在草坪上玩耍,忽來一位天女,美麗無比,時而唱歌,時而跳舞,眾弟子為其美貌所惑,皆生貪心,無心修證。至夜,此女子才消失。次日早晨,眾弟子皆匯集在草地上,以為昨日那女子仍會再來,都翹首張目,望眼欲穿,忽見無數忿怒本尊,一齊撲來,口誦降魔咒字,聲震天地,舉著無量武器,要殺諸弟子。弟子們麵無人色,都伏地叩首,齊聲懺悔,方得保命。待諸尊形色歸於虛空之後,弟子們一齊到上師處,問其緣由,上師笑道:“那天女本尊,都是我的化現。”弟子們這才明白,所有空談,無濟於事,誇誇其談時,似能吞天吐地,諸景現前時,卻都迷了本性。至此,諸弟子才競相以靜修為樂,不再像以前那樣,隻以耍嘴皮為能事。?

讀瓊波浪覺上師的有關資料時,每讀至此處,總是要生起許多感慨。我接觸過許多修行人,多將佛教視為世間學問,多以清談代替修證,雖在理上通曉,事上卻與俗人無異,動輒口若懸河,遇事卻依然一俗人,斤斤計較,總叫貪欲淹沒本性。也有些人,雖也知佛教重在修證,也知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有的甚至也同瓊波浪覺上師的弟子一樣,得遇恩師,得遇正法,但總是無出離心,每每叫俗事填滿自己的一生,老許願說自己應當如何,將苦修日期定在將來,仿佛那死神是聽命於他的仆從似的。?

古大德曾說:修行是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之類名利之徒所能行。信然。我的師兄弟中,不少人自懂事起,就向往善行,立誌苦修,至今,仍時時把那“我”字,坐在心頭。世俗之我,和向往真理之我,時時糾鬥,忽而你勝,忽而他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其慘烈程度,不遜於一場戰爭。而且,這戰爭的時日,比八年抗戰更為久遠,生命不息,糾鬥不止。他們亦知無常,亦能參破虛幻,亦知正法難得,更明白奶格五金法是千古難遇之法門,但總是不能像古代大德那樣放下一切,專事苦修。?

我有幾位師兄,人很善良,信心也大,也得到了黃金般純正的奶格五金法,可惜他們身兼世俗職務,每日奔波不休,勞心勞神,樂此不疲。有一人甚至許願,說我成就時,由他來護法,許此願後幾月,他便腦溢血,死時別說護法,連句話也說不了。還有幾人,結局跟他一樣,未及將來,而身先死,雖也得遇正法,但其作用,不過是接緣而已,對其解脫,似乎並無決定作用。?

我曾說過:我若不下地獄,釋迦牟尼佛也無法將我打入地獄;我若想進地獄,釋迦牟尼佛也無法將我救出地獄。有些不理解的人,認為我說話狂妄,卻不知,天堂地獄,皆是自己所造。或成佛,或做祖,別人是替代不了的,都取決於自己的行為。縱然得到瓊波浪覺那樣的上師,也不能將不修證的弟子加持成大成就師。上師和佛陀,僅僅是指路的導師。那路,還得你自己走。?

時下,弘法的上師不少,發善心的弟子也很多,可惜多如瓊波浪覺早期的弟子,多清談,寡修證,開口如懸河,卻無絲毫定力,境界現前,慌亂無主,老叫外現左右了心,顛倒了主次,好些人的一生,就虛度了。?

又一天,一個叫梗爵嘉的居士來找瓊波浪覺上師,供養良馬五百匹,黃金和白銀各一千兩,希望上師給他顯現一下神通。上師隨緣示現諸般神通,穿岩石如穿虛空,口吞堅石,再升虛空,或臥彩霞,或坐雲端,或一身化為多身,或多身攝為一體,諸般神奇,不一而足。梗爵嘉祈師能傳授他密法,使自己能有上師一樣的成就。上師傳以大手印和幻觀成就法,居士歸家,苦修十一個月後,遂成就神變,一如上師。?

這一年初八日,瓊波浪覺上師進入大供養三昧,印度諸上師皆來受供,並作授記說:“你會有弟子十八萬人,主要弟子有六個。你的世壽一百五十歲,後入極樂世界,為補處佛。”?

 

7?圓寂前的教誨?

此後,上師弟子越來越多,僧俗皆有,都想親近上師,但苦於人多,難以見麵。為滿足弟子心願,上師叫弟子在寺前大草坪上置辦一百零八個座位,分散諸處,師化身一百零八個,形神兼備,一若真人,坐於其上,接受弟子禮拜,每座環繞弟子千名,總逾十萬之眾。其中一弟子信心不堅,上師心知之,叫他專修奶格五金法圓滿次第之前行“阿”字觀七日,以懺悔罪孽。七日之後,前來見師,見師化為勝樂金剛,三脈五輪,曆曆如畫:其頂輪是密集金剛壇城,喉輪為瑪哈瑪雅金剛壇城,心輪為喜金剛壇城,臍輪為勝樂金剛壇城,密輪為大威德金剛壇城,弟子感激涕零,信心彌堅。?

