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靈魂的軍歌大多產生於保家衛國的反侵略戰爭。來自於普通士兵的生活情感, 而非官腔官調。象這位網友貼的台灣中國女兵這首歌,整個就是政治口號和大話堆起來的,既無情,又無景,又無普通士兵的情感和生活,怎麽會有靈魂和生命力。
其實那些有生命力的軍歌一開始是國共兩軍共享的,後來國軍不敢唱了,自動棄唱了。比如大陸現在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在的軍歌(一開始是八路軍進行曲,後來稍有改動),都產生於抗日戰爭時期,是抗戰時期的國共兩軍共享的。抗戰時時的國軍也唱。後來國軍不敢唱了,怕唱著唱著就變成了共軍。
因為這些軍歌是有靈魂的。可以改造人的靈魂。所以,國軍敢唱得歌好像都不太有靈魂, 比較空洞,塞進很多大的空的東西, 什麽大中華了,大漢唐了,三民主義了,之類的。有首《中華之愛》旋律還不錯, 可惜是反攻大陸的,不是抗日的。
大陸這邊後來頗有氣勢的誌願軍戰歌, 我的祖國(比較喜歡這一首,是上甘嶺的主題曲) 產生於抗美援朝戰爭。再後來的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風采產生於對越戰爭。小蔣就對血染的風采讚美有加。
共軍的軍歌創作很多來自於基層。像誌願軍軍歌就是某個連隊自己編的出征誓詞。作曲的和作詞的到幾十年以後才見麵。
還有一個例子是北伐軍之歌,一上來就是打倒列強,打倒軍閥,估計也不太適合國軍。國軍後來唱不唱,不太了解。
再比如黃河大合唱,唱多了,就有變成共軍的嫌疑,是不是國軍在某些特定時期,偶爾也唱,也不太敢唱的太頻繁?不太了解。