因弟子越來越多,時有糾紛,上師屢屢叫弟子團結,弟子口皆順從,而不思改悔,依然多逞口舌之能,滋生事端。上師遂飛升到天空,長達七日。七日間,天女供養,弟子隻在地上懺悔。瓊波浪覺見弟子誠心改過,便在空中為弟子們講《彌勒五論》,弟子得成就者很多。

按香巴噶舉的說法,同門師兄弟將來在一個壇城成佛,齊心協力,萬眾一心,成就就快,鬧矛盾,搞分裂,徒耗無窮心力,於解脫無益。在顯宗戒律中,將“破和合僧”視為最嚴重的“五無間罪”之一,其嚴重程度,同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同等。同修者不可不察。

瓊波浪覺上師一百四十七歲那年,無量壽佛親自前來,告訴他:“你的世壽是一百五十歲,你還有三年時間住世。”上師心知之,仍為法忘軀,不辭辛勞,弟子也越來越多,除俗家弟子外,隻屬寺內出家弟子就達八萬多人,遭到附近噶當派一寺院僧眾的嫉妒。一天,趁著香巴噶舉的部分喇嘛外出之機,噶當派僧眾前來圍攻香匈寺。弟子們惶恐至極,到上師處告白,上師說:“別怕。”遂入定,化身無數,呈士兵模樣,持諸般武器,殺向來犯者。來犯者覺得身受重創,已經死亡,但其實不過幻術而已。醒後始知上師境界,遂棄噶當派而皈依瓊波浪覺上師。?

這裏必須強調一點,其實,法法平等,皆是釋迦佛所傳,隻有對機與否,並無高下之分,象身似牆,象尾似繩,象耳似扇,皆是盲人摸象時的感覺,皆非象之本來麵目。曆史上有許多我執極重的盲人,常以貶損他派為能,貽笑大方,殊為可憐。在藏傳佛教的曆史上,各個教派均有不少光耀千古的大德,噶當派的阿底峽尊者便是獨步千古的人物。但毋庸諱言,佛教史上也不乏教派之爭,相互間,因教義和利益的衝突而釀成的糾紛和悲劇也不少。這陋習,是不合佛教本義的。?

同時,真正的有識之士應該超越本教派,具有更為寬廣的胸懷,他不僅僅要寬容地對待佛教內部教派,也要寬容地對待其他宗教。英國語言學家、西方宗教學創始人麥克斯·繆勒在《宗教學導論》(上海人民出版社)中說:“在我的心目中,凡想利用宗教比較研究貶低基督教而抬高其他宗教的人,跟那些認為為了抬高基督教而必須貶低所有其他宗教的人一樣,都是危險的同盟者。科學不需要宗派。”他認為:應當對人類所有的宗教進行不偏不倚的、真正科學的比較,在此基礎上建立宗教學。各教地位一律平等,不要揚此抑彼。?

瓊波浪覺上師常往來諸佛國,聽聞佛法,且多調伏山神夜叉等非人,曾有一惡神殘害百姓,上師招雹神以擊殺之,山因之而崩裂,其眷屬全部皈依上師,成為護法。?

瓊波浪覺上師早年赴印度尼泊爾求法並受沙彌戒,到晚年,弟子已逾十萬,他才到朗日唐瓦仁波且處受比丘戒。朗日唐瓦仁波且戒律清淨,學養深厚,以傳授《修心八頌》聞名於世。

瓊波浪覺上師的弟子中,最著名的有六人:摩覺巴·仁欽尊珠、麥敦、貢卻坎、嘉木切、匈貢、額敦。措如·次朗的《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如是寫道:

……大成就者瓊布的五前弟子和一後弟子等六弟子為首的十八萬善知識等成熟解脫等同大地塵數的化機之情。其中五前弟子是:無汙慧莖·麥鄔敦巴、饒益心枝·夭波加摩齊、悲心葉·歐敦仁旺、仁慈花·拉堆貢喬喀和光明藏·向貢卻森。一後弟子是幻身夢境異熟果·摩覺巴·仁欽尊珠。金剛持的密語單傳語旨唯摩覺巴一人所領受。從他依次傳至溫敦,吉岡巴、桑結寧敦和卓貢敦巴。如金剛持和智慧空行母所授記,單傳的金剛秘密就被成為第七寶的法主·卓貢敦巴做了解釋,在贍布洲和八小洲內遍布了得成就的弟子。其中主要由藏瑪·香敦、桑定巴·循努朱和甲欽·堅讚邦等三位善巧成就者任持了傳承骨幹,將教授記錄成文。香敦的弟子瓊布·楚貢(戒怙)等稱作後七寶,是稀有的法統。甲桑二派的寺院出現了無數弟子傳承。此外,從法主敦巴的親教弟子色林巴·紮喜班(吉祥祥)所分出,並俱足十種殊勝的拉堆勒守寺的世係成了由觀世音菩薩八十八種變化而授記的成辦佛教與利生事業的最初世代,有次第出現的拉堆巴·貢喬喀的法座繼承者和從弟子傳承所分出者等無數。

瓊波浪覺諸弟子中,以摩覺巴最為殊勝。公元1139年,瓊波浪覺上師已有一百五十歲高齡,他召集眾弟子,為摩覺巴舉行隆重的坐床儀式,將所有密法、寺院、弟子托付給了摩覺巴。

坐床儀式結束後,瓊波浪覺上師對弟子們說:“現在,你們看看,修五金法可以達到怎樣的成就。”說著,上師飛升至高空,顯現究竟成就:上師的身與密集金剛無二無別,上師的語與瑪哈瑪雅金剛無二無別,上師的意與喜金剛無二無別,上師的功德與勝樂金剛無二無別,上師的事業與大威德金剛無二無別。他舉身放光,光中顯出無量的諸佛菩薩、金剛本尊和勇士空行,皆從頂輪、喉輪、心輪發出白紅蘭三光,注入眾弟子的三輪,加持了他們的身口意。然後,一條彩虹光道自虛空佛國延至上師腳下,天樂盈空,天花齊降,異香四溢,瓊波浪覺上師在眾空行的簇擁下,肉身不變,飛往空行佛國。?

關於瓊波浪覺上師圓寂時的情況,漢地的有關資料中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上師給摩覺巴坐床之後,上師召集弟子們同坐於寺前大地上,說:“奶格六法,殊勝無比,隻選修一種,即可成就佛果。無機緣專修者,隻要信心堅定,隻憑祈請奶格瑪亦可以往生佛國,千萬不要有懷疑。”上師遂給弟子傳授諸法,每傳一法,即顯出該法的成就相。傳瑪哈嘎拉,即顯瑪哈嘎拉;傳五大金剛法,即顯現五大金剛身;最後傳六法中的智慧之窗拋瓦法時,頂骨飛出,躍至空中,上師遂舍肉身,而以智慧之虹身顯於空中,天花如雨,彩虹縈繞,上師住此虛空七日,以接受弟子供養。臨去佛國前,上師囑咐弟子,不要焚化肉體。若遵師囑,則香巴噶舉法脈久遠,若不遵師命,則會影響香巴噶舉的法緣。但因弟子太多,意見不一,且均想火焚師身,以分舍利,不顧師命,強行荼毗,火成七彩,光明盈空,骨中有舍利無數,多呈勝樂金剛聖相,弟子們建塔以供養。天女供養,七日不斷。?

我讀漢地有關史料,讀至瓊波浪覺上師圓寂這一節,我汗毛直豎,涕淚交流,遂發宏願,以振興香巴噶舉為己任。這一個結尾雖不似教內所傳說的上師以肉身飛往淨土那樣神奇,但更有象征意義。佛教故事中,屢見有違上師之言的弟子,無不招至不幸的後果。如密勒日巴之如月的弟子惹瓊巴,雖終身修行,隻因三次不遵師命,便得再轉生三次,不能即身成就。再如大威德金剛熱係首傳祖師熱羅多吉紮違背師命,放寬傳授條件,即生雖得大成就,但仍需轉世再修。

在金剛乘中,上師是加持成就之源,一切善樂幸福均來自上師的恩賜,離師無法、離法無成。有密典說:“修持十萬遍的本尊,比不上虔誠祈請上師三遍。修一劫圓滿次第觀想,修持兩萬遍,比不上心裏隻有上師。”又說:“一個人若能親近承事上師半天,其功德遠超過一劫的時間在諸佛所做布施、供養等等的功德。”?

要知道,十方諸佛皆是依止上師才得以成佛。若無上師,連“佛”字都難聞,還奢談啥解脫?若能如法依止上師,福慧資糧會迅速圓滿,無量業報會盡快消除。對上師不恭敬、誹謗上師,就等於誹謗十方一切諸佛。故《鑽石金剛精經》雲:“若謗阿闍黎,千劫無食睡,精學金剛乘,亦學金剛獄。”

雪漠文化網,智慧更清涼!www.xuemo.cn

所有跟帖: 

請到佛教群發貼 這裡是兩岸論壇 -ininjiji- 給 ininjiji 發送悄悄話 ininjiji 的博客首頁 (16 bytes) () 01/29/2015 postreply 07:32:5